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秀贞专利>正文

一种扳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5006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扳手,在扳手本体的头部容孔中装设有一驱动体,在容孔周侧的扳手本体上开设有一方向控制槽,其特征在于:在容孔与方向控制槽之间有一与扳手本体成一体的间隔部,在方向控制槽的下部有一与容孔内周侧相贯通的凹槽,凹槽中装设有与驱动体相啮合的驱动块,驱动块上凸伸的导滑部活动穿设在于凹槽相贯通的导向限位槽中,并由枢设在方向控制槽中的方向控制件拨转。(*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扳手,特别是关于一种带驱动槽与方向控制槽并由一体形性结构连接的扳手。上述结构,有如下缺点1.整体本体座结构强度减弱即由于中央贯通孔、容置槽以及卡制槽等结构,将本体座的表面形成一种破断的形状,因此本体座的强度下降。由于所有的结构破断,均由结构的表面向内裂开,现在常见的结构在两槽交界处有破断点,故结构强度脆弱,且表面形状变化大,极易产生应力集中,造成不必要的结构破坏。2.卡制块的导向不准确,卡制不稳定由于其卡制块的结构是由控制盘的开放性拨孔决定,卡制块则由一开放式的容置槽所导引,两者均由开放性的结构进行引导,而且开放性结构的开放方向相同,均朝本体开放,故卡制块极易向本体移动,而且易产生两卡制块同时向本体移动的缺点,造成不必要的卡制,而使换向不够确实,甚至换向后,无法确实的卡制带动,卡制带动的效率相对减低。为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的扳手结构包括有一种扳手,在扳手本体的头部容孔中装设有一驱动体,在容孔周侧的扳手本体上开设有一方向控制槽,其特征在于在容孔与方向控制槽之间有一与扳手本体成一体的间隔部,在方向控制槽的下部有一与容孔内周侧相贯通的凹槽,凹槽中装设有与驱动体相啮合的驱动块,驱动块上凸伸的导滑部活动穿设在于凹槽相贯通的导向限位槽中,并由枢设在方向控制槽中的方向控制件拨转。所述的扳手,其中该方向控制槽内纵向设有一中心孔,且该方向控制件上对应设有一固定孔。所述的扳手,其中可利用一固定栓穿设于中心孔并结合于固定孔,以使该方向控制件枢设于方向控制槽内。所述的扳手,其中方向控制槽内纵向设有一容置槽,且于方向控制件的一面对应设有一双定向槽。所述的扳手,其中该容置槽是供弹性元件及钢珠容置,该钢珠是受弹性元件的推顶而卡掣定位于定向槽内。所述的扳手,其中凹槽为与容孔内周壁内弧侧相贯通的圆弧状凹槽,圆弧状凹槽中活动装有两个一侧带有和齿状驱动体相啮合的弧状方向块。所述的扳手,其中两方向块顶面所凸伸的导滑部穿设凸露于导向限位槽,该导向限位槽为位于凹槽底部沿凹槽的槽底弧度设置的窄弧形槽状或孔状的槽。通过本技术对扳手结构的改进,扳手的换向结构部份强度可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更可使换向结构的稳定性相对提高。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分解系统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俯视动作平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图4剖面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立体系统分解图。图号说明10扳手柄 11驱动头端12驱动容槽13方向控制槽 130中心孔 131容置槽14凹槽15导向限位槽 16间隔件20驱动体 21扣环22止环30方向块 301卡制面302容置槽 303导滑面31弹顶件40方向控制件 P41本体410固定孔 411定向槽412导槽42旋柄43固定拴 44弹性元件在驱动头端11的端面上邻接于驱动容槽12处另设有一方向控制槽13,而于方向控制槽13与驱动容槽12间另设有一弧形的凹槽14,凹槽14内设有两组方向块30配合弹顶件31形成一方向卡制的结构,而其方向块30相对于驱动体20方向上设有齿状的卡制面301,两方向块30相对端面的中央处另设有弹顶件31,以使两方向块30具有分离的预弹力,两方向块30相对于方向控制件40端面凸伸有柱状的导滑部303以伸入方向控制槽13内。方向控制槽13内的方向控制件40具有一圆盘状的本体41,其本体41与方向控制槽13中央处相对设有中心孔130与固定孔410以一由驱动容槽12另端穿入的固定栓43穿过固定,方向控制件40即可枢设定位于扳手柄10的方向控制槽13内,而本体41近周缘处与方向控制槽13相对设有两组定向槽411以及单组的容置槽131,其中容置槽131内另设有圈状弹簧的弹性元件44以推顶钢珠形态的定向件45卡制于相对两组定向槽411之一,使方向控制件40可配合定位于不同的方位上;而方向控制件13相对于两方向块30的导滑面303设有导槽412,藉由方向控制件40、本体41的转动,如图4、图5所示,使导槽412偏向带动两方向块30偏于凹槽14的一侧,以单一方向块30向驱动体20外部卡制带动。扳手柄10驱动头端11的驱动容槽12与方向控制槽13间为与其形成一体的间隔部份16。使扳手柄10驱动头端11端面结构形状变化性减少,可有效防止应力的集中,并于弧形的凹槽14底部另形成窄弧形槽状或孔状的导向限位槽15,其导向限位槽15是沿凹槽14的槽底弧度设置,而与两方向块30相对的导滑部303即可穿过该导向限位槽15,使方向控制件40转动的同时,可以使本体41上的导槽412带动两方向块30的导滑部303外,另以导向限位槽15限止其方向块30滑移的方位,使两方向块30的滑移确保紧贴于凹槽14底部,不致产生不当的向驱动体20方向推移。本技术的扳手结构可以使驱动头端11整体的强度增高由于驱动头端11表面上仅具有两组凹陷的槽孔形态,即驱动容槽12与方向控制槽13,且两槽间是以间隔部份16予以间隔成一非破断型的结构体,如此,即可降低驱动头端11表面形状变化量,即达到减少应力集中,相对提高使用的强度,以延长扳手整体的平均使用寿命的目的。本技术的扳手结构还可以使方向块30移动方位确实,换向卡制稳定由于方向块30的方位除为方向控制件40导槽412以及凹槽14的导引控制外,另以导向限位槽15来限止,使两方向块30的移动可确实的紧贴于凹槽14弧形的壁面上,以使单一方向块30卡制向驱动体20时,可确实的紧贴于凹槽14壁面,使换向后的卡制带动更为确实,单向的动作更为稳定,不致有随意跳齿的现象,成为一高稳定度的换向结构形态。本技术的结构亦可实施于不同的扳手柄10以及驱动头端11结构中。如图1至图5所示,是为梅花棘轮板手的结构形状,亦可如图6所示,直接设置于套筒棘轮扳手上,同样可达到前述各项的功能。权利要求1.一种扳手,在扳手本体的头部容孔中装设有一驱动体,在容孔周侧的扳手本体上开设有一方向控制槽,其特征在于在容孔与方向控制槽之间有一与扳手本体成一体的间隔部,在方向控制槽的下部有一与容孔内周侧相贯通的凹槽,凹槽中装设有与驱动体相啮合的驱动块,驱动块上凸伸的导滑部活动穿设在于凹槽相贯通的导向限位槽中,并由枢设在方向控制槽中的方向控制件拨转。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方向控制槽内纵向设有一中心孔,且该方向控制件上对应设有一固定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可利用一固定栓穿设于中心孔并结合于固定孔,以使该方向控制件枢设于方向控制槽内。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方向控制槽内纵向设有一容置槽,且于方向控制件的一面对应设有一双定向槽。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容置槽是供弹性元件及钢珠容置,该钢珠是受弹性元件的推顶而卡掣定位于定向槽内。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凹槽为与容孔内周壁内弧侧相贯通的圆弧状凹槽,圆弧状凹槽中活动装有两个一侧带有和齿状驱动体相啮合的弧状方向块。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其中两方向块顶面所凸伸的导滑部穿设凸露于导向限位槽,该导向限位槽为位于凹槽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泰佐
申请(专利权)人:林秀贞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