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左右向弯管功能的弯管机,是对一管件进行弯管作业,并包含一机台、一设置在该机台上的旋转夹持装置及一沿该机台产生位移的弯管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机台,是沿一长方向延伸,并具有一第一侧端、一与该第一侧端呈相反设置的第二侧端、一由该第一侧端延伸至该第二侧端的顶面及二设置在该顶面上且沿该长方向延伸的导轨; 该旋转夹持装置,是设置在该机台的第一、二侧端之间,并具有一设于该顶面上方的壳座、一安装在该壳座上的动力单元、一安装在该壳座内部且受该动力单元连动的转动单元及一安装在该转动单元内部的扣合单元,该扣合单元将该管件夹制,并利用该转动单元转动而调整相位; 该弯管装置,是沿该导轨产生位移且由该机台的第一侧端滑动至第二侧端,并具有一跨置在该机台顶面上的基座、一相对于该基座且沿一垂直于该长方向的直立方向产生升降的滑座、一以一平行于该直立方向的第一轴线为枢转中心轴设在该滑座上的回转座及一安装在该回转座上的弯管模具,该回转座在该第一侧端与该旋转夹持装置之间是在一第一位置,该回转座由该旋转夹持装置朝该第二侧端滑动时,是由该第一位置枢转180度且位在一第二位置。(*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管件弯曲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对一管件两端部弯折出不对称立体造型的兼具左右向弯管功能的弯管机。
技术介绍
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一种弯管机(中国台湾申请案号第92105312号专利案),包含有一机台1、一固设在该机台1中间的固定模座2及二分别设置在该固定模座2两侧的弯管机头3。该固定模座2具有一固定夹块201及一可相对于该固定夹块201产生靠合以夹制一管件的活动夹块202。前述弯管机头3各具有一活动模轮301、一可相对于该活动模轮301产生旋摆的曲手机构302及一设于该曲手机构302上且相对于该活动模轮301呈偏心设置的弯模轮303。当管件中段受该固定模座2夹制定位,而两端也夹持在弯管机头3的活动模轮301与该弯模轮303之间,且驱动该曲手机构302摆动并带动弯模轮303相对于活动模轮301旋摆时,就可使该管件两端完成弯管作业。虽然这种弯管机可对管件进行弯管作业,但是因为在弯管时,该固定模座2只对管件夹制,所以只能弯出在同一个平面延伸(二度空间)的管件。再如图3所示,另一种双弯式的弯管机(美国专利第4,843,861号案),其包含一设于中间的旋转夹持装置4及二设于该旋转夹持装置4两侧的弯管装置5。如图4、图5及图6所示,该旋转夹持装置4具有一壳座401及安装在该壳座401内部的一动力单元402、一传动单元403、一刹车单元404、一用以驱动该刹车单元404的驱动单元405、一扣合单元406及一惰轮单元407。该传动单元403及刹车单元404各具有一内齿轮403’、404’及二设于该内齿轮403’、404’外侧的外齿轮403”、404”,该扣合单元406也具有一与前述内齿轮403’、404’啮合的内夹轮408及二可与外齿轮403”、404”啮合的外夹轮409,该内夹轮408内部具有一内夹弧面408’,前述外夹轮409内部则各具有一相对于该内夹弧面408’呈偏心设置的外夹弧面409’。当启动该驱动单元405的一马达405’,是可使该刹车单元404的内齿轮404’刹住定位,该扣合单元406的内夹轮408也产生定位,且当动力单元402输入动力,并利用该传动单元403及刹车单元404的外齿轮403”、404”连动该扣合单元406的外夹轮409相对于该内夹轮408产生偏心旋转时,利用该外夹弧面409’呈偏心的旋转就可与该内夹弧面408’配合而将一管件夹制。当释放刹车,外夹轮409就可带动内夹轮408及管件一起旋转,以达到调整相位目的。虽然,这种弯管机的旋转夹持装置4可将管件夹持动定位,也可在二次弯管作业之间,进行相位调整,以达到立体弯管目的。但是,这种弯管机整体架构及旋转夹持装置4仍有下列的缺失一、弯管装置5的可移动范围是以该旋转夹持装置4为界,且是同步对该管件的两端进行对称弯折加工,并不适用于两端不对称的管件加工。二、在调整相位时,该内夹轮408并没有受到该动力单元402的直接驱动,而是因为管件的夹制摩擦力而被动地被拖动,容易发生管件松脱的危险。三、构成组件多,会造成整体体积大,对于一些轻夹持负载的弯管应用(如弯制外径9mm的机车油管),实不需要如此复杂的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在一管件两端部弯折出不对称立体造型的兼具左右向弯管功能的弯管机。本技术兼具左右向弯管功能的弯管机,包含一机台、一设置在该机台上的旋转夹持装置及一可沿该机台产生位移的弯管装置。该机台是沿一长方向延伸,并具有一第一侧端、一与该第一侧端呈相反设置的第二侧端、一由该第一侧端延伸至该第二侧端的顶面及二设置在该顶面上且沿该长方向延伸的导轨。该旋转夹持装置是设置在该机台的第一、二侧端之间,并具有一设于该顶面上方的壳座、一安装在该壳座上的动力单元、一安装在该壳座内部且受该动力单元连动的转动单元及一安装在该转动单元内部的扣合单元,该扣合单元可将该管件夹制,并利用该转动单元转动而调整相位。该弯管装置是可沿该导轨产生位移且由该机台的第一侧端滑动至第二侧端,并具有一跨置在该机台顶面上的基座、一可相对于该基座且沿一垂直于该长方向的直立方向产生升降的滑座、一以一平行于该直立方向的第一轴线为枢转中心轴设在该滑座上的回转座及一安装在该回转座上的弯管模具,该回转座在该第一侧端与该旋转夹持装置之间是在一第一位置,该回转座由该旋转夹持装置朝该第二侧端滑动时,是由该第一位置枢转180度且位在一第二位置。借此,利用该旋转夹持装置可对管夹制及调整相位,且利用该旋转夹持装置与该弯管装置配合,是可对管件两端部弯折出不对称造型,且该弯管装置的结构简单,可降低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一种弯管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该种弯管机的弯管操作示意图;图3是现有另一种弯管机的平面示意图;图4是沿图3中的直线4-4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5是沿图4中的直线5-5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沿图4中的直线6-6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组合图;图8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一旋转夹持装置的放大示意图;图10是沿图9中的直线10-10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一弯管装置的前视放大示意图;图12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弯管装置的侧视放大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弯管装置的俯视放大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旋转夹持装置一操作示意图,说明一转动单元转动后利用一第二推动件可推掣一掣动件且使一活动夹模位于一松脱位置;图15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旋转夹持装置另一操作示意图,说明该转动单元再反转后可利用一第一推动件推掣该掣动件且使该活动夹模位于一夹制位置;图16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弯管装置的前视操作示意图;图17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弯管装置的侧视操作示意图;图18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弯管装置的另一前视操作示意图;图19是本技术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弯管装置调整示意图,说明配合管件弯折曲率而激活一小压力缸缩回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兼具左右向弯管功能的弯管机进行详细说明。如图7及图8所示,本技术兼具左右向弯管功能的弯管机较佳实施例,是可对一管件400进行弯管作业,并包含一机台100、一设置在该机台100上的旋转夹持装置200及一可沿该机台100产生移动的弯管装置300。图7中虽然绘制出四个弯管装置300,但是只有最左侧以实线绘制的弯管装置300为实际结构,其余三个以假想线绘制的弯管装置300是为了说明本技术的操作动作,特予指明。该机台100是沿一长方向X延伸,并具有一第一侧端101、一与该第一侧端101呈相反设置的第二侧端102、一由该第一侧端101延伸至该第二侧端102的顶面103、二设置在该顶面103上且沿该长方向X延伸的导轨104及一沿该长方向X延伸且位在前述导轨104之间的齿条105。如图9、图10所示,该旋转夹持装置200是设置在该机台100的第一、二侧端101、102之间,并具有一采悬臂方式(见图12)设于该顶面103上方的壳座10、一安装在该壳座10上的动力单元20、一安装在该壳座10内部的转动单元30、一安装在该转动单元30内部的扣合单元40、一安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远,
申请(专利权)人:和和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