光纤着色芯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3256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在浸泡于水的状态下传输损失也难以增加的光线着色芯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光纤着色芯线(16)具有:玻璃光纤(11);覆盖玻璃光纤(11)的一次被覆层(12);覆盖一次被覆层(12)的二次被覆层(13);和覆盖二次被覆层(13)的着色层(15)。具有二次被覆层(13)和覆盖该二次被覆层(13)的着色层(15)的层压体(21)的热膨胀系数相对于二次被覆层(13)的热膨胀系数的比为0.98以上1.03以下,且层压体(2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对于二次被覆层(13)的-100℃至150℃的温度范围内的动态粘弹性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比为0.96以上1.03以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光纤电缆内收容的光纤着色芯线,具体而言,涉及抑制了因使用环境、经年劣化导致的光纤的传输损失增加的光纤着色芯线,尤其涉及在水浸泡下传输损失也可长期难以增加的光纤着色芯线。
技术介绍
关于光纤制造,在石英玻璃的拉丝步骤中,为防止光纤的强度下降,立刻在其外周覆盖被覆树脂,为进行识别而设置着色层。作为光纤用被覆树脂,主要使用紫外线固化树脂。作为紫外线固化树脂,使用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光纤因各种外部应力、由此产生的微弯而产生传输损失的增加。因此,为保护光纤免受这种外部应力,一般情况下,对光纤裸线实施由软质层和硬质层的双层构造形成的被覆。对和石英玻璃接触的内层,使用弹性模量较低的软质树脂,从而形成缓冲层(以下称第一层),对外层使用杨氏模量较高的硬质树脂,从而形成保护层(以下称为第二层)。一般情况下,使用第一层的弹性模量为3MPa以下、第二层的弹性模量为500MPa以上的树脂。在光纤的制造方法中,对于从以石英玻璃为主要成分的预型件通过拉丝炉加热熔融并拉丝而成的石英玻璃制光纤,使用涂敷模涂敷液体状的紫外线固化树脂,接着向其照射紫外线而使紫外线固化树脂固化。通过这种方法将第一层和第二层被覆到光纤上,制造出光纤裸线。进一步,在下一步骤中,对获得的光纤裸线的外周覆盖由着色树脂构成的被覆层,从而制造出光纤着色芯线。在本说明书中,将通过第一层及第二层覆盖了玻璃光纤而成的材料称为光纤裸线,将在光纤裸线的外周进一步覆盖由着色树脂构成的被覆层而成的材料称为光纤着色芯线,进一步,将在平面上排列多条光纤着色芯线并通过带状树脂统一覆盖而成的材料称为光纤带状芯线。进一步,为了使光纤着色芯线成为即使在浸泡于60°C温水的状态下使用也可防止传输损失增大的可靠性强的光纤,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以下方案:使着色层的弹性模量大于第二层的弹性模量;以及使着色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大于第二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255590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292509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近年来,随着光纤的明显普及,光纤电缆的适用范围扩大,对光纤电缆的长期可靠性的要求变得非常严格。 因此,要求在浸泡到水的状态下使用的情况下传输损失也难以进一步增加的光纤着色芯线。但是,在获得各层界面的粘接力的平衡的同时处理上述问题存在界限,即使使用引用文献I所述的光纤着色芯线,其长期可靠性也并不充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浸泡到水的状态下传输损失也难以增加的光纤着色芯线。为实现这一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光纤着色芯线的特征在于,具有:玻璃光纤;一次被覆层,覆盖上述玻璃光纤;二次被覆层,覆盖上述一次被覆层;和着色层,覆盖上述二次被覆层,具有上述二次被覆层和覆盖该二次被覆层的上述着色层的层压体的热膨胀系数相对于上述二次被覆层的热膨胀系数的比为0.98以上1.03以下,并且,上述层压体的-100°C至150°C的温度范围内的动态粘弹性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对于上述二次被覆层的-100°C至150°C的温度范围内的动态粘弹性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比为0.96以上1.03以下。根据本专利技术,可提供一种在浸泡到水的状态下传输损失也难以增加的光纤着色芯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纤裸线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纤着色芯线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纤带状芯线的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管被覆样本的线膨胀率的温度依赖性的图。 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纤样本的线膨胀率的温度依赖性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的求出方法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且在以下说明的附图中,对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附加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重复说明。通过对处于水浸泡状态下的光纤芯线的传输损失增大的原因进行锐意钻研,结果发现传输损失增大的光纤芯线被观察到玻璃光纤/第一界面中的剥离、即分层(delamination)。还发现也观察到第二层/着色层界面、着色/带状层界面中的剥离。在玻璃光纤和被覆层界面中,当剥离被覆层的力超过了玻璃光纤和被覆层界面的粘接力时,产生分层。并且,通过对玻璃光纤施加不均匀的力,而产生传输损失。作为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制造在玻璃光纤上覆盖了第一层、第二层的光纤裸线,并对该光纤裸线覆盖着色层,从而制造出光纤着色芯线。各被覆层中使用的树脂使用紫外线固化树脂。进一步,将多条该光纤着色芯线在平面上平行排列,并用由紫外线固化树脂构成的带状树脂统一覆盖,从而可形成光纤带状芯线。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纤裸线14的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纤着色芯线16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涉及的光纤带状芯线18的剖视图。在图1中,光纤裸线14具有:玻璃光纤11 ;和覆盖该玻璃光纤11的被覆层20。该被覆层20具有:覆盖玻璃光纤11的第一层(以下也称为“一次被覆层”)12 ;和覆盖该一次被覆层12的第二层(以下也称为“二次被覆层”)13。上述一次被覆层12是软质树脂,因此弹性模量较低。另一方面,二次被覆层13是硬质树脂,因此弹性模量比一次被覆层12高。此外,在一次被覆层12上形成二次被覆层13,因此被覆层20可以说是将一次被覆层12和二次被覆层13依次层压成圆筒状的层压体。并且, 在图2中,光纤着色芯线16具有:玻璃光纤11 ;和覆盖该玻璃光纤11的被覆层22。该被覆层22具有:上述一次被覆层12 ;上述二次被覆层13 ;和覆盖该二次被覆层13的着色层15。即,光纤着色芯线16具有通过着色层15覆盖了光纤裸线14的构造。此夕卜,在一次被覆层12上形成二次被覆层13,进一步在该二次被覆层13上形成着色层15,因此被覆层22可以说是将一次被覆层12、二次被覆层13和着色层15依次层压成圆筒状的层压体。并且,在图2中,附图标记21是二次被覆层13和以覆盖该二次被覆层13的方式形成的着色层15的层压体。进而,在图3中,光纤带状芯线18具有:平面状排列的多个光纤着色芯线16 ;和带状树脂17,覆盖平面状排列的多个光纤着色芯线16。此外,作为光纤裸线14的一次被覆层12及二次被覆层13的原材料的被覆树脂、作为光纤着色芯线16的着色层15的原材料的着色树脂使用的紫外线固化树脂,作为主要材料例如包括:低聚体、稀释单体、光敏引发剂、硅烷偶联剂、感光剂、颜料、各种添加剂。作为低聚体主要使用:聚醚类聚氨酯丙烯酸酯、环氧丙烯酸酯、聚酯丙烯酸酯、有机硅丙烯酸酯等。作为稀释单体使用单官能单体或多官能单体。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之一是,在包括玻璃光纤11和形成在该玻璃光纤11上的一次被覆层12及二次被覆层13的光纤裸线14的外周具有着色层15的光纤着色芯线16中,二次被覆层13和着色层15的层压体21的热膨胀系数相对于二次被覆层13的热膨胀系数的比是0.98以上1.03以下。并且,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特征是,二次被覆层13和着色层15的层压体21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相对于二次被覆层13的-100°C至150°C的温度范围内的动态粘弹性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的比为0.96以上1.03以下。在本专利技术中,通过上述两个特征,可抑制水浸泡时的作为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广树中岛康雄望月浩二新子谷悦宏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