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共振无线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1687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31 23: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磁共振无线传感器,其包括模拟量采集模块、微处理器、通讯模块和为整个传感器供电的供电模块,模拟量采集模块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微处理器与通讯模块连接;供电模块包括交流电源、能量发射线圈、谐振线圈和整流稳压电路,能量发射线圈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谐振线圈的输出端通过整流稳压电路连接微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能量发射线圈将交流电源的电能以微波形式发送出去,谐振线圈接收到微波以后通过整流稳压电路转化为电能为传感器供电。本发明专利技术适应性好,可以工作于各类较为恶劣的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传感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采用无线输电的电磁共振无线传感器
技术介绍
针对目前无线测温技术,大部分的测温产品的电源均采用电池或CT取电模式。电池的使用存在一个使用寿命的问题,使用一段时间以后电池耗尽就需要更换电池,而且电池的漏液和爆炸都会造成安全隐患。而CT取电存在体积大、安装不便的问题,并且在超强磁场中会产生振动和发热,对电力设备产生严重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于2008年11月05日公开了授权公告号为CN201145943Y的专利文献,名称是温差无线红外温度传感器,其设有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保护热电阻、红外发射管和散热装置。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由半导体温差模块加热端导热底壳和热端散热铜板组成,在散热铜板上设有散热器,相互之间由聚四氟乙烯绝缘紧固为一体。散热器顶 部设有电光转换红外发射管。热保护电阻设置在散热器内部,与半导体温差模块和红外发射管相连接。此方案通过半导体温差发电装置供电,但是供电方式较为单一,在温差不大的环境下难以实现自我供电的目的,适用范围有一定的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是解决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无线传感器使用寿命有限、适应面狭窄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磁共振无线传感器,包括模拟量采集模块、微处理器、通讯模块和为整个传感器供电的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量采集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和所述通讯模块之间连接有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被控端与微处理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与微处理器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通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通讯模块还通过串行接口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交流电源、能量发射线圈、谐振线圈和整流稳压电路,所述能量发射线圈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所述谐振线圈的输出端通过整流稳压电路连接微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共振无线传感器,包括模拟量采集模块、微处理器、通讯模块和为整个传感器供电的供电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拟量采集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所述微处理器和所述通讯模块之间连接有第二开关管,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被控端与微处理器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入端与微处理器的电源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开关管的输出端与通讯模块的电源输入端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通讯模块还通过串行接口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包括交流电源、能量发射线圈、谐振线圈和整流稳压电路,所述能量发射线圈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源,所述谐振线圈的输出端通过整流稳压电路连接微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共振无线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稳压电路包括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和滤波电容,所述谐振线圈的输出端正极连接整流二极管的正极,所述整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微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正极;所述谐振线圈的输出端负极连接微处理器的电源输入端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谐振线圈的输出端负极,所述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整流二极管的负极,所述滤波电容与稳压二极管并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共振无线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整流稳压电路和微处理器之间还串接有升压模块,所述升压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明茂党臻童祝稳吴孝兵赵国栋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休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