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仿射聚类的静息脑功能连通区域检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952608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4 18: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仿射聚类的静息脑功能连通区域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单个功能磁共振信号的稀疏近似数据集;步骤2、获取多个功能磁共振信号的稀疏近似数据集,取算数平均数,形成平均稀疏近似数据集;步骤3、对平均稀疏近似数据集进行仿射聚类分析,生成聚类中心点数据集;步骤4、对平均稀疏近似数据集进行源信号重构,生成聚类中心点的成分图像及其相应的时间过程;步骤5、定位脑功能连通区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先对功能磁共振混合信号进行稀疏近似,这样不仅增强了信号的检测强度,还对庞大的功能磁共振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压缩,缩短了整个算法流程的执行时间,更加准确地定位并检测脑功能连通区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静息脑功能连通区域检测方法,具体涉及。
技术介绍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作为脑功能成像的首选方法已被广泛应用。该技术主要是基于血流的敏感性和血氧水平依赖性对比度增强原理进行成像,它结合了功能、影像和解剖三方面的信息,是一种在活体人脑中定位各功能区的有效方法,同时为检测人脑功能连通区域、研究神经认知以及预防和诊断脑科疾病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为了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对脑功能连通区域进行研究,能够有效且准确处理高维磁共振数据的方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技术的数据处理分析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完成功能区域的检测,但均存有较多的不足与缺陷,例如,模糊聚类分析法受制于迭代速度、模糊指数以及功能区估计个数的限制;独立成分分析完全受制于较强的功能区源信号的相互独立的假设,限制了功能连通区域的检测。聚类分析是数理统计中的一种多元分析方法,它是用数学方法定量地确定样本的亲疏关系,从而客观的划分类型事物之间的界限。目前,聚类分析已广泛应用在各个行业,通常将被聚类的事物称为样本或实体,将被聚类的一组事物称为样本集。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仿射聚类的静息脑功能连通区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单个功能磁共振信号的稀疏近似数据集;步骤2、获取多个功能磁共振信号的稀疏近似数据集,取算数平均数,形成平均稀疏近似数据集;步骤3、对平均稀疏近似数据集进行仿射聚类分析,生成聚类中心点数据集;步骤4、对平均稀疏近似数据集进行源信号重构,生成聚类中心点的成分图像及其相应的时间过程;步骤5、定位脑功能连通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仿射聚类的静息脑功能连通区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检测方法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单个功能磁共振信号的稀疏近似数据集; 步骤2、获取多个功能磁共振信号的稀疏近似数据集,取算数平均数,形成平均稀疏近似数据集; 步骤3、对平均稀疏近似数据集进行仿射聚类分析,生成聚类中心点数据集; 步骤4、对平均稀疏近似数据集进行源信号重构,生成聚类中心点的成分图像及其相应的时间过程; 步骤5、定位脑功能连通区域。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仿射聚类的静息脑功能连通区域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I获取单个功能磁共振信号的稀疏近似数据集还包含以下步骤: 步骤1.1、对功能磁共振数据的每一个时间点数据分别进行3层一维小波包分解,得到每个时间点数据相应的小波树; 步骤1.2、使用基于赋范线性空间的距离度量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天龙曾卫明王倪传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