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内的一种拦污清污装置,包括栅体,栅体底部连接在底轴上,底轴两端穿过河道两侧设置的挡水墙伸入到驱动室中,至少一个驱动室内设有带动底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栅体上和驱动室内对应设有导轨,导轨分成两侧的固定段和中间的活动段,固定段安装在驱动室内,活动段固定在栅体上,与所述导轨配合设置有清污车,清污车上经升降机构连接有清污斗,清污斗设置在河道上游一侧,任一驱动室的侧面设有清运室,导轨延伸至清运室上方。工作时,清污车在导轨上运动,清污斗收集从上游来的垃圾运送到清运室。该装置可快速高效清理河道垃圾,工作可靠性高,不影响行船和行洪,可应用于各种河道的垃圾清理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河道垃圾收集及清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河道拦污清污装置。
技术介绍
水生植物的泛滥及其它水面漂浮物,常常给河道行洪、水力发电、船舶航行等带来障碍,为拦阻水生植物、漂浮的废弃物等杂物,现有技术中,有一种拦污栅,其在河道的水面固定设置有栅体,通过栅体拦阻水面漂浮物,然后经过人工收集、清理,达到去除杂物、清洁河道的目的。但是,这一做法也会带来弊端,当上游来水量大,需要大流量行洪时,大量的漂浮物却阻挡的栅体处,人工清理的速度较慢,满足不了行洪的要求,从而造成行洪不畅;漂浮物积聚在栅体处,在水力推动下,形成巨大的推力,对栅体产生强大的推力,严重时会直接冲毁栅体。如何快速清理河道漂浮垃圾,是河道环境治理中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中国专利数据库中公开了一种拦污清污机构,其申请号:201210333317.8,申请日:2012-09-11,公开日:2013-01-09,公开号:CN102864762A,该装置包括拦阻在河道上的栅栏,所述栅栏的上游一侧设有齿耙,所述齿耙连接在运动方向与栅栏宽度方向相一致的直线运动机构上,齿耙的高度位置与栅栏所拦阻的垃圾高度位置相对应,河道的一侧设置有桁架,桁架上安装有用于吊运垃圾的提升机构。所述栅栏底部与可旋转的底轴相连接;通过转动底轴,将栅栏放倒在河道底部,这样,船、水、垃圾不受阻碍地通过。通过转动底轴使栅栏立起,栅栏本身可容许水及小的漂浮物通过,可以拦阻通常的漂浮垃圾,限制垃圾进入下游河道。直线运动机构包括河道两侧分别设置的钢索卷绕机构,两钢索卷绕机构之间卷绕有相平行的两根钢索,所述齿耙固定安装在两根钢索上;河道两侧还设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固定架 ,固定架上直立安装有升降气缸或升降油缸,升降气缸或升降油缸的活塞杆伸出端连接有水平升降杆,水平升降杆两端分别设有下导轮,固定架上侧设有与下导轮一一对应的上导轮,所述两根钢索绕过相应的下导轮和上导轮再与钢索卷绕机构相连。该装置工作时,当栅栏处的垃圾积聚到足够多时,通过直线运动机构拉动齿耙向河道一侧运动,齿耙可以带动垃圾向河道一侧积聚,然后通过提升机构吊运垃圾,将其运送到垃圾清运车上运走,达到快速清理河道垃圾的目的。该机构可以拦阻河道垃圾并能快速清理河道垃圾,可应用于各种河道的垃圾清理中。其不足之处在于:该装置的直线运动机构牵拉齿耙清理垃圾时,由于钢索本身有一定的弹性,易于变形,导致齿耙容易扭转并挂碰栅栏。此夕卜,有钢索拦阻在河道上,对通航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拦污清污机构,使其能可靠清理河道内的垃圾,同时,不影响通航。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拦污清污装置,包括拦阻在河道上的栅体,栅体底部连接在底轴上,底轴经铰座安装在河道底部的混凝土基础上,底轴两端穿过河道两侧设置的挡水墙伸入到驱动室中,至少一个驱动室内设有带动底轴转动的驱动装置,所述栅体上和驱动室内对应设有导轨,导轨分成两侧的固定段和中间的活动段,所述固定段安装在驱动室内,活动段固定在栅体上,与所述导轨配合设置有清污车,所述清污车上经升降机构连接有清污斗,清污斗设置在河道上游一侧,任一驱动室的侧面设有清运室,所述导轨延伸至清运室上方。该装置工作时,清污车可在导轨上运动,栅体拦阻上游来的垃圾,清污斗沿导轨运动时,可收集栅体一侧拦阻的垃圾,并将垃圾通过固定段导轨运送到河道一侧,然后通过其他清运装置运走,例如采用垃圾清运车运走。当需要行船或行洪时,可将清污车运动到固定段导轨上,然后通过驱动装置可驱动底轴转动,使栅体放倒,实现通航或行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该装置可以快速高效清理河道垃圾,工作可靠性高,不影响行船和行洪,可应用于各种河道的垃圾清理中。其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清污车包括车架,车架底部设有行走轮,行走轮与行走电机传动连接,升降机构固定在车架一侧,与清污斗相对应的车架另一侧设有配重块。配重块可保证清污车的平衡,使其工作可靠。为便于垃圾的清运,所述清运室内设有集料斗,集料斗底部设有与垃圾清运车相对应的活动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在清污车上的固定门架,固定门架上可转动地连接有升降丝杆,升降丝杆与升降电机传动连接,升降丝杆上啮合连接有升降螺母,所述升降螺母及清污斗固定在所述活动门架上。为能实现自动卸料,所述清污斗底部设有对开的两个卸料门,两个卸料门分别与清污斗两侧相铰接,卸料门中部连接有卸料臂,卸料臂上端与卸料螺母相连,与所述卸料螺母啮合连接有卸料丝杆,卸料丝杆可转动地安装在卸料支架上,卸料丝杆与卸料电机传动连接。为能进一步保证清污斗将垃圾顺利清理出河道,所述清污斗前部开口,所述前部开口的两侧设有切刀,所述切刀与切割电机传动连接。通过切刀可将长的水草切断,以方便清理。为避免清污过程中,清污斗能更加顺利地收集垃圾,所述栅体包括若干相平行的立柱,立柱根部连接在底轴上,立柱之间经若干横向的栅条相连。采用横向的栅条,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挡水墙上留有可容清污车通过的通道,所述通道内设有升降门。清污车工作时,打开升降门,其不工作时,可将清污车放入一侧的驱动室内,同时将升降门关闭,其管理方便,使用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 A向视图。图3为图1的B — B向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栅体放倒时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5为清污车、升降机构和清污斗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俯视图。图7为图5的左 视图。图8清污斗结构示意图。 其中,I垃圾清运车,2集料斗,3驱动装置,4驱动室,5混凝土基础,6铰座,7底轴,8清污车,9切刀,10立柱,11栅条,12挡水墙,13通道,14活动门,15清运室,16顶部平台,17行走轮,18行走电机,19配重块,20车架,21卸料电机,22固定门架,23升降丝杆,24卸料螺母,25卸料臂,26活动门架,27配电箱,28升降门,29导轨,30卸料门,31清污斗,32升降电机,33切割电机,34蓄电池组,35升降螺母,36卸料支架,37卸料丝杆。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一8所示,为一种拦污清污装置,包括拦阻在河道上的栅体,栅体底部连接在底轴7上,所述栅体包括若干相平行的立柱10,立柱10根部连接在底轴7上,立柱10之间经若干横向的栅条11相连,用于拦阻河道垃圾,由于河道内的垃圾主要是漂浮物,因此,栅条11可以只在靠近水面位置设置,立柱10下部可以不设置栅条11,底轴7经铰座6安装在河道底部的混凝土基础5上,底轴7两端穿过河道两侧设置的挡水墙12伸入到驱动室4中,驱动室4内设有驱动底轴7转动的驱动装置3,可将栅体立起或放倒,栅体上和驱动室4内对应设有两根相平行的导轨29,导轨29分成两侧的固定段2901、2903和中间的活动段2902,固定段2901、2903安装在驱动室4内,活动段2902固定在栅体顶部平台16上,固定段和活动段是接续的,当栅体立起时,导轨29可连成一线,与所述导轨29配合设置有清污车9,该清污车9包括车架20,车架20底部设有行走轮17,行走轮17与行走电机18传动连接,清污车9上经升降机构连接有清污斗31,清污斗31设置在河道上游一侧,升降机构固定在车架20 —侧,与清污斗31相对应的车架20另一侧设有配重块19。一侧的驱动室4的侧面设有清运室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拦污清污装置,包括拦阻在河道上的栅体,栅体底部连接在底轴上,底轴经铰座安装在河道底部的混凝土基础上,底轴两端穿过河道两侧设置的挡水墙伸入到驱动室中,至少一个驱动室内设有带动底轴转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栅体上和驱动室内对应设有导轨,导轨分成两侧的固定段和中间的活动段,所述固定段安装在驱动室内,活动段固定在栅体上,与所述导轨配合设置有清污车,所述清污车上经升降机构连接有清污斗,清污斗设置在河道上游一侧,任一驱动室的侧面设有清运室,所述导轨延伸至清运室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林,沈国华,陈文珠,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楚门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