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准备轴承组件的方法和轴承组件技术

技术编号:8982544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为辊颈准备轴承组件的方法,其中,轴承组件包括带有轴承衬套的轴承装入件和有轴承间隙地支承在轴承衬套中的且可推到辊颈上的轴颈衬套。为了延长轴承组件的使用寿命且因此为了节省成本,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设置用于为了消除划痕将轴颈衬套的外径Da也减小到阈值Dak之下并且同时提供新的轴承衬套,其在其内径Di新方面这样匹配于轴承衬套的减小的外径,使得轴承间隙保持在所规定的允许的值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轴承组件(Lageranordnung)和一种用于为用于轧制金属轧件(例如板还或金属带)的轧棍的棍颈(Walzenzapfen)准备轴承组件的方法。轴承组件包括带有轴承衬套(Lagerbuchse)的轴承装入件(Lagereinbaustueck)和有轴承间隙地支承在轴承衬套中的、可推到棍颈上的轴颈衬套(Zapfenbuchse)。本专利技术尤其涉及用于在冶金工业的轧机中的工作辊或支撑辊的轴承组件。
技术介绍
这样的轴承组件以及用于准备其的方法在现有技术中原则上已知,例如参见R.S.Schrama 在“ Iron & Steel Technologies”中、2005 年十二月 “Types of Failures ofBackup Roll Assemblies,,。接下来参考图1至4来详细阐述一种已知的轴承组件以及一种已知的用于准备其的方法: 图1显示了用于支承轧辊200的已知的轴承组件100。轧辊包括辊体220以及两个辊颈210。辊颈210中的每个相应支承在分离的轴承组件100中。轴承组件中的每个包括轴承壳体、也称轴承装入件110。图2显示了轴承组件的详细的结构。相应地,轴承装入件110包括布置在装入件中的用于容纳辊颈210的环形的轴承衬套112。轴承组件100除了轴承装入件之外包括可推到辊颈210上的环形的轴颈衬套120。为了防止辊颈210在轴颈衬套120内旋转,在轴颈衬套120与棍颈之间设 置有滑键142、144。通过预旋紧的压力锁环(Drcukschulterring) 130来防止在轧制运行期间轴颈衬套从辊颈中轴向滑脱。轴颈衬套120在它的远离辊体的端部处具有以凸缘(Bund) 122的形式的径向突起。该环形的凸缘具有一定的同轴延伸,以便吸收如其例如在从辊颈取下轴颈衬套120时出现的力。对此,装入件连同轴承衬套112 —起在轴向上被从辊体220取下,其中,装入件或轴承衬套那么作用在凸缘122处并且以该方式在轴向上从辊颈210在轴向上、也就是说在轧辊200的纵轴线的方向上一起取下轴颈衬套。另外在图2中借助于箭头示出力分布,如其在轧制运行期间作用到轴承组件上那样。图3显示了轴承组件亦即在初始状态或新状态中的进一步详细的视图。在图3中可辨识出在轴颈衬套的外径Da与轴承衬套的内径Di之间的轴承间隙。在新状态中,该轴承间隙根据轴承组件的结构类型处于轴颈衬套的初始外径的0.5至1.5%。的允许的值域中。在粗轧运行期间,轴承组件经受极强的机械和热负载并且因此磨损。磨损现象在轴承衬套的内侧上和在轴颈衬套的外侧和内侧上具体地以表面的划痕或损伤的形式表现。这样的轴承组件的修理是常见的实践。传统地,不仅实现轴颈衬套的修理而且实现轴承衬套的修理。在此,轴颈衬套120的修理传统地包括以下步骤:通过车削,铣削或磨削来修整轴颈衬套120的外侧,其中,轴颈衬套120的外径被减小到使得存在的划痕或损伤不再存在。以类似的方式,还可来修整轴颈衬套的内侧,其中,内径那么增大。轴颈衬套的内径的增大然而具有该缺点,即在轴颈衬套以后再使用时它可比初始更远地推到辊颈上。这具有该缺点,即在辊体与装入件之间存在的、在图4中未示出的密封件将以不允许的方式被夹住。因此必需使轴颈衬套在它的面向辊体220的端面处缩短量C,使得轴颈衬套120不能比在新状态中更远地被推到辊颈上。在轴颈衬套120的背对辊体220的侧面上,轴颈衬套的内径的减小具有该缺点,即轴颈衬套120的凸缘122太靠近地伸到轴承衬套112处。在凸缘122与轴承衬套112之间应维持一定的最小间距A。为了维持该间距A,在轴颈衬套的内径实现增大时应相应地来修整凸缘122,也就是说在其同轴的延伸上减小到使得又建立最小间距A。然而在此,凸缘122的轴向延伸在其方面不允许低于一定的最小量,以便一如既往地确保凸缘的对于上述将轴颈衬套从辊颈取下所必需的稳定性。在进一步的结论中,轴颈衬套的内径的增大具有该缺点,即轴颈衬套的背对辊体220的端面在轴颈衬套推到辊颈上时远离压力锁环130 —段,使得压力锁环必须被相应地再移动。从现有技术中例如从文件EPl 151 145 BI已知制造带有由轴承金属、优选地白色金属构成的覆层的轴承衬套。轴承衬套的修理典型地包括以下步骤: 铲除面向轴颈衬套的轴承金属层、例如白色金属层,以去除包含在其中的划痕和损伤。该白色金属层在轴承衬套的新状态中典型地比较薄,使得其仅可被完全铲除。通常,在铲除白色金属层时不利地还一起铲除背对轴颈衬套的载体材料(典型地钢(轴承衬套主要由其构成))的薄的层,由此 轴承衬套在每次修理时被一点点更多地削弱。在铲除白色金属层之后,在轴承衬套112的内侧上实现新的白色金属层又重新建立到旧的/以前的规定的公称内径Di i日上;这次然而带有比在旧的所铲除的材料层中更大的轴承金属-层厚。新的白色金属层的更大的层厚基于所铲除的载体材料。因为(如所述)轴承衬套的内径Dil日在轴承金属层重新建立之后为了可更换性也保持不变,尤其不论如何不变小,但是同时通过铲除使轴颈衬套的外径Da减小,轴承间隙随着在轴颈衬套的外侧处的每次铲除而增大。在轴颈衬套的外侧与白色金属层之间的轴承间隙然而不允许由于该至少一个修整而大于轴颈衬套的初始外径的1.7%0。一旦达到对轴承间隙的该1.7%。的最大允许值或轴颈衬套的内径超过规定的限值,轴颈衬套传统上不允许被再次修理,而是必须被更换。传统上,因此在两至三次修理之后更换轴颈衬套,这通常与对于操作者的高成本和资源的高消耗相联系,因为那么典型地必须使轴颈衬套报废。对于在轴承衬套中的轴承金属层、尤其白色金属层的厚度存在厚度阈值SD,其不允许被超过。因为白色金属例如比轴承衬套的载体材料(白色金属层涂覆在其上)明显更软,所以这起作用。白色金属层仅可被提高到使得仍可满足轴承组件的规定的负载要求并且同时保持规定的公称内径。出于该原因对于轴承衬套适用的是,这样的修理不能任意经常地实施、而是通常最多实施两至三次
技术实现思路
从现有技术出发,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准备轴承组件的方法,其使至少高品质的、即昂贵的轴颈衬套的更久的利用成为可能。该目的通过在权利要求1中所要求保护的方法来实现。该方法特征在于以下两个步骤: -通过将其外径Da初次减小到阈值Dak之下来修整轴颈衬套,在低于阈值Dak时轴承间隙将不再处于允许 的值域中,轴承间隙那么将保持在以前的轴承衬套的内径Di i日与轴颈衬套的减小到阈值之下的外径之间;以及 -提供新的轴承衬套,其以其内径Di #这样匹配于经修整的轴颈衬套的减小的外径,使得在新的轴承衬套的内径Di #与经修整的轴颈衬套的减小到所述阈值Dak之下的外径之间的轴承间隙具有在所规定的允许的值域中的值。该要求保护的方法提供该优点,即高品质的轴颈衬套(其比轴承衬套明显更昂贵)还可至少一次地、典型地然而还可多次地被修理并且可再使用。由此对于操作者产生明显的成本节省而对于环境相对于轴颈衬套的传统常见的报废实现资源的明显保护。通过提供新的轴承衬套(其在其内径Di #方面构造成使得轴承间隙处于允许的值域中)来实现轴颈衬套的再使用。这意味着,新的轴承衬套的公称内径Di #通常略微小于以前的轴承衬套的公称内SDi旧,以便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K凯勒K勒因格
申请(专利权)人:SMS西马格股份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