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枢转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47075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1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扭力枢转结构,其包含一第一枢接部、一第二枢接部及一扭力弹簧。该第一枢接部包含一第一连接部及一连接该第一连接部的轴套,该轴套包含有一开设于该轴套内的贯穿通道以及一设置于该轴套的固接部。该第二枢接部包含一枢设该转轴及一连接该转轴并相对于该第一连接部进行一枢转行程的第二连接部,该转轴包含一穿设于该贯穿通道的穿设段、一邻接于穿设段的组装段及一连接该组装段的限位部。该扭力弹簧包含一固定于该固接部上的第一定位端、一固定于该限位部的第二定位端及一分别连接该第一定位端与该第二定位端且缠绕设置于该组装段的扭力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在能够耐受较大负荷的前提下,制备成本较低。(*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枢转结构
,尤其是涉及一种扭力枢转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的,铰链结构通过弹簧提供扭力。即,利用弹簧的弹性产生反作用力以及利用与轴杆的摩擦力产生阻尼。这样的铰链结构应用于比如手机或笔记型计算机等负载较轻的机构上。但是,仅依靠弹簧两端产生的摩擦力并不足以负荷较大负载的设备,比如,伺服机主机或大型机柜等机构。为此,出现一种枢轴结构,包含一转轴、一螺旋弹簧以及一套筒,该转轴包含一固定段以及自该固定段延伸的一承接段。其中,该螺旋弹簧的其中一端套设于该固定段上,另一端则延伸罩设于该承接段的外部,该套筒可旋转地承接于该承接段上,该螺旋弹簧缠绕环抱在该套筒的外缘。这样,该枢轴结构通过该螺旋弹簧内侧迫紧该套筒而增加接触面积从而增加摩擦力而达到了增加阻尼的效果,从而能够耐受较大荷重。但是,上述枢轴结构中的螺旋弹簧缠绕设置于该固定段与该套筒的外缘,需要较长长度的弹簧。为了能够耐受较大负荷,在弹簧的选用上,会选用直径较粗的螺旋弹簧以便具有较高的扭力与摩擦力,而长度的增加即增加了产品制备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扭力枢转结构,它在能够耐受较大负荷的前提下,具有制备成本较低的特点。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扭力枢转结构,包含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其中该第一枢接部包含一第一连接部,以及一连接该第一连接部的轴套,该轴套包含有一开设于该轴套内的贯穿通道以及一设置于该轴套上的固接部;该第二枢接部包含一枢设该轴套的转轴,以及一连接该转轴并相对于该第一连接部能够进行一枢转行程的第二连接部,该转轴包含有一穿设于该贯穿通道的穿设段、一邻接于该穿设段的组装段以及一连接该组装段的限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枢转结构还包含套设于该转轴上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包含有一固定于该轴套的固接部上受该轴套连动的第一定位端,一固定于该转轴的限位部的第二定位端,以及一分别连接该第一定位端与该第二定位端且缠绕设置于该组装段上且当该第二连接部进行该枢转行程时提供一反向扭力的扭力段。所述组装段的直径大于该穿设段的直径并于该组装段与该穿设段接设处形成一供该轴套抵靠的限位面。所述轴套的直径大于该组装段的直径并与该限位部之间形成一供该扭力段设置的凹陷区域。所述扭力弹簧为螺旋弹簧。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一卡合孔,该轴套具有一穿过该卡合孔与该卡合孔卡合的卡合部。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是:在能够耐受较大负荷的前提下,制备成本较低。本专利技术的扭力枢转结构将该扭力弹簧的缠绕范围缩小至仅包覆该转轴的组装段,从而该扭力弹簧所需的长度较短。同时,配合该轴套提供了较大的摩擦力增加了本专利技术的扭力枢转结构整体的耐受负荷能力,在较低成本的条件下耐受了较高的负荷。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扭力枢转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扭力枢转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扭力枢转结构的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扭力枢转结构的动作示意图。图中:1、第一枢接部,11、第一连接部,111、卡合孔,12、轴套,121、贯穿通道,122、固接部,123、卡合部;2、第二枢接部,21、转轴,211、穿设段,212、组装段,213、限位部,214、限位面,22、第二连接部;3、扭力弹簧,31、第一定位端,32、第二定位端,33、扭力段;4、凹陷区域。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见图1和图2所不:扭力枢转结构,包含一第一枢接部1、一第二枢接部2以及一扭力弹簧3。该第一枢接部I包含一第一连接部11,以及一连接该第一连接部11的轴套12,该轴套12包含有一开设于该轴套12内的贯穿通道121以及一设置于该轴套12上的固接部122。该第二枢接部2包含一枢设该轴套12的转轴21,以及一连接该转轴21并相对于该第一连接部11能够进行一枢转行程的第二连接部22,该转轴21包含有一穿设于该贯穿通道121的穿设段211、一邻接于穿设段211的组装段212以及一连接该组装段212的限位部213。该扭力弹簧3套设于该转轴21上,且该扭力瘫痪3包含有一固定于该轴套12的固接部122上受该轴套12连动的第一定位端31,一固定于该转轴21的限位部213的第二定位端32,以及一分别连接该第一定位端31与该第二定位端32且缠绕设置于该组装段212的扭力段33,该扭力段33在该第二二连接部22进行该枢转行程时提供一反向扭力。见图3和图4所示,该组装段212的直径大于该穿设段211的直径并于该组装段212与该穿设段211接设处形成一限位面214,该轴套12套接于该穿设段211上抵靠该限位面214后进行定位。亦即,该轴套12抵靠于该限位面214而不会进入该组装段212,在组装上十分方便。而该轴套12的直径大于该组装段212的直径并与该限位部213之间形成一供该扭力弹簧3的扭力段33设置的凹陷区域4。进一步来说,该扭力弹簧3为螺旋弹簧,具体如图3所示,该扭力弹簧3位于该凹陷区域4中且缠绕设置在该组装段212上,并且通过该第一定位端31与该轴套12的固接部122固定,以及通过该第二定位端32与该限位部213固定,而该第一连接部11具有一卡合孔111,该轴套12具有一穿过该卡合孔111与该卡合孔111卡合的卡合部123,该轴套12的卡合部123与该第一连接部11的卡合孔111卡合进而受该第一连接部11连动进行该枢转行程。当该第二连接部22相对于该第一连接部11进行该枢转行程时(反过来说即是该第一连接部11相对于第二连接部22进行该枢转行程),该轴套12受该第一连接部11连动枢转,进而连动固接于该轴套12的固接部122的该第一定位端31进行枢转,而且该扭力弹簧3的第二定位端32固定于该转轴21的限位部213上,使该扭力弹簧3 —端受该轴套12连动而枢转,一端受该限位部213固定而不动,因此使该扭力段33产生一反方向的扭力,并且迫紧该组装段212产生一第一摩擦力。此外,当该轴套12受该第一连接部11连动枢转时,该轴套12与该转轴21的穿设段211摩擦产生一第二摩擦力,该第一摩擦力与该第二摩擦力再加上该扭力段33提供的反向扭力,使本专利技术的扭力枢转结构能够耐受较大负荷,能够适用于负载较重的装置,比如,该第一连接部可连接于一主机承载台(图上未示出),该第二连接部可连接于一机柜之内壁(图上未示出),利用该本扭力枢转结构即得以轻松承载该主机承载台上承载的设备的重量。综上所述,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本专利技术的扭力枢转结构将该扭力弹簧的缠绕范围缩小至仅包覆该转轴的组装段,使该扭力弹簧所需的长度减少,并配合该轴套提供摩擦力增加本专利技术的扭力枢转结构整体的耐受负荷能力,且制备成本较低。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专利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扭力枢转结构,包含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其中该第一枢接部包含一第一连接部,以及一连接该第一连接部的轴套,该轴套包含有一开设于该轴套内的贯穿通道以及一设置于该轴套上的固接部;该第二枢接部包含一枢设该轴套的转轴,以及一连接该转轴并相对于该第一连接部能够进行一枢转行程的第二连接部,该转轴包含有一穿设于该贯穿通道的穿设段、一邻接于该穿设段的组装段以及一连接该组装段的限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枢转结构还包含套设于该转轴上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包含有一固定于该轴套的固接部上受该轴套连动的第一定位端,一固定于该转轴的限位部的第二定位端,以及一分别连接该第一定位端与该第二定位端且缠绕设置于该组装段上且当该第二连接部进行该枢转行程时提供一反向扭力的扭力段。

【技术特征摘要】
1.扭力枢转结构,包含第一枢接部和第二枢接部,其中该第一枢接部包含一第一连接部,以及一连接该第一连接部的轴套,该轴套包含有一开设于该轴套内的贯穿通道以及一设置于该轴套上的固接部;该第二枢接部包含一枢设该轴套的转轴,以及一连接该转轴并相对于该第一连接部能够进行一枢转行程的第二连接部,该转轴包含有一穿设于该贯穿通道的穿设段、一邻接于该穿设段的组装段以及一连接该组装段的限位部;其特征在于:所述扭力枢转结构还包含套设于该转轴上扭力弹簧,该扭力弹簧包含有一固定于该轴套的固接部上受该轴套连动的第一定位端,一固定于该转轴的限位部的第二定位端,以及一分别连接该第一定位端与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丁鸿廖智平杨传鹤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万禾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