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护电路,具体的说是一种高精度过载及短路保护电路。
技术介绍
在电子电路技术特别是电源技术中,系统的过载及短路保护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主要是为了保证在负载电流突然变大时可以自动关断电流输出,避免因系统出现过载或短路而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甚至损坏整个系统的情况发生。现有的过载保护一般对过载限制不够精确,有的还需在过载保护的同时进行过热保护,设计时还需要考虑散热问题。现有的保护方式一般不适用于需要对负载限制比较严格或者是供电电源给多路功能模块供电,各模块之间要求在出现电源故障后不能相互影响的场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高精度过载及短路保护电路,该保护电路在负载超过设计值时自动减小电流输出,保证电路中其它功能模块的正常工作,当负载减小时,自动恢复正常工作,保证系统功能正常。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高精度过载及短路保护电路,由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芯片Dl、PNP型三极管Qf Q3、电阻Rf R7和电容Cl组成;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电压输入信号Vin相连,三极管Ql的基极经电阻Rl和R2与电压输入信号Vin相连,电阻R3连接在三极管Ql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到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电阻Rl和R2与电压输入信号Vin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基极经偏置电阻R5连接到GND ;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4连接到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芯片Dl的阴极,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芯片Dl的阳极接GND,起动电容Cl连接在三端可调分流基准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精度过载及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是:由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芯片D1、PNP型三极管Q1~Q3、电阻R1~R7和电容C1组成;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压输入信号Vin相连,三极管Q1的基极经电阻R1和电阻R2与电压输入信号Vin相连,电阻R3连接在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到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电阻R1和电阻R2与电压输入信号Vin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基极经偏置电阻R5连接到GND;三极管Q3的基极经电阻R4连接到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芯片D1的阴极,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芯片D1的阳极接GND,起动电容C1连接在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芯片D1的阳极和阴极之间,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后输出电压信号Vout,电阻R6连接在输出电压信号Vout和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芯片D1的参考极之间,电阻R7连接在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芯片D1的参考极和GND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精度过载及短路保护电路,其特征是:由三端可调分流基准源芯片D1、PNP型三极管Qf Q3、电阻Rf R7和电容Cl组成;三极管Ql的发射极与电压输入信号Vin相连,三极管Ql的基极经电阻Rl和电阻R2与电压输入信号Vin相连,电阻R3连接在三极管Ql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到三极管Q3的基极,三极管Q2的发射极经电阻Rl和电阻R2与电压输入信号Vin相连,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三极管Q2的基极经偏置电阻R5连接到GND ;三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李中泽,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盛帆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