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起子的传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7283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后座力电动起子的传动机构,以一3D螺旋式凸轮取代传统的凸轮结构,该凸轮利用马达的动力带动旋转,其中央设有通孔,且内设有单向轴承,且在凸轮的一个端面上设有供一连接轴结合而能将马达动力传到凸轮的嵌合部,相对的另一端面则设有呈一百八十度相对应的突起高点,并自其一侧以螺旋形式向下倾斜适当距离后形成一凹陷低点,凹陷低点藉由一斜面与另一突起高点连接而形成一完整循环型式。(*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起子的传动机构,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低后座力电动起子的传动机构。传统电动起子大多为高后座力的结构,且大多采用两端约45度、或者正转端约45度而反转端约90度的凸轮,如附图说明图1和图2所示。且在凸轮上端配置有钢珠、离合器及压力弹簧等构件;当马达转动时带动凸轮,凸轮会上升,但钢珠受弹簧压迫不上升,除非凸轮推动力大于弹簧压力。此时,凸轮会上升并推动钢珠,并藉此产生反作用力。而一般凸轮由最低上升到最高推动电子开关使马达关闭,是控制电动起子扭力大小的机构,但是钢珠由凸轮最高点掉入最低点时,当时马达经过减速后,转速仍高达约500~1500rpm,再综合弹簧压力,致使二力一起产生极大的瞬间冲撞力(即所谓的后座力)。然而,过大的后座力对于长期使用的电动起子而言,除了操作时不易稳固的握持之外,更容易因该冲击力而造成电动起子内部构件的损坏,进而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起子的传动机构。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动起子的传动机构,包括有一装设于电动起子传动机构内的凸轮,在其端面上设有呈一百八十度相对应的突起高点,并自其一侧以螺旋形式向下延伸适当距离后形成凹限低点,且该凹陷低点藉由一陡峭斜面与另一突起高点相连接,以形成一完整的循环型式,另外,在该凸轮中央设有通孔,其内设有单向轴承。本技术的电动起子传动机构藉特殊设计的3D螺旋凸轮,使之到达扭力值而跳脱离合器动作时,钢珠会由凸轮的突起高点缓慢下降至凹陷低点,并藉此达到减低后座力的效果;且藉由凸轮内的单向轴承,在电动起子反转时,亦能达到低后座力的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和图2是传统凸轮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的凸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表示本技术动作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低后座力电动起子的传动结构,主要是以一创新结构的凸轮20结构取代传统的两端约45度的凸轮、或正转端约45度而反转端约90度的凸轮。而在本实施例中,包括有一提供主要动力源的马达10,且马达10的用以输出动力的传动轴11连接于一连接轴12,而连接轴12的另一端则与一凸轮20相接合固定,且凸轮20具有一通孔21且内设有单向轴承22。在凸轮20的一端面上设有供上述连接轴12接合而能将马达10的动力传至凸轮20的嵌合部23,而另一端面则设有呈一百八十度相对应的突起高点24,并自其一侧以螺旋形式向下倾斜适当距离后形成一凹陷低点25,且该凹陷低点25藉由一陡峭斜面26与另一突起高点24相连接,从而形成一完整的循环型式。同时,在上述凸轮20的另一端面则设有下离合器30,该下离合器30设有两对称的圆孔31,其内设有钢珠32,且该下离合器受一扭力弹簧33的靠压而与凸轮20紧密贴合。本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当钢珠由凸轮的最高点掉入最低点时,钢珠不会直接掉下,而是以3D螺旋方式缓缓下降,如图5所示。当马达停止时,钢珠沿螺旋慢慢到达凸轮最低点,故无后座力,并完成一个循环。但是在反转时,控制扭力的机构已经被3D螺旋取代,所以必须藉由一单向轴承达到反转目的,由于单向轴承反转时,凸轮会直接带动中离合器、连接轴等,故马达可不经过离合器直接带动连接轴,达到反转螺丝的目的。如上所述,由于本技术的凸轮在推动电子开关使马达关闭停止时,会使钢珠由凸轮的突起高点以螺旋方式缓缓下降至凹陷低点,因此,即使下离合器受扭力弹簧压迫也不会使其与凸轮间产生瞬间的冲撞力,故可避免产生后座力;且当电动起子反转时,直接通过单向轴承带动连接轴,而达到反转螺丝的效用,也不会产生后座力,而得以避免电动起子在长期使用下,因内部传动结构的冲撞而降低其使用寿命。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起子的传动机构,包括有可转地装设于电动起子内且与马达相结合的凸轮,其特征在于,凸轮中央设有一通孔且内设有一单向轴承,其与马达相结合的端面具有嵌合部,并藉由连接轴使马达带动凸轮转动,且该凸轮的另一端面则设有呈一百八十度相对应的突起高点,同时自突起高点的一侧以螺旋形式向下倾斜适当距离后形成一凹陷低点,该凹陷低点藉由一陡峭斜面与另一突起高点连接,从而形成一循环端面。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后座力电动起子的传动机构,以一3D螺旋式凸轮取代传统的凸轮结构,该凸轮利用马达的动力带动旋转,其中央设有通孔,且内设有单向轴承,且在凸轮的一个端面上设有供一连接轴结合而能将马达动力传到凸轮的嵌合部,相对的另一端面则设有呈一百八十度相对应的突起高点,并自其一侧以螺旋形式向下倾斜适当距离后形成一凹陷低点,凹陷低点藉由一斜面与另一突起高点连接而形成一完整循环型式。文档编号B25B21/00GK2350168SQ9824529公开日1999年11月24日 申请日期1998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1998年11月2日专利技术者廖谢源 申请人:名品股份有限公司, 美之岚机械工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起子的传动机构,包括有可转地装设于电动起子内且与马达相结合的凸轮,其特征在于,凸轮中央设有一通孔且内设有一单向轴承,其与马达相结合的端面具有嵌合部,并藉由连接轴使马达带动凸轮转动,且该凸轮的另一端面则设有呈一百八十度相对应的突起 高点,同时自突起高点的一侧以螺旋形式向下倾斜适当距离后形成一凹陷低点,该凹陷低点藉由一陡峭斜面与另一突起高点连接,从而形成一循环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谢源
申请(专利权)人:名品股份有限公司美之岚机械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