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可供不同尺寸扳手驱动的套筒工具,其主要是在于该套筒工具的一端具有呈多边形的套合部,而另端则设有具二相对顶掣面的掣动块,其二顶掣面为不同圆心的曲弧面或为不平行的平面,另于掣动块内开设一呈四边形的衔接部;藉此,该套筒工具的掣动块可供不同尺寸扳手的工具端套合且分别顶掣于二顶掣面,使扳手与掣动块间具有二相对顶掣点以驱动套筒工具,达到可适用不同尺寸的各式扳手及更加提升使用便利性的效益。(*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适用不同尺寸的各式扳手套合顶掣驱动,以节省变换选用扳手时间,而更加提升使用便利性的可供不同尺寸扳手驱动的套筒工具。
技术介绍
在现今,用以拆装栓具的手工具繁多,例如套筒工具、开口扳手、活动扳手或内六角棘轮扳手等,以套筒工具而言,请参阅图1所示,该套筒工具1的一端具有呈多边形的套合部2,用以套置于栓具的外部,而另端则具有一呈四边形的衔接部3,用以供扳手4底面凸设的凸块5插置驱动,然由于装拆栓具的尺寸繁多,各套筒工具1的套合部2尺寸亦不相同,但其衔接部3则为制式尺寸供同一扳手4的凸块5驱动;但是,该套筒工具1于使用时,因其衔接部3仅供扳手4的凸块5驱动,若现场未有具凸块型式的扳手4,纵使具有各式开口扳手、活动扳手或内六角棘轮扳手等工具,使用者仍无法驱动套筒工具1进行装拆栓具作业,故相当受限于专用驱动扳手而造成使用上的不便;因此,业者为增加套筒工具使用上的便利性,以供不同型式的扳手亦可驱动,是针对套筒工具的衔接部加以改良,请参阅图2所示的台湾专利申请号第87208151号的“火星塞用的套筒结构”,该套筒工具6的一端具有呈多边形的套合部7,而另端则具有一呈正六角柱状的掣动块8,并于掣动块8中开设有一呈四边形的衔接部9,请参阅图3所示,当现场未有具凸块的扳手可搭配套筒工具6的衔接部9使用时,该套筒工具6的掣动块8即可供开口扳手10的工具端套合卡掣驱动以装拆栓具;但是,该套筒工具6虽可供现场不同型式的扳手驱动,但由于掣动块8的各相对面尺寸相同,仅可供具同一尺寸的开口扳手10套合卡掣,不同大小尺寸的扳手并无法套合或相互卡掣而驱动套筒工具,以致使用上的便利性有限;另外,请参阅图4所示的台湾专利申请号第87220532号的“可变换角度的套筒结构改良”,该套筒工具11的一端具有呈多边形的套合部12,而另端则凸设呈正六角柱状的掣动块13,该掣动块13的外侧端缘向内倾斜呈渐缩状,使其掣置面14为略呈弧形的斜面体,而掣接面15上则开设定位孔16,另于掣动块13中开设有一呈四边形的衔接部17,请参阅图5所示,该套筒工具11的掣动块13亦可供内六角棘轮扳手18的工具端套合卡掣驱动以装拆栓具,并可利用掣置面14及掣接面15上的定位孔16,使套筒工具11作多角度的调整定位;但是,该套筒工具11虽可供不同型式的扳手驱动,但其掣动块13的各相对面尺寸相同,亦仅可供具同一尺寸的内六角棘轮扳手18套合卡掣,不同大小尺寸的扳手仍无法套合或相互卡掣驱动套筒工具11,而具有相同前述套筒的使用缺失;综观上述二种改良型套筒工具,虽可供不同型式的扳手驱动使用,但却有尺寸搭配上的限制,以致使用者必须于繁多尺寸的扳手中,寻找出相同尺寸的扳手,若现场并无同尺寸的扳手亦无法加以驱动套筒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供不同尺寸扳手驱动的套筒工具。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供不同尺寸扳手驱动的套筒工具,是于该套筒工具的一端设有呈多边形的套合部,另端设有具至少二相对顶掣面的掣动块,其特征在于该掣动块上相对的顶掣面为不同圆心的曲弧面;其中,该掣动块套合不同型式尺寸的扳手工具端,并以顶掣面顶掣工具端的二相对内面。本技术的套筒工具毋须限制搭配相同型式或尺寸的扳手,而可直接取用现有的扳手迅速驱动套筒工具,以节省变换选用扳手的时间,达到可适用不同尺寸的各式扳手及更加提升使用便利性的效益。本技术于套筒工具掣动块的二相对顶掣面为不平行的平面,于不同型式尺寸的开口扳手使用时,掣动块的二顶掣面提供扳手工具端二相对内面顶掣,且于顶掣时,其相对的顶掣点是依不同尺寸扳手来变化,进而可供不同型式尺寸的扳手驱动套筒工具以装拆栓具,达到可适用不同尺寸的各式扳手及更加提升使用便利性的效益。本技术于该套筒工具的一端开设有呈四边形的衔接部,而掣动块则为一独立的块体,并具有二相对的顶掣面,且于底面凸设一相对应套筒工具衔接部的插块,进而该掣动块可搭配尺寸较小的套筒工具使用,以插块插置于套筒工具的衔接部中,进而组装于套筒工具上方,使套筒工具以掣动块供不同尺寸扳手的工具端套合顶掣,以迅速而便利地驱动套筒工具。以下结合附图以具体实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习式套筒工具的使用示意图;图2是台湾专利申请第87208151号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使用示意图;图4是台湾专利申请第87220532号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的使用示意图;图6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7本技术衔接部的使用示意图;图8本技术掣动块搭配A尺寸扳手的使用示意图;图9本技术掣动块搭配B尺寸扳手的使用示意图;图10本技术掣动块搭配C尺寸扳手的使用示意图;图11本技术掣动块搭配D尺寸扳手的使用示意图;图12本技术另一型式的顶掣面示意图;图13是图12搭配E尺寸扳手的使用示意图;图14是图12搭配F尺寸扳手的使用示意图;图15本技术掣动块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的使用俯视图;图17是图15的使用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套筒工具1;套合部2;衔接部3;扳手4;凸块5;套筒工具6;套合部7;掣动块8;衔接部9;开口扳手10;套筒工具11;套合部12;掣动块13;掣置面14;掣接面15;定位孔16;衔接部17;六角棘轮扳手18;套筒工具20、20A;套合部21、21A;掣动块22、22B;顶掣面221、221A、221B;止滑结构222、222B;插块223B;衔接部23、23A;扳手30;凸块31;开口扳手40A、40B、40C、40D、40E、40F;工具端41A、41B、41C、41D、41E、41F;内面411A。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6所示,该套筒工具20的一端具有呈多边形的套合部21,而另端则一体成型设有具二相对顶掣面221的掣动块22,该掣动块22的二顶掣面221为不同圆心的曲弧面,并于二顶掣面221上设有呈排齿状的止滑结构222,另于掣动块22内开设一呈四边形的衔接部23;藉此,请参阅图7所示,该套筒工具20的套合部21可套置于栓具的外部,由于呈四边形的衔接部23为制式尺寸,进而可供具凸块31的扳手30插置组装,以基本使用方式驱动套筒工具20进行装拆栓具作业;请参阅第6、8~11图所示,当作业现场未有具凸块的扳手以供驱动套筒工具时,使用者可直接以现有的开口扳手40A,将工具端41A套合于套筒工具20的掣动块22外部,令工具端41A的二相对内面411A分别顶掣于二顶掣面221,使工具端41A与掣动块22间具有二相对顶掣点A-A,并利用顶掣面221上的止滑结构222辅助增加卡掣力,进而以开口扳手40A驱动套筒工具20以装拆栓具,该套筒工具20的掣动块22亦可供不同尺寸开口扳手40B、40C、40D的工具端41B、41C、41D套置,由于各工具端41B、41C、41D的开口尺寸不同,其二相对内面顶掣于顶掣面221上时,其相对的顶掣点即依不同尺寸开口而变化,如开口扳手40B的工具端41B二相对内面顶掣于掣动块22的顶掣面221时,该工具端41B与掣动块22间的二相对顶掣点即为B-B二点,而开口扳手40C、40D的工具端41C、41D二相对内面与掣动块22间的二相对顶掣点则分别为C-C、D-D,以供驱动套筒工具20,因此,该套筒工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供不同尺寸扳手驱动的套筒工具,是于该套筒工具的一端设有呈多边形的套合部,另端设有具至少二相对顶掣面的掣动块,其特征在于:该掣动块上相对的顶掣面为不同圆心的曲弧面; 其中,该掣动块套合不同型式尺寸的扳手工具端,并以顶掣面顶掣工具端的二相对内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束随,
申请(专利权)人:腾达工具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