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鳍片组焊接成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1846 阅读:1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20: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散热器,尤其是散热鳍片组成型的散热器,特别是散热鳍片组焊接成形结构。包括至少一片以上的金属鳍片,以及在所述金属鳍片上的热管孔和热管孔周缘向一侧伸出的延伸部,在所述金属鳍片上还包括一焊锡孔,所述焊锡孔位于热管孔的正上方,在所述焊锡孔正下方、与所述热管孔周缘向一侧伸出的延伸部所对应部位有缺口。本技术方案,由于焊锡孔未设置在热管孔的边缘上,与热管孔周缘向一侧伸出的延伸部没有重合,故设计合理,制作简单。在延伸部设置有缺口,可以使焊点均匀,提高热传导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产品的散热器,尤其是散热鳍片组成型的散热器,特别是散热鳍片组焊接成形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散热鳍片组成型结构如:2002年4月3日公开的、专利号为ZL01219113.2、授权公告号为CN2484643Y的技术方案,在鳍片上有穿孔,穿孔的一侧延伸有结合部,在穿孔的上缘有一孔径较小的细孔。在该方案中所述的细孔与穿孔是相通的,把焊丝置于细孔内利用热熔的方式将散热鳍片与热管焊接在一起以成一体。上述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一是结构设计不合理,所述细孔位于穿孔的上缘,而穿孔的一侧延伸有结合部,细孔与纵深延伸部重合,这种设计给制造增加了难度。二是鳍片制作工艺难度高。三是熔焊时不宜操控,焊点不均匀,热传导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散热鳍片组焊接成形结构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保证热管与鳍片一体结合的情况下,实现了结构简单,制作简便,结构设计更加合理,提高了热传导效率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散热鳍片组焊接成形结构,包括至少一片以上的金属鳍片,以及在所述金属鳍片上的热管孔和热管孔周缘向一侧伸出的延伸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鳍片上还包括一焊锡孔,所述焊锡孔位于热管孔的正上方,在所述焊锡孔正下方、与所述热管孔周缘向一侧伸出的延伸部所对应部位有缺口。上述的散热鳍片组焊接成形结构,所述焊锡孔与热管孔边缘之间的距离为一个金属鳍片的厚度。上述的散热鳍片组焊接成形结构,所述焊锡孔与热管孔边缘之间的距离为两个金属鳍片的厚度。上述的散热鳍片组焊接成形结构,所述缺口的宽度与所述焊锡孔的直径相同。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由于焊锡孔未设置在热管孔的边缘上,与热管孔周缘向一侧伸出的延伸部没有重合,故设计合理,制作简单。在延伸部设置有缺口,可以使焊点均匀,提高热传导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散热鳍片组焊接成形结构主视图。图2为图1所不A-A首I]视图。图3为图1所不B-B首I]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见图1、图2、图3所示,是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图中所示是一片金属鳍片结构。在所述金属鳍片I上有热管孔2和热管孔2周缘向一侧伸出的延伸部21,所述热管孔2用于穿设热管,所述延伸部21用于增大金属鳍片与热管的接触面积以起固定和提高热传导效率的作用。在所述金属鳍片I上还包括一焊锡孔3,所述焊锡孔3位于热管孔2的正上方,该焊锡孔3与热管孔2不相交也不相切,两者之间有一定距离H,所述距离H在一个金属鳍片的厚度到两个金属鳍片的厚度之间。在所述焊锡孔3正下方、与所述热管孔周缘向一侧伸出的延伸部所对应部位有缺口 22,最好的方式是所述缺口 22的宽度与所述焊锡孔3的直径相同,。如此可以使焊点均匀,提高热传导效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散热鳍片组焊接成形结构,包括至少一片以上的金属鳍片,以及在所述金属鳍片上的热管孔和热管孔周缘向一侧伸出的延伸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鳍片上还包括一焊锡孔,所述焊锡孔位于热管孔的正上方,在所述焊锡孔正下方、与所述热管孔周缘向一侧伸出的延伸部所对应部位有缺口。

【技术特征摘要】
1.散热鳍片组焊接成形结构,包括至少一片以上的金属鳍片,以及在所述金属鳍片上的热管孔和热管孔周缘向一侧伸出的延伸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金属鳍片上还包括一焊锡孔,所述焊锡孔位于热管孔的正上方,在所述焊锡孔正下方、与所述热管孔周缘向一侧伸出的延伸部所对应部位有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鳍片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汉高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仁海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