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50772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20: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包括辐射体(1)、巴伦(2)、反射板(4)、同轴电缆和两个馈电片(3);其中,辐射体(1)设置在巴伦(2)的一端,巴伦(2)的另一端固定在反射板(4)上,同轴电缆设置在巴伦(2)上,辐射体(1)包括四个设置在共面上、且结构相同振子臂(7),振子臂(7)通过相互正交设置的两个馈电片(3)与同轴电缆相连接;其中,所述振子臂(7)的表面为扇形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的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能够有效降低振子臂(7)上电流的反射,增大振子臂(7)上的带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
技术介绍
基站天线一般由结构相同的辐射单元组合成阵列,以获得高增益。目前,基站天线的辐射单元主要有两种结构,分别为空气微带和对称振子;这两种形式辐射单元的电性能均不太稳定、而且结构复杂,装配繁琐。辐射单元作为移动通信系统的咽喉要道,是辐射和接收电磁波的重要部件,目前,基站天线的辐射单元通常采用圆柱形管状或正方形、长方形板状结构。其中,正方形及其镂空结构虽然阻抗带宽较宽,但由于正交极化的两个振子臂之间的间隙小,极化间耦合较大,使得双极化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和交叉极化比较差;而长方形板状结构的带宽较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降低振子臂上电流的反射,进而能够有效地展宽带宽的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包括辐射体、巴伦、反射板、同轴电缆和两个馈电片;其中,辐射体设置在巴伦的一端,巴伦的另一端固定在反射板上,同轴电缆设置在巴伦上,辐射体包括四个设置在共面上、且结构相同振子臂,振子臂通过相互正交设置的两个馈电片与同轴电缆相连接;其中,所述振子臂的表面为扇形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振子臂表面的加载装置,加载装置的材料为导电材料。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介质片,第一介质片设置在相互正交设置的两个馈电片之间。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馈电片为n型结构,相互正交设置的两个馈电片中,上方馈电片下部的两端分别对应穿过设置在第一介质片上的相应的通孔,下方馈电片的上部通过设置在第一介质片下表面的卡扣连接在第一介质片的下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介质片,第二介质片设置在所述相互正交设置的两个馈电片的下方,所述上方馈电片下部的两端和下方馈电片下部的两端分别对应穿过设置在第二介质片上相应的通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巴伦为柱形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设置在共面上、且结构相同的四个振子臂的位置呈中心对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四个振子臂彼此之间设有间隙,且间隙的宽度由四个振子臂中心向外围逐渐变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辐射体和巴伦为一体成型结构。本技术所述一种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I)本技术设计的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中,振子臂的表面为扇形面,使得该扇形振子臂的直径与同一极化的两振子臂间的距离为一个常数,使得该扇形振子臂直径与两臂之间的连线上的各点的特性阻抗保持不变,且该扇形振子臂的圆弧边缘相对于普通正方型结构在三角形的上部和顶点之间构成了平滑过渡段,有效降低了振子臂上电流的反射,从而增大了此扇形振子的带宽;(2)本技术设计的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中,通过在所述振子臂的表面上,设置加载装置,减少了该振子臂的长细比,由于天线辐射单元的特性阻抗主要取决于振子臂的长细比,即振子臂的长度和粗细的比值,长细比越小特性阻抗越小,单元的阻抗带宽越宽。所以在所述振子臂的表面上,设置加载装置,减少了该振子臂的特性阻抗;(3)本技术设计的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中,所述巴伦为柱形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使得巴伦不仅能够对辐射体起支撑作用,而且能够针对振子臂和同轴电缆之间起到不平衡-平衡的变换;(4)本技术设计的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中,所述四个振子臂彼此之间设有间隙,且间隙的宽度由四个振子臂中心向外围逐渐变宽,该设计在保证振子臂带宽的前提下,减少了两个正交极化振子臂之间的耦合,增大了双极化天线的隔离度,提高了天线辐射单元的交叉极化比;(5)本技术设计的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采用一体化设计与生产,使得整个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的装配变得方便,且成本低廉,带内传输性能和辐射性能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设计的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设计的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中馈电片的装配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设计的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的驻波曲线图;图4是本技术设计的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的隔离度曲线图。其中,1.辐射体,2.巴伦,3.馈电片,4.反射板,6.加载装置,7.振子臂,8.第一介质片,9.第二介质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设计了一种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包括辐射体1、巴伦2、反射板4、同轴电缆和两个馈电片3 ;其中,辐射体I设置在巴伦2的一端,巴伦2的另一端固定在反射板4上,同轴电缆设置在巴伦2上,辐射体I包括四个设置在共面上、且结构相同振子臂7,振子臂7通过相互正交设置的两个馈电片3与同轴电缆相连接;其中,所述振子臂7的表面为扇形面。本技术设计的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中,振子臂7的表面为扇形面,使得该扇形振子臂的直径与同一极化的两振子臂间的距离为一个常数,使得该扇形振子臂直径与同一极化的两振子臂之间的连线上的各点的特性阻抗保持不变,且该扇形振子臂的圆弧边缘相对于普通正方型结构在三角形的上部和顶点之间构成了平滑过渡段,有效降低了振子臂上电流的反射,从而增大了此扇形振子的带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振子臂7表面的加载装置6,加载装置6的材料为导电材料。本技术设计的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中,通过在所述振子臂7的上表面上,设置加载装置6,减小了该振子臂7的长细比,由于天线辐射单元的特性阻抗主要取决于振子臂7的长细比,即振子臂7的长度和粗细的比值,长细比越小特性阻抗越小,单元的阻抗带宽越宽。长细比越小特性阻抗越小,所以在所述振子臂7的上表面上,设置加载装置6,减小了该振子臂7的特性阻抗。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一介质片8,第一介质片8设置在相互正交设置的两个馈电片3之间,其中,两个馈电片3在空间上为上下结构。如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馈电片3为n型结构,相互正交设置的两个馈电片3中,上方馈电片3下部的两端分别对应穿过设置在第一介质片8上的相应的通孔,下方馈电片3的上部通过设置在第一介质片8下表面的卡扣连接在第一介质片8的下表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第二介质片9,第二介质片9设置在所述相互正交设置的两个馈电片3的下方,所述上方馈电片3下部的两端和下方馈电片3下部的两端分别对应穿过设置在第二介质片9上相应的通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巴伦2为柱形平衡不平衡转换器。本技术设计的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中,所述巴伦2为柱形平衡不平衡转换器,使得巴伦2不仅能够 对辐射体起支撑作用,而且能够针对振子臂7和同轴电缆之间起到不平衡-平衡的变换。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设置在共面上、且结构相同的四个振子臂7的位置呈中心对称。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四个振子臂7彼此之间设有间隙,且间隙的宽度由四个振子臂7中心向外围逐渐变宽。本技术设计的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中,所述四个振子臂7彼此之间设有间隙,且间隙的宽度由四个振子臂7中心向外围逐渐变宽,该设计在保证振子臂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极化超宽频辐射装置,包括辐射体(1)、巴伦(2)、反射板(4)、同轴电缆和两个馈电片(3);其中,辐射体(1)设置在巴伦(2)的一端,巴伦(2)的另一端固定在反射板(4)上,同轴电缆设置在巴伦(2)上,辐射体(1)包括四个设置在共面上、且结构相同振子臂(7),振子臂(7)通过相互正交设置的两个馈电片(3)与同轴电缆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振子臂(7)的表面为扇形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张家港保税区国信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