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离手车极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1016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20: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隔离手车极柱,包括绝缘筒、导电排、上出线座、下出线座,所述的上出线座固定在所述的绝缘筒上的电连接开口处,所述的下出线座固定在所述的绝缘筒的下电连接开口处,导电排电连接所述的上出线座和下出线座并位于绝缘筒内部。其导电回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装配工艺简洁,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所需的部件较少,节约了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配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隔离手车极柱
技术介绍
隔离手车上的极柱为隔离手车的核心部件,其接入电回路后,其内部的导电回路实现进线与出线的导通。当其抽出电回路后,其内部的导电回路与进线、出线分离,进线与出线断开。如图1、2,隔离手车极柱,包括绝缘筒1,固定在绝缘筒I的上电连接开口 11处的上出线座3,上出线座3电连接固定在绝缘筒上部的上支架5 ;固定在绝缘筒I的下电连接开口 12处的下出线座4,下出线座4电连接固定在绝缘筒下部的下支架6,下支架6电连接软连接7,软连接7电连接导电夹8 ;导电排5电连接导电夹8和上支架5。现有的隔离手车极柱,其导电回路需要七个部件才能构成,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成本,而且结构繁琐,装配繁琐,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装配简易的隔离手车极柱。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隔离手车极柱,包括绝缘筒、导电排、上出线座、下出线座,所述的上出线座固定在所述的绝缘筒上的电连接开口处,所述的下出线座固定在所述的绝缘筒的下电连接开口处,导电排电连接所述的上出线座和下出线座并位于绝缘筒内部。所述导电排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设置在上出线座与下出线座之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一种隔离手车极柱,其导电回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装配工艺简洁,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所需的部件较少,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现有隔离手车极柱结构示意图。图2现有隔离手车极柱结构一侧示意图。图3本技术隔离手车极柱结构示意图。其中:1,绝缘筒;11,上电连接口 ;12,下电连接口 ;2,导电排;3,上出线座;4,下出线座;5,上支架;6,下支架;7,软连接;8,导电夹。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如图3所示,隔离手车极柱,包括绝缘筒1、导电排2、上出线座3、下出线座4,所述的绝缘筒I由绝缘材料制成,其固定在隔离手车上,所述的上出线座3固定在所述的绝缘筒I的上电连接开口 11处,所述的下出线座4固定在所述的绝缘筒I的下电连接开口 12处,导电排2电连接在所述上出线座3和下出线座4之间并位于绝缘筒I内部。所述的导电排2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的上出线座3和下出线座4电连接。上述的结构使得在隔离手车极柱内部承载电流的导电回路由上出线座3、下出线座4和导电排2构成。具体的,电流从上出线座3进入极柱内部导电回路,流经导电排2,最后由出线座3流出导电回路。此种隔离手车极柱由于只具有上述4个部件,并且其内部导电回路由3个部件组成。因此相对现有的隔离手车极柱而言,部件数量减小了,部件之间的电接触处数量也减小了。对于隔离手车极柱内部的导电回路而言,上述的改变使得导电回路结构紧凑,发热减小,同时便于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隔离手车极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筒(1)、导电排(2)、上出线座(3)、下出线座(4),所述的上出线座(3)固定在所述的绝缘筒(1)的上电连接开口(11)处,所述的下出线座(4)固定在所述的绝缘筒(1)的下电连接开口(12)处,导电排(2)电连接所述的上出线座(3)和下出线座(4)并位于绝缘筒(1)内部;所述导电排(2)通过螺纹紧固件固定设置在上出线座(3)与下出线座(4)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隔离手车极柱,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筒(I)、导电排(2)、上出线座(3)、下出线座(4),所述的上出线座(3)固定在所述的绝缘筒(I)的上电连接开口(11)处,所述的下出线座⑷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金松杨俊张福民朱佳梦周勰汤仲伟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