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动力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6767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5: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多个并联的极组、电池盖板以及双层集流引片,所述的极组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以及一体形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上的箔极耳,所述的正极片上的箔极耳构成极组的正极耳,所述的负极片上的箔极耳构成极组的负极耳,所述的双层集流片将极组的正负极耳分别与电池盖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采用直接在正负极片边缘留箔采用模切冲压形成极耳的设计,优化了电芯极组极耳的位置,有效降低电池内阻,提高了电池装配的可靠性,提高了电池空间的利用率,同时提高动力电池大倍率充放电池性能等综合电性能,适合规模化工业生产的需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Lithium ion power battery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ithium ion power battery, battery cover and double pole group, collecting guiding piece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parallel, wherein the electrode comprises a positive plate and the negative plate and is integrally formed on the positive plate and the negative plate on the foil electrode lug, positive plate on the foil lug a group of positive pole ear, negative plate on the foil lug constitute a negative pole group ear, double collector of the negative pole ear group respectively and the battery cover is fixedly connect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lithium ion power battery,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pole piece is arranged on the edge of the foil stamping forming die design lug, optimization of the electric core pole group lug position, reduce the internal resistance of the battery, improves the reliability of the battery assembly,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io of the battery space, and improve the rate of power battery charge and discharge performance of battery electrical performance,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large-scale industrial prod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制造领域,尤其是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
技术介绍
随着锂离子电池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技术的成熟和日益完善,动力锂离子电池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锂离子电池功率性能的关注。对于现有动力电池结构来说,一般都采用在正负极耳上焊接极耳的方式,这就使得电芯极耳与电池盖板的引流片接触面积小,极片引流分布不均衡,极组整体厚度不均一,造成电池内阻偏高,影响大功率充放电的效率,而且还造成电池壳体空间利用率的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电芯极耳的分布合理,能有效减小极组厚度且提高电池壳体空间利用率并提高大倍率充放电性能的锂离子动力电池。为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多个并联的极组、电池盖板以及双层集流引片,所述的极组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以及一体形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上的箔极耳,所述的正极片上的箔极耳构成极组的正极耳,所述的负极片上的箔极耳构成极组的负极耳,所述的双层集流片将极组的正负极耳分别与电池盖板固定连接。所述的箔 极耳为在正负极片边缘处留箔并采用模切冲压方式形成。所述双层集流引片正极为铝箔材质,负极为紫铜镀镍材质。所述双层集流引片单个厚度为0.1-0.5mm。所述的极组为卷绕式,所述的正负极片上的箔极耳间隔设置且间距逐步变大,所述的正负极耳由正负极片的箔极耳上下堆叠而成。所述的极组为叠片式,所述的正负极耳由正负极片的箔极耳上下堆叠而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采用直接在正负极片边缘留箔采用模切冲压形成极耳的设计,优化了电芯极组极耳的位置,有效降低电池内阻,提高了电池装配的可靠性,提高了电池空间的利用率,同时提高动力电池大倍率充放电池性能等综合电性能,适合规模化工业生产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结构的正极片图,图2为本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结构的负极片图,图3为本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结构的极组图,图4为本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结构的电池盖图,图5为本技术锂离子动力电池结构的组装图。图中:1.正极片箔极耳;2.正极片;3.负极片箔极耳;4.负极片;5.极组;6.双层集流引片;7.电芯;8.电池盖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包括多个并联的极组5、电池盖板8以及双层集流引片6,其中,以极组的电芯为卷绕式为例,所述的极组5包括正极片2和负极片4以及分别一体形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上的正极片箔极耳I和负极片箔极耳3,具体地说,所述的箔极耳为在正负极片边缘处留箔并采用模切冲压方式形成。同时,因为卷绕式在缠绕时随着缠绕其厚度逐步变大,所述的正负极片上的箔极耳间隔设置且间距逐步变大,这样就能保证正负极片上的箔极耳上下堆叠而分别构成正负极耳。所述的多个极组的正负极耳由双层集流片与电池盖板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双层集流引片正极为铝箔材质,负极为紫铜镀镍材质。优选地,所述双层集流引片单个厚度为0.1-0.5mm,所述的双层集流引片呈人字形结构,其上部与电池盖板8固定连接下部开口将构成电芯的多个极组的正负极耳包容其内并与之并联固定连接。如图4、5所示,将卷绕完毕的多个极组5并联在一起组成电芯7,然后将正极箔极耳I与负极箔极3耳进行低功率超声预焊接,使每个极组的箔极耳连接在一起形成正负极耳,最后将预焊后的极耳放置在双层集流引片6之间进行正式固定焊接避免超声波对箔极耳造成伤害。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是以卷绕式为例进行示范性说明,对于叠片式同样可以采用本技术之构思, 即分别在正负极片上形成箔极耳,正负极片上的箔极耳上下堆叠并联而构成正负极耳。其余步骤与上述实施例相似,在此不再赘述。本技术的锂离子动力电池,采用直接在正负极片边缘留箔采用模切冲压形成极耳的设计,优化了电芯极组极耳的位置,有效降低电池内阻,提高了电池装配的可靠性,提高了电池空间的利用率,同时提高动力电池大倍率充放电池性能等综合电性能,适合规模化工业生产的需要。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联的极组、电池盖板以及双层集流引片,所述的极组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以及一体形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上的箔极耳,所述的正极片上的箔极耳构成极组的正极耳,所述的负极片上的箔极耳构成极组的负极耳,所述的双层集流片将极组的正负极耳分别与电池盖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并联的极组、电池盖板以及双层集流引片,所述的极组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以及一体形成在正极片和负极片上的箔极耳,所述的正极片上的箔极耳构成极组的正极耳,所述的负极片上的箔极耳构成极组的负极耳,所述的双层集流片将极组的正负极耳分别与电池盖板固定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箔极耳为在正负极片边缘处留箔并采用模切冲压方式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火成张娜王永武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