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频双极化吸顶无线信号传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80388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频双极化吸顶无线信号传播装置,包括外罩、振子、PCB板、反射底板、第一电缆以及第二电缆,振子包括连接端以及由多个振子片形成的信号发送端,连接端与信号发送端电性连接;连接端固接于反射底板上,PCB板固设于多个振子片之间并与多个振子片电性连接;第一电缆穿过所述连接端与PCB板电性连接;第二电缆穿过反射底板并与所述连接端电性连接;外罩盖设于振子外部并与反射底板固定,外罩底端设有多个卡扣以及多个沿外罩高度方向延伸的定位柱,反射底板的底端面开设有多个卡口,多个卡扣一一对应卡接于多个卡口内,定位柱用于在卡扣卡接至卡口内时抵顶于反射底板的顶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线信号传播稳定;拆装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线信号传播
,尤其涉及一种宽频双极化吸顶无线信号传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发展,无线信号传输装置被广泛应用,通过电缆传输宽频信号、超宽频信号等给到振子,再由振子进行无线传播。一般分为吸顶式和挂壁式,吸顶式的无线信号传播装置通过外罩安装到天花板上。但现有的吸顶式无线信号传播装置存在信号传输不稳定,产品尺寸过大等情况,且外罩一般都是通过螺钉固定,拆装过程往往需要借助其他工具,拆装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宽频双极化吸顶无线信号传播装置,其便于拆装,且信号传输稳定。本技术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宽频双极化吸顶无线信号传播装置,包括外罩、振子、PCB板、反射底板、第一电缆以及第二电缆,振子包括连接端以及由多个振子片形成的信号发送端,连接端与信号发送端电性连接;多个振子片固设于连接端并绕连接端的中心轴线圆周阵列;连接端固接于反射底板上,PCB板固设于多个振子片之间并与多个振子片电性连接;第一电缆穿过所述连接端与PCB板电性连接;第二电缆穿过反射底板并与所述连接端电性连接;外罩盖设于振子外部并与反射底板固定,外罩底端设有多个卡扣以及多个沿外罩高度方向延伸的定位柱,反射底板的底端面开设有多个卡口,多个卡扣一一对应卡接于多个卡口内,定位柱用于在卡扣卡接至卡口内时抵顶于反射底板的顶端面。优选的,外罩的底端设有定位部,反射底板底端设有定位槽,定位部嵌装于定位槽内以使所述多个卡扣与多个卡口一一对应。优选的,反射底板的中部开设有穿接孔,第二电缆穿设于穿接孔内并以焊接的方式与所述连接端电性连接。优选的,第二电缆穿设于穿接孔内的部分外壁套装有铜鸡眼。优选的,所述连接端与反射底板之间夹持有绝缘垫。优选的,振子片上还连接有支撑片,支撑片的顶端通过第一铆钉固接振子片外侧,支撑片的底端通过第二铆钉固接于反射底板顶端面。优选的,PCB板由双面覆铜板材制成。优选的,PCB板表面设有氧化层。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第一电缆通过PCB板与振子片电性连接,第二电缆直接与振子片电性连接,实现双极化,减小信号干扰,无线信号传播稳定;而外罩以卡接的方式固接于反射底板上,无需借助其他工具便可进行拆装,拆装方便,可以节约人工及加工成本,提高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装配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剖视图;图3为图2中的A处结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外罩结构示意图。图中:10、外罩;11、定位柱;12、卡扣;13、定位部;20、振子;21、振子片;22、连接端;30、反射底板;40、PCB板;50、第一电缆;60、第二电缆;61、铜鸡眼;70、支撑片;71、第一铆钉;72、第二铆钉;80、绝缘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如图1-图5所示的一种宽频双极化吸顶无线信号传播装置,包括外罩10、振子20、PCB板40、反射底板30、第一电缆50以及第二电缆60,具体振子20包括连接端22以及信号发送端,连接端22与信号发送端电性连接。信号发送端由多个振子片21形成,该多个振子片21固设于连接端22并绕连接端22的中心轴线圆周阵列,使连接端22与反射底板30固定连接,同时将上述PCB板40固设于多个振子片21之间,并且使PCB板40与多个振子片21电性连接。上述第一电缆50穿过所述连接端22与PCB板40电性连接,第二电缆60则穿过反射底板30并与所述连接端22电性连接。另外,上述外罩10盖设于振子20外部并与反射底板30固定,具体子啊外罩10底端设有多个卡扣12以及多个定位柱11,定位柱11沿外罩10高度方向延伸。相应的在反射底板30的底端面开设有多个卡口,多个卡扣12一一对应卡接于多个卡口内,在安装外罩10时卡扣12卡接至卡口内,定位柱11此时抵顶于反射底板30的顶端面。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使用本技术时,分别在第一电缆50和第二电缆60的接口处接入宽频信号,由于其第一电缆50通过PCB板40与振子片21电性连接,实现水平极化,而第二电缆60直接与振子片21电性连接,可实现垂直极化,采用水平极化及垂直极化通过开缝隙的方式,使两个极化可以集成在同一个金属体上,故本技术的无线信号传播装置可以实现双极化,减小信号干扰,无线信号传播稳定。而在安装外罩10时,在定位柱11抵顶至反射底板30的顶端面时即外罩10安装到位,使卡扣12卡接至卡口内即可实现固定,无需借助其他工具便可进行拆装,拆装方便,可以节约人工及加工成本,提高效率。当然,在整个结构装配好之后将该装置安装于天花板上即可使用。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还在外罩10的底端设有定位部13,相应的反射底板30底端设有定位槽,在安装外罩10时,定位部13嵌装于定位槽内便可使所述多个卡扣12与多个卡口一一对应,使得卡扣12于卡口直接连接,如此可起到定位作用,防止错装。优选的,在反射底板30的中部开设有穿接孔,使第二电缆60穿设于穿接孔内,具体第二电缆60可以是以焊接的方式与所述连接端22电性连接,连接结构更加稳定。当然,为了便于第二电缆60的焊接,可在第二电缆60穿设于穿接孔内的部分外壁套装有铜鸡眼61,避免因第二电缆60本身的物理性能造成的焊接结构不稳定,也无需在反射底板30镀锡或镀银,降低成本。优选的,还可在所述连接端22与反射底板30之间夹持有绝缘垫80,使振子20的连接端22与反射底板30之间具有一定的间距,防止振子20直接与反射底板30接触造成短路。优选的,为了进一步稳定振子20的安装结构,还可在振子片21上还连接有支撑片70,具体支撑片70的顶端通过第一铆钉71固接振子片21外侧,而支撑片70的底端通过第二铆钉72固接于反射底板30顶端面。优选的,PCB板40由双面覆铜板材制成,如此PCB板40可与振子20以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当然,PCB板40表面还可设有氧化层,提高PCB板40的使用寿命。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宽频双极化吸顶无线信号传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宽频双极化吸顶无线信号传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振子、PCB板、反射底板、第一电缆以及第二电缆,振子包括连接端以及由多个振子片形成的信号发送端,连接端与信号发送端电性连接;多个振子片固设于连接端并绕连接端的中心轴线圆周阵列;连接端固接于反射底板上,PCB板固设于多个振子片之间并与多个振子片电性连接;第一电缆穿过所述连接端与PCB板电性连接;第二电缆穿过反射底板并与所述连接端电性连接;外罩盖设于振子外部并与反射底板固定,外罩底端设有多个卡扣以及多个沿外罩高度方向延伸的定位柱,反射底板的底端面开设有多个卡口,多个卡扣一一对应卡接于多个卡口内,定位柱用于在卡扣卡接至卡口内时抵顶于反射底板的顶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频双极化吸顶无线信号传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罩、振子、PCB板、反射底板、第一电缆以及第二电缆,振子包括连接端以及由多个振子片形成的信号发送端,连接端与信号发送端电性连接;多个振子片固设于连接端并绕连接端的中心轴线圆周阵列;连接端固接于反射底板上,PCB板固设于多个振子片之间并与多个振子片电性连接;第一电缆穿过所述连接端与PCB板电性连接;第二电缆穿过反射底板并与所述连接端电性连接;外罩盖设于振子外部并与反射底板固定,外罩底端设有多个卡扣以及多个沿外罩高度方向延伸的定位柱,反射底板的底端面开设有多个卡口,多个卡扣一一对应卡接于多个卡口内,定位柱用于在卡扣卡接至卡口内时抵顶于反射底板的顶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频双极化吸顶无线信号传播装置,其特征在于,外罩的底端设有定位部,反射底板底端设有定位槽,定位部嵌装于定位槽内以使所述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创鑫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