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支模体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27383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3 12: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结构:PVC管、螺帽、竖向可回收螺杆、斜向可回收螺杆、普通钢板、倒角钢板、钢板连接件、竖杆连接端、嵌入式连接槽、TRD工法桩、疏散平台模板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支模体系具有结构可靠、施工方便、节约资源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支模体系,适用框架隧道的施工,尤其适用于高含水量超软土地区的多室框架隧道施工。
技术介绍
近年来地下空间开发逐渐掀起热潮,地下结构工程呈现出大跨度、多室和结构形式复杂的特点。温州地区大部分是软土地质,淤泥层厚度大,含水率饱和,地基承载能力低下,存在难度极大,施工困难。这就对大型地下空间主体结构模板工程提出了比之以往更高的要求,地下交通模板施工技术也逐渐成为大型地下空间主体结构施工的核心技术。目前国内修建隧道时,在明挖法施工过程中往往采用的是分段式传统木模支模技术,但该技术存在施工速度慢,模板接缝多,混凝土外观质量不好等缺陷。此外对于地下混凝土外侧墙体,因支模空间狭小,传统的双面支模工艺难以使用,并且传统的对拉螺栓支模技术会使墙体出现渗水现象。综上所述,已有的隧道在合适的工程环境条件下虽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地基处理效果,但是施工步骤繁琐,施工难度大,尤其在应对温州地区为代表的高含水量超软土的施工中存在大量的不足之处。鉴于此,目前亟需专利技术一种结构稳定、承载能力高、经济效益优良的高含水量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施工方法,以达到施工方便,造价低廉,大部分部件可重复使用,具有一定的经济技术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支模体系,力求实现多室框架隧道的快速施工,并且具有优秀的结构稳定性,达到大部分部件重复利用。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框架隧道结构由抗拔桩(1)、立柱桩(2)、底板(3)、侧墙(8)、中隔墙(9)、倒角(4)、顶板(16)和疏散平台(10)组成;支模体系包括竖杆(18)、横杆(19)、剪力撑(20)、竹胶板(21)、次楞方木(22)、主楞方木(23)、可调式横向托撑(27)和可调式竖向托撑(28);底板(3)和倒角(4)分别固定连接有普通钢板(14)和倒角钢板(13);在普通钢板(14)和倒角钢板(13)上面均设置有竖杆连接端(17),竖杆(18)底端插入竖杆连接端(17)中,上端与顶板(16)模板上设置的可调式竖向托撑(28)连接,横杆(19)两端与侧墙(8)模板、中隔墙(9)模板上设置的可调式横向托撑(27)连接。进一步地,底板(3)和倒角(4)中预埋PVC管(6)和螺帽(7),底板(3)通过竖向可回收螺杆(12)连接普通钢板(14),倒角(4)通过斜向可回收螺杆(5)连接倒角钢板(13)。普通钢板(14)和倒角钢板(13)边缘均焊接钢板连接件(15),普通钢板(14)和倒角钢板(13)通过螺栓紧固连成整体。框架隧道两侧设有TRD工法桩(34),桩顶的型钢(35)上焊接连接钢条(36),连接钢条(36)通过拉接杆(37)与支模体系固定连接。中隔墙(9)设置有对拉螺杆(24),对拉螺杆(24)通过双螺母(26)、双拼钢管(25)紧固连接。上述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施工方法,其主要施工步骤如下:1)地基处理:放线后打设抗拔桩(1)和立柱桩(2),进行框架隧道基坑的开挖,基坑顶部浇筑一层薄垫层;2)底板施工:绑扎底板钢筋,预埋PVC管(6)和螺帽(7),立模浇筑底板(3)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用螺杆将螺母孔封堵,初凝后拔出;倒角(4)独立支模施工,同样预埋PVC管(6)和螺帽(7);3)支模体系定位安装:在普通钢板(14)和倒角钢板(13)上面设置竖杆连接端(17),将普通钢板(14)通过竖向可回收螺杆(12)与底板(3)固定连接,倒角钢板(13)通过斜向可回收螺杆(5)与倒角(4)固定连接;安装竖杆(18)、横杆(19)和剪力撑(20),竖杆(18)底端插入竖杆连接端(17)中;4)侧墙模板施工:绑扎侧墙钢筋,安装竹胶板(21)作侧模板,竹胶板(21)通过次楞方木(22)、主楞方木(23)加固,调节可调式横向托撑(27)顶住主楞方木(23),侧墙顶部通过设置拉接杆37与TRD工法桩(34)顶部型钢(35)上焊接的连接钢条(36)连接加固;5)中隔墙模板施工:绑扎中隔墙钢筋,在疏散平台位置预埋橡塑块(30)和横向连接筋(31),安装中隔墙竹胶板21作模板,用横向可调节托撑(27)、次楞方木(22)、主楞方木(23)加固,将横杆(19)与可调式横向托撑(27)连接;在中隔墙模板上均匀设置对拉螺杆(24),对拉螺杆(24)通过双螺母(26)、双拼钢管(25)紧固连接;6)顶板施工:支设顶板底模,设置次楞方木(22)、主楞方木(23)、竖向可调节托撑(28),将竖杆(18)上端与可调式竖向托撑(28)连接;顶板底模两侧与侧墙模板顶部搭接,绑扎顶板钢筋,随后浇筑混凝土;7)疏散平台施工:中隔墙拆模后,拆除橡塑块(30),留下嵌入式连接槽(29),槽内设置有横向连接筋(31),支设疏散平台模板(32),将疏散平台钢筋同横向连接筋(31)绑扎固定,浇筑疏散平台(10)。本技术具有以下的特点和有益效果:(1)采用一体化支模体系,优化了施工步骤,实现了框架隧道的快速简便施工。(2)底板设置了预埋件,连接底钢板和连接支模体系,底钢板之间也分别固定,是整体体系连成一个整体,具有良好的承载力。(3)侧墙顶部充分利用TRD工法桩中的型钢,形成具有良好受力能力的单侧支模结构,施工方便。(4)疏散平台后施工,采用大块整体定型钢模板,优化了施工步骤,节约了工期。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支模体系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底钢板连接细节图。图3是图1中B处中隔墙模板示意图。图4是图1中C处嵌入连接槽示意图。图5是图1中D处侧模顶部连接图。图6是疏散平台支模示意图。图7是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结构断面图。图8是本技术施工工艺流程图。图中:1-抗拔桩,2-立柱桩,3-底板,4-倒角,5-斜向可回收螺杆,6-PVC管,7-螺帽,8-侧墙,9-中隔墙,10-疏散平台,11-施工缝,12-竖向可回收螺杆,13-倒角钢板,14-普通钢板,15-钢板连接件,16-顶板,17-竖杆连接端,18-竖杆,19-横杆,20-剪力撑,21-竹胶板,22-次楞方木,23-主楞方木,24-对拉螺杆,25-双拼钢管,26-双螺母,27-可调式横向托撑,28-可调式竖向托撑,29-嵌入式连接槽,30-橡塑块,31-横向连接筋,32-疏散平台模板,33-模板支撑,34-TRD工法桩,35-型钢,36-连接钢条,37-拉接杆。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钻孔灌注桩的成桩成桩技术要求,焊接施工技术要求,脚手架搭设技术要求等不再赘述,重点阐述本技术涉及的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施工的实施方式。图1是本技术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支模体系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底钢板连接细节图;图3是图1中B处中隔墙模板示意图;图4是图1中C处嵌入连接槽示意图;图5是图1中D处侧模顶部连接图;图6是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结构断面图;图7是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结构断面图。参照图1-7所示的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支模体系,框架隧道结构由抗拔桩1、立柱桩2、底板3、侧墙8、中隔墙9、倒角4、顶板16和疏散平台10组成;支模体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支模体系

【技术保护点】
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框架隧道结构由抗拔桩(1)、立柱桩(2)、底板(3)、侧墙(8)、中隔墙(9)、倒角(4)、顶板(16)和疏散平台(10)组成;支模体系包括竖杆(18)、横杆(19)、剪力撑(20)、竹胶板(21)、次楞方木(22)、主楞方木(23)、可调式横向托撑(27)和可调式竖向托撑(28);底板(3)和倒角(4)分别固定连接有普通钢板(14)和倒角钢板(13);在普通钢板(14)和倒角钢板(13)上面均设置有竖杆连接端(17),竖杆(18)底端插入竖杆连接端(17)中,上端与顶板(16)模板上设置的可调式竖向托撑(28)连接,横杆(19)两端与侧墙(8)模板、中隔墙(9)模板上设置的可调式横向托撑(27)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框架隧道结构由抗拔桩(1)、立柱桩(2)、底板(3)、侧墙(8)、中隔墙(9)、倒角(4)、顶板(16)和疏散平台(10)组成;支模体系包括竖杆(18)、横杆(19)、剪力撑(20)、竹胶板(21)、次楞方木(22)、主楞方木(23)、可调式横向托撑(27)和可调式竖向托撑(28);底板(3)和倒角(4)分别固定连接有普通钢板(14)和倒角钢板(13);在普通钢板(14)和倒角钢板(13)上面均设置有竖杆连接端(17),竖杆(18)底端插入竖杆连接端(17)中,上端与顶板(16)模板上设置的可调式竖向托撑(28)连接,横杆(19)两端与侧墙(8)模板、中隔墙(9)模板上设置的可调式横向托撑(2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含水量超软土箱型多室现浇框架隧道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底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林尚月刘瑞琪赵鹏飞李多伦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