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压装置(100),包括一主体(10)、一由加压液压流体驱动的活塞杆(20),和一用于向外排放所述装置(100)中液压流体的内部泄漏的第一排放通道(35)。该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向外排放所述装置(100)中液压流体的所述内部泄漏的第二排放通道(37);所述第一排放通道(35)和所述第二排放通道(37)沿两个不同方向取向,所述通道(35,37)中的每一个在它们的一个端部与所述装置(100)的所述主体(10)的内部连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控制装置的液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领域为配备有例如风发生器、工业风扇这样的推进器的任何系统的领域,还涉及配备有包括多个具有可变螺旋角的叶片的风扇的涡轮机和涡轮引擎的领域。
技术介绍
以已知的方式,涡轮机包括一级或多级可变螺距叶片,所述叶片安装在压缩机的转子轮之间。这些可变螺距叶片由涡轮机的定子承载,并可围绕它们的轴调节位置,以优化进入涡轮机引擎的气流。这样,叶片螺距的改变使得可增加性能,并在涡轮机引擎的所有工作阶段,从起飞到着陆,改善该引擎的输出。螺距的改变还使得可改变推进器或风扇的每分钟转数(rpm),以获得所希望的推力,而不改变涡轮的rpm(其通常设置为其持续最大rpm),并甚至在着陆过程中颠倒此推力,从而取代传统的沉重和复杂的反向推力系统。 用于改变推进器或风扇螺距的控制装置为液压致动器(推动各叶片根部的缸体),其提供将叶片定位在所希望的位置的必要的力。每个可变螺距叶片在其各端部均包括圆柱形的枢轴,这些枢轴限定叶片的旋转轴。叶片的径向外枢轴接合在一外环形壳体的一圆柱形管内,该外环形壳体通过连接杆与安装在该环形壳体周围的致动器环相连。该致动器环,对于其部分,通过一杆连接到一由液压缸操作的控制轴。通常,该控制轴平行于该壳体的轴延伸,并可连接到一个或多个环上,其方式使得以单一的缸体控制一个或多个叶片级。所述液压缸的杆通过与控制轴一体的径向臂连接到所述控制轴,通过线性移动所述缸杆,而使每个所述环围绕所述壳体旋转。致动器环的旋转通过对应连接杆传递到一级叶片的外枢轴上,使它们围绕它们的轴旋转。以已知的方式,液压缸被供应以液压流体,为此,包括液压流体入口和出口。为了防止液压流体的任何内部泄漏和避免流体朝涡轮的任何泄漏以污染涡轮(排气的污染)从而对涡轮的性能造成不利影响,该液压缸在各液压流体到达点(即流体的进入和排出处)均包括排放口。这样,所述排放口使得可通过重力来恢复可能在缸的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任何液压流体泄漏。已知的是,这些排放口与将泄漏载往能够储存液压流体的恢复罐的的管道相连。然而,取决于缸在风扇结构上的位置,以及涡轮机的倾度,该螺距在涡轮机的运转过程中可改变,碰巧所提供的排放口未完全履行它们的带走可能出现的液压泄漏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在下文中,本专利技术旨在通过提出一种控制装置的液压装置解决上述问题,使得无论缸在结构上的什么位置,都能带走任何液压流体泄漏。为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液压装置,包括一主体、一由加压液压流体驱动的活塞杆、一用于向外排放所述装置中液压流体的内部泄漏的第一排放通道;所述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向外排放所述装置中液压流体的所述内部泄漏的第二排放通道;所述第一排放通道和所述第二排放通道沿两个不同方向取向,所述通道中的每一个在它们的一个端部与所述装置的所述主体的内部连通。由于本专利技术,在液压装置中排放任何内部泄漏的功能由两个排放通道履行,无论该液压装置的位置如何或无论该液压装置如何定位。这两个排放通道有利地定位为,至少一个通道能够将内部液压泄漏通过重力弓I向所述装置的外部,而无论所述液压装置的位置如何。根据本专利技术,相同的液压装置可根据所希望的结构使用和定位在不同地方。这样,单一液压装置的使用使得可减小制造成本。在单独考虑或在任何可能的技术组合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压装置还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以下特征:-所述两个排放通道形成V形或Y形轮廓;-所述装置包括一供应板,在该供应板上设有液压流体进入所述主体的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所述排放通道显现于所述供应板上;-所述第一排放通道和所述第二排放通道与一第三内部通道连通,该第三内部通道在所述缸的所述主体中纵向延伸;-所述液压装置为用于改变推进器螺距的液压装置;-所述液压装置为叶片- 螺距液压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主题名称还是一种包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压装置的控制装置。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作为展示而非限定而提供的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展现的更加清楚,其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改变可变螺距叶片的螺距的液压装置的透视图;图2为包含通过图1中所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用于改变可变螺距叶片的螺距的液压装置的截面AA’的局部截面的透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所有附图中,相同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除非显示为相反。图1为用于改变涡轮机100的叶片螺距的液压装置的透视图。更具体说,该液压装置为用于改变涡轮机的风扇叶片的螺旋角(未显示),并与用于改变所述风扇叶片的螺距的控制装置相结合的液压缸。各可变螺距叶片在其各端部均包括圆柱形枢轴,这些枢轴限定所述叶片的旋转轴。叶片的径向外枢轴接合在一外环形壳体的圆柱形管中,所述外环形壳体通过一连接杆而与围绕该环形壳体安装的致动器环相连。所述致动器环,对于其部分,通过一杆而与由一液压缸操作的控制轴相连。通常,所述控制轴平行于所述壳体的轴延伸,并可与一个或多个环相连,其方式使得能够以一单一缸控制一个或多个叶片级。液压缸100通常由主体10和通过在缸100内循环的液压流体的压力驱动的缸100的活塞杆20形成。活塞杆20在其自由端包括一 U形的帽,该帽通过与该控制轴相结合的径向臂而与所述控制轴相连,通过线性移动所述缸杆,使各环均围绕所述壳体旋转。致动器环的旋转通过对应连接杆传递到一级叶片的外枢轴,使它们围绕它们的轴旋转。缸100包括两个液压流体入口 31、33,用于根据活塞杆20的移动方向进入和排出液压流体。该两个入口 31和33有利地结合在能够通过联接器41与一供应单元(未示出)相连的供应板30上的同一个点上。液压流体入口在同一供应板30上的结合具有减小液压流体供应管和液压缸100的环境的空间要求的优点,从而有利于其维修。缸100还包括两个位于供应板30上的通道35和37。该两个通道35和37为排放通道,可带走缸100内,特别是在液压流体入口 31,33附近的任何液压流体泄漏。两个排放通道35,37有利地设置为使它们的一个端部与缸100的内部连通。根据图1和2中所示的实施例,该两个排放通道35,37设置为形成在垂直于活塞杆20的纵向位移的一个平面内的Y形轮廓或V形轮廓。然而,该两个排放通道35,37还可设置为形成在任何其他平面内的Y形轮廓或V形轮廓。所述两个排放通道35,37还与设置在延伸过缸10的主体的大部分长度,并且能够从该缸朝排放通道35,37引导任何液压流体泄漏的缸内的一第三通道(未示出)连通。所述泄漏从而被引向缸100外部的一恢复罐(未不出)。不同的排放通道35,37和该第三排放通道通过冲孔工艺制成。该第三通道的显现端由能够满足所需紧密度的塞50在该表`面被塞住。这样,形成V形或Y形通道的该两个排放通道35,37使得可提供向下方的排放,使泄漏可通过重力而朝缸外流,以使无论该缸在涡轮机结构上的什么位置,以及无论该涡轮机在什么位置(即在飞机急剧倾斜过程中)使用,泄漏都可在一专门的罐中被恢复。这样,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制造用于改变叶片(或更通常为推进器)螺距的控制装置所需要的不同部件的数量被减小,这使得可简化该装置的制造范围,同时减少制造成本。由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液压装置的有利结构,不再必需设计多个特别的缸,关于排放型式的设计具体针对缸在风扇上的位置,以确保无论缸的位置如何,液压泄漏均以完整和可靠的方式排放。本专利技术主要针对用于改变涡轮机风扇的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弗雷德里克·布雷特,艾伦·弗朗索瓦·吉恩·拉维,
申请(专利权)人:斯奈克玛,
类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