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工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9579 阅读:3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31 2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工法,在地面混凝土施工中不设置伸缩缝和后浇带,用施工缝将地面按一定尺寸分为若干块,相邻块间隔浇筑,待先浇筑混凝土经过较大的收缩变形后,再将地面连接浇筑成一个整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能大大缩短地面施工工期,显著增强地面结构的整体性,提高地面的使用性能,的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工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地面施工工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工法
技术介绍
对于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施工方法,目前采用的方法是,在地面混凝土施工中设置永久性伸缩缝、沉降缝和后浇带,存在的缺点是地面施工工期长,地面结构的整体性不强,地面的使用性能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大大缩短地面施工工期,显著增强地面结构的整体性,提高地面的使用性能,的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工法。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工法,在地面混凝土施工中不设置伸缩缝和后浇带,用施工缝将地面按一定尺寸分为若干块,相邻块间隔浇筑,待先浇筑混凝土经过较大的收缩变形后,再将地面连接浇筑成一个整体。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施工步骤如下:(I)、无缝施工设计:(1.1)、施工前进行无缝施工设计,无缝施工设计的关键是对跳仓间距的设计,即对采用无缝施工的混凝土地面的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层和找平层分别进行跳仓间距的计算,具体方法是:运用地基上混凝土板的平均伸缩缝间距计算公式,计算出不留伸缩缝的间距,也就是跳仓施工的跳仓间距: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工法,其特征是:在地面混凝土施工中不设置伸缩缝和后浇带,用施工缝将地面按一定尺寸分为若干块,相邻块间隔浇筑,待先浇筑混凝土经过较大的收缩变形后,再将地面连接浇筑成一个整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工法,其特征是:在地面混凝土施工中不设置伸缩缝和后浇带,用施工缝将地面按一定尺寸分为若干块,相邻块间隔浇筑,待先浇筑混凝土经过较大的收缩变形后,再将地面连接浇筑成一个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工法,其特征是: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I)、无缝施工设计: (1.1)、施工前进行无缝施工设计,无缝施工设计的关键是对跳仓间距的设计,即对采用无缝施工的混凝土地面的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层和找平层分别进行跳仓间距的计算,具体方法是:运用地基上混凝土板的平均伸缩缝间距计算公式,计算出不留伸缩缝的间距,也就是跳仓施工的跳仓间距:[1]= 1.5 \—arcch, 式中: E:混凝土早期弹性模量; H:混凝土板的厚度; Cx:下层结构的水平阻力系数; α: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T:混凝土综合温差即水化热温差,收缩当量温差,环境温差代数和; ε ρ: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1.2)、在计算出每层混凝土跳仓`间距后,结合实际柱网情况确定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的最终跳仓间距; (1.3)、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时保证相邻两块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得少于7天;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原材料品质、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计算、试配和调整步骤选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使混凝土在满足强度要求、减小水化热温差、减小混凝土收缩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2.2)、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主要从坍落度、和易性、水灰比、砂率、含气量、坍落度损失和强度方面反复试验调整,经现场检验后确定混凝土的最终配合比,同时确定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参数及性能指标; (2.3)、混凝土坍落度严格控制在10±2cm范围内; (2.4)、混凝土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低于300kg/m3,其中最低水泥用量不低于220kg/m3,配制防水混凝土时最低水泥用量不低于260kg/m3,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不大于0.45 ; (2.5)、单独采用粉煤灰作为掺合料时,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35%,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30%,预应力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25% ; (2.6)、当采用矿渣粉作为掺合料时,应采用矿渣粉和粉煤灰复合技术,混凝土中掺合料总量不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50%,矿洛粉掺量不得大于掺合料总量的50% ; (2.7)、配制的混凝土除满足抗压强度、抗渗等级常规设计指标外,还考虑满足抗裂性指标要求;有条件时,使用温度一应力试验机进行抗裂混凝土配合比的优选; (3)、施工技术准备: (3.1)、根据设计要求、合同约定和施工规范要求,明确混凝土的质量验收标准; (3.2)、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制定钢筋、模板、混凝土专项施工措施、季节性施工措施以及成品保护措施; (3.3)、综合结构、建筑、设备和电气图纸,全面考虑装修预埋件以及设备管线的预留预埋,避免事后剔凿; (4)、模板安装: (4.1)、用刷脱模剂的槽钢模分仓,槽钢的安装位置须与分仓缝重合,并拉通线校直,检查其标高是否符合要求,确保钢模表面标高即为完成面标高,以方便混凝土浇筑时滚筒施工和机械镘作业; (4.2)、靠墙四周,无法支模的部位墙面根据墙上弹出的面层标高水平墨线拉线进行局部找平; (5)、钢筋绑扎安装: 钢筋按分仓设计所分块独立绑扎,块内钢筋为不截断连续绑扎方式,对预留搭接钢筋校正;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确保截面有效高度; (6)、混凝土拌制: (6.1)、严格执行同一配合比,保证原材料不变即同产地、同规格和主要性能指标接近、水灰比不变; (6.2)、控制好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的搅拌时间比普通混凝土延长15 20s ; (6.3)、混凝土搅拌站根据气温条件、运输时间、运输道路的距离、砂石含水率变化和混凝土坍落度损失情况,及时适当地对原施工配合比即水灰比进行微调,确保混凝土供应质量; (7)、混凝土烧筑: (7.1)、混凝土浇筑前,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并检查保护层垫块是否放好,完成对钢筋、管线预留预埋隐蔽工程验收; (7.2)、合理安排调度,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避免出现施工冷缝,混凝土运输时间控制在规定时间内,以免坍落度损失过大,而影响混凝土的均一性;加强混凝土进场检验,目测混凝土外观质量,有无泌水离析,保证混凝土拌合物质量; (8)、混凝土振捣: (8.1)、混凝土振捣从中间向边缘振动,振点按“梅花形”布点,并使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上下略有抽动,振捣棒移动间距为200mm,对施工缝和预留空洞薄弱环节应充分振动,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小红何昌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五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