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芯拾芯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342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手工作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石油、地质勘探中拣拾从地下钻探取出的样本岩芯拾芯机。它包含钳体(9)、活动钳口板(2)、固定钳口板(4)和拉线(6),钳体(9)为杆状,固定钳口板(4)固定在钳体(9)的前端上,活动钳口板(2)的中部活动连接在杆状钳体(9)上的前端,拉线(6)的一端与活动钳口板(2)的下端部(11)相连接。人们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夹拾岩心,避免了用手作业时砸伤、挤伤手及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可靠,造价低廉和易于推广实施的优点,广泛地适用于石油、地质勘探中拣拾、归位岩心和从盛装容器中掏取岩心的工作,以及建筑、施工等的物料传送工作。(*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工作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石油、地质勘探中拣拾从地下钻探取出的样本岩芯拾芯机
技术介绍
目前石油、地质勘探钻井作业采集上来的做为样本资料的岩心,在井上往往用手工进行操作处理,因为这些岩心很沉重,而且形状、大小不一致,经常发生砸伤、挤伤人手的事故,而且随岩心出井的钻井液流淌满地,当人弯腰拣拾落地岩心时,后续洒落的岩心往往将钻井液溅得人满脸、满身,有时会对人的眼睛造成严重的伤害,在生产中急需一种能够避免人体受伤害的岩心夹拾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安全的缺陷,提供一种在完成作业任务时能避免人体受伤害的拾芯机,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方案予以实现的,一种岩芯拾芯机,它包含钳体9、活动钳口板2、固定钳口板4和拉线6,钳体9为杆状,固定钳口板4的末端固定在钳体9的前端上,活动钳口板2的中部转动连接在杆状钳体9上的前端,拉线6的一端与活动钳口板2的下端部11相连接。当向左拉动拉线6时,活动钳口板2绕与钳体9的连接点顺时针旋转,活动钳口板2的上端部12向固定钳口板4的前端合拢,从而能够夹住岩心。人们使用本技术夹拾岩心,避免了用手作业时砸伤、挤伤手及其他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由于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功能可靠,造价低廉和易于推广实施的优点,广泛地适用于石油、地质勘探中拣拾、归位岩心和从盛装容器中掏取岩心的工作,以及建筑、施工等的物料传送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一和实施方式二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方式三中钳体9、固定钳口板4和活动钳口板2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图4是实施方式五中钳体9、螺旋弹簧16和活动钳口板2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是实施方式六中活动钳口板2的叉杆17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方式六中固定钳口板4的叉杆18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下面结合图1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它由钳体9、活动钳口板2、固定钳口板4、手柄8、拉线柄7和拉线6组成,钳体9为杆状,钳体9的后端与手柄8相连接,钳体9的前端固定有固定钳口板4的末端,活动钳口板2的中部活动连接在钳体9的前端上,拉线柄7的上端部铰接在钳体9后端上的点13处,拉线6的一端与活动钳口板2的下端部11相连接,拉线6的另一端与拉线柄7上的7-1处相连接。操作者手执手柄8,将拉线柄7向手柄8的方向转动,拉线6拽着活动钳口板2的下端绕活动钳口板2与钳体9的连接点转动,活动钳口板的上端部12向固定钳口板4的前端合拢,从而夹住岩心以完成各种工作。具体实施方式二下面结合图1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还包括复位弹簧1,复位弹簧1的一端与钳体9前端上的9-1处相连接,复位弹簧1的另一端与活动钳口板2的与钳体9连接点的上面部份相连接。当本技术完成了夹拾工作后,松开拉线柄7,复位弹簧1使活动钳口板2恢复到未工作时的状态,不用人为调整即为下一次夹拾工作做好准备。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下面结合图1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钳口板4和活动钳口板2都是内弯的弧形。内弯的弧形可以增大本技术与被夹拾物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使操作者操作时方便、省力。具体实施方式四下面结合图2和图3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活动钳口板2的背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起13,固定钳口板4与钳体9相连接处开有孔14,活动钳口板2穿在孔14上,钳体9上的前端端面处开有凹槽15,凸起13与凹槽15的形状相吻合。操作者可以根据所钳拾的岩心的大小和形状选择不同的凸起13与凹槽15配合,从而能够调节活动钳口板2与固定钳口板4相配合的工作长度。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下面结合图4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四的不同点是,将凹槽15去掉,而在该位置处设置螺旋弹簧16,螺旋弹簧16侧面的弹簧丝的间隙与凸起13相配合,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实施方式四相同。由于螺旋弹簧16是通用零件,容易取材,而且由于弹簧性质所决定弹簧丝的间隙可以自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接触点的受力情况。另外凸起13可以从螺旋弹簧16高度方向上选择不同的弹簧丝间隙与之配合以完成活动钳口板2工作位置的微调。具体实施方式六下面结合图5和图6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活动钳口板2和固定钳口板4的夹拾岩心端各设置有叉杆17和叉杆18。如此设置增大了本技术的夹拾控制面积。弹簧16,螺旋弹簧16侧面的弹簧丝的间隙与凸起13相配合,其它组成和连接关系与实施方式四相同。由于螺旋弹簧16是通用零件,容易取材,而且由于弹簧性质所决定弹簧丝的间隙可以自动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接触点的受力情况。另外凸起13可以从螺旋弹簧16高度方向上选择不同的弹簧丝间隙与之配合以完成活动钳口板2工作位置的微调。具体实施方式六下面结合图5和图6具体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与实施方式一的不同点是活动钳口板2和固定钳口板4的夹拾岩心端各设置有叉杆17和叉杆18。如此设置增大了本技术的夹拾控制面积。权利要求1.一种岩芯拾芯机,其特征是它包含钳体(9)、活动钳口板(2)、固定钳口板(4)和拉线(6),钳体(9)为杆状,固定钳口板(4)的末端固定在钳体(9)的前端上,活动钳口板(2)的中部活动连接在杆状钳体(9)上的前端,拉线(6)的一端与活动钳口板(2)的下端部(11)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芯拾芯机,其特征是它还包括手柄(8)和拉线柄(7),钳体(9)的后端与手柄(8)相连接,拉线柄(7)的上端部铰接在钳体(9)后端上的点(13)处,拉线(6)的一端与活动钳口板(2)的下端部(11)相连接,拉线(6)的另一端与拉线柄(7)上的(7-1)处相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芯拾芯机,其特征是它还包括复位弹簧(1),复位弹簧(1)的一端与钳体(9)前端上的(9-1)处相连接,复位弹簧(1)的另一端与活动钳口板(2)的与钳体(9)连接点的上面部份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芯拾芯机,其特征是固定钳口板(4)和活动钳口板(2)都是内弯的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芯拾芯机,其特征是活动钳口板(2)的背面设置有若干个凸起(13),固定钳口板(4)与钳体(9)相连接处开有孔(14),活动钳口板(2)穿在孔(14)上,钳体(9)上的前端端面处开有凹槽(15),凸起(13)与凹槽(15)的形状相吻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岩芯拾芯机,其特征是将凹槽(15)去掉,而在该位置处设置螺旋弹簧(16),螺旋弹簧(16)侧面的弹簧丝的间隙与凸起(13)相配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岩芯拾芯机,其特征是活动钳口板(2)和固定钳口板(4)的夹拾岩心端各设置有叉杆(17)和叉杆(18)。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手工作业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石油、地质勘探中拣拾从地下钻探取出的样本岩芯拾芯机。它包含钳体(9)、活动钳口板(2)、固定钳口板(4)和拉线(6),钳体(9)为杆状,固定钳口板(4)固定在钳体(9)的前端上,活动钳口板(2)的中部活动连接在杆状钳体(9)上的前端,拉线(6)的一端与活动钳口板(2)的下端部(11)相连接。人们使用本技术夹拾岩心,避免了用手作业时砸伤、挤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岩芯拾芯机,其特征是它包含钳体(9)、活动钳口板(2)、固定钳口板(4)和拉线(6),钳体(9)为杆状,固定钳口板(4)的末端固定在钳体(9)的前端上,活动钳口板(2)的中部活动连接在杆状钳体(9)上的前端,拉线(6)的一端与活动钳口板(2)的下端部(11)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来富孙中昌杨占山
申请(专利权)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3[中国|黑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