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4315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与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通的补气装置,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相连通,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补气装置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节流装置,以及设置在节流装置与补气装置之间以提高补气装置补气量的冷媒加热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节流装置与补气装置之间设置冷媒加热装置,对进入补气装置的制冷剂加热,从而提高进入补气装置的制冷剂的干度。相比现有补气增焓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补气装置对压缩机的补气量,进而有效提高空调器的制热量,满足低温时的制热要求,同时降低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Air condition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air conditioner, air supply device comprises a compressor, an outdoor heat exchanger and an indoor heat exchanger and the compressor inle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first end of the compressor and the indoor heat exchanger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conditioner, which are arranged on the throttle device of air supply device and indoor heat exchanger between. And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throttling device and air supply device to improve the refrigerant heating device of air supply air suppl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is provided with a refrigerant heating device between the throttling device and the air supply device to heat the refrigerant entering the air supplementing device, so as to improve the dryness of the refrigerant entering the air supply device.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air enthalpy increasing technolog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amount of air compressor air supply device,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heating capacity of the air conditioner, meet the heating temperature requirements, while reducing the exhaust temperature of the compress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空调器
技术介绍
空气源热泵制热能力随室外环境温度下降迅速衰减而无法满足用户需求。现有采用双级或准二级压缩中间补气增焓技术,包括两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和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以提高在室外温度过低时的制热量和C0P,同时降低压缩机排气温度。但是现有补气增焓技术虽然对提高低温时制热量有一定的效果,还是不能够达到采用在室内安装辅助电热器加热的制热效果,造成还是需要在室内侧设置辅助电热器,来达到制热效果,在室内侧设置辅助电热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提高低温时制热量的空调器。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换热器和与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通的补气装置,室内换热器的第一端与压缩机相连通,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补气装置与室内换热器之间的节流装置,以及设置在节流装置与补气装置之间以提高补气装置补气量的冷媒加热装置。进一步地,补气装置为闪发器;闪发器包括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相连通的第一制冷剂口和与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通的气相出口和与室外换热器相连通的第二制冷剂口 ;节流装置串联设置在第一制冷剂口和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之间。进一步地,冷媒加热装置串联设置在节流装置与第一制冷剂口之间。进一步地,节流装置与第一制冷剂口通过第一制冷剂管路相连通;冷媒加热装置与第一制冷剂管路并联地设置在节流装置与第一制冷剂口之间。进一步地,补气装置为经济器,包括相互隔离并换热的第一制冷剂腔和第二制冷剂腔;第一制冷剂腔串联在室内换热器和室外换热器之间;第二制冷剂腔串联在室内换热器和压缩机的补气口之间。进一步地,节流装置串联设置在室内换热器与第二制冷剂腔之间;冷媒加热装置串联设置在节流装置与第二制冷剂腔之间。进一步地,补气装置为经济器,包括相互隔离并换热的第一制冷剂腔和第二制冷剂腔;第一制冷剂腔的第一端与室内换热器的第二端连通,第一制冷剂腔的第二端与室外换热器的第一端连通;第二制冷剂腔的第一端通过第二制冷剂管路与第一制冷剂腔的第二端相连通,第二制冷剂腔的第二端与压缩机的补气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节流装置串联设置在第二制冷剂管路上;冷媒加热装置串联设置在节流装置与第二制冷剂腔的第一端之间。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通过在节流装置与补气装置之间设置冷媒加热装置,对进入补气装置的制冷剂加热,从而提高进入补气装置的制冷剂的干度。相比现有补气增焓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补气装置的对压缩机的补气量,进而有效提高空调器的制热量,满足低温时的制热要求,同时降低了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另外,按照制冷剂的流向,冷媒加热装置设置在节流装置的下游,防止了因为冷媒加热装置使液态制冷剂部分气化而引起节流装置的非正常工作。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以及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的第四实施例的系统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3和与压缩机I的补气口相连通的补气装置5,室内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压缩机I相连通,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补气装置5与室内换热器3之间的节流装置401,以及设置在节流装置401与补气装置5之间以提高补气装置5补气量的冷媒加热装置9。本技术通过在节流装置401与补气装置5之间设置冷媒加热装置9,对进入补气装置5的制冷剂加热,从而提高进入补气装置5的制冷剂的干度,提高补气量和制热量,同时降低了压缩机I的排气温度。另外,按照制冷剂的流向,冷媒加热装置9设置在节流装置401的下游,防止了因为冷媒加热装置使液态制冷剂部分气化而引起节流装置的非正常工作。具体地,如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压缩机I的排气经室内换热器3 (冷凝器)、节流装置401节流降压至中间压力后进入冷媒加热装置9吸热,制冷剂干度得到提高,然后进入补气装置5 (闪发器)中气液分离,分离的气态制冷剂通过闪发器的气相出口进入压缩机I的补气口对压缩机补气,液体制冷剂经过第二节流装置402、室外换热器2 (蒸发器)、气液分离器6后从压缩机I的吸气口进入压缩机并经第一次压缩至中间压力与从补气口进入的气体混合,混合后的气体再经第二次压缩至高压并最终从排气口排出,形成空调器的制热循环。通过设置冷媒加热装置9,从而有效地提高进入闪发器的制冷剂的干度,提高闪发器的补气量,进而提高空气器的制热量,还能够降低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如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的是,在第二实施例中,节流装置401与补气装置5 (闪发器)之间通过第一制冷剂管路相连通,冷媒加热装置9与第一制冷剂管路并联地设置在节流装置401与闪发器的第一制冷剂口之间,即冷媒加热装置9通过另外一根制冷剂管路连接在节流装置401与闪发器之间。相比第一实施例,冷媒加热装置9并联设置,能够减少被加热的冷媒的流量,从而能够使部分制冷剂更充分的气化,从而更有利于提闻补气量,提闻制热量。如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补气装置5为经济器,包括相互隔离并换热的第一制冷剂腔和第二制冷剂腔。第二制冷剂腔用于对节流后的制冷剂蒸发气化,从而向压缩机I的补气口补气,第二制冷剂腔中制冷剂蒸发气化的过程中,从第一制冷剂腔中吸热,从而使第一制冷剂腔中的冷媒过冷。具体地,在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制冷剂腔串联在室内换热器3和室外换热器2之间;第二制冷剂腔串联在室内换热器3和压缩机I的补气口之间;节流装置401串联设置在室内换热器3与第二制冷剂腔之间;冷媒加热装置9串联设置在节流装置401与第二制冷剂腔之间。压缩机I的排气经室内换热器3 (冷凝器)后,制冷剂分为第一支路(补气路)和第二支路,第一支路(补气路)的制冷剂经节流装置401节流至中间压力后进入冷媒加热装置9吸热部分蒸发后进入补气装置5 (经济器的第二制冷剂腔)继续吸热并完全蒸发,然后从压缩机I的补气口进入压缩机,第二支路的制冷剂进入补气装置5 (经济器的第一制冷剂腔)被过冷后经主路节流装置402、室外换热器2 (蒸发器)和气液分离器6,然后从压缩机I的吸气口进入压缩机经第一次压缩至中间压力后与补气混合,混合后的气体经第二次压缩并最终从压缩机排气口排出,形成空调器的制热循环。冷媒加热装置9对第一支路(补气路)的冷媒加热,从而增加第一支路的制冷剂的质量流量,相应地,增加补气装置的补气量,从而提高空调器的制热量,提高空调器的制热效果。而且还能够降低压缩机I的排气温度。如图4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与第三实施例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制冷剂腔的第一端与第一制冷剂腔的第二端相连通,即第二制冷剂腔的第一端和第一制冷剂腔的第二端通过第二制冷剂管路相连通,节流装置401和冷媒加热装置9设置在第二制冷剂管路上。压缩机I的排气经室内换热器3 (冷凝器)后,制冷剂进入补气装置5 (经济器的第一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3)和与所述压缩机(1)的补气口相连通的补气装置(5),所述室内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1)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补气装置(5)与所述室内换热器(3)之间的节流装置(401),以及设置在所述节流装置(401)与所述补气装置(5)之间以提高所述补气装置(5)补气量的冷媒加热装置(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器,包括压缩机(I)、室外换热器(2)、室内换热器(3)和与所述压缩机(I)的补气口相连通的补气装置(5),所述室内换热器(3)的第一端与所述压缩机(I)相连通,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调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补气装置(5)与所述室内换热器(3)之间的节流装置(401),以及设置在所述节流装置(401)与所述补气装置(5)之间以提高所述补气装置(5)补气量的冷媒加热装置(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补气装置(5)为闪发器; 所述闪发器包括与所述室内换热器(3)的第二端相连通的第一制冷剂口和与所述压缩机(I)的补气口相连通的气相出口和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相连通的第二制冷剂口 ; 所述节流装置(401)串联设置在所述第一制冷剂口和所述室内换热器(3)的第二端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媒加热装置(9)串联设置在所述节流装置(401)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口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节流装置(401)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口通过第一制冷剂管路相连通; 所述冷媒加热装置(9)与所述第一制冷剂管路并联地设置在所述节流装置(401)与所述第一制冷剂口之间。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祥飞郑波黄柏良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