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摇摆高温氨水液面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933448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1:35
抗摇摆高温氨水液面控制系统,包括气液分离器、高温稀氨水回热器、蒸发器所组成。气液分离器和高温稀氨水回热器连接,其连接管路是,高温稀氨水下降管从气液分离器下部接出,从高温稀氨水回热器底部接入;气液分离器和蒸发器连接,其连接管路是,液位控制器取液管从控制液位处接出,和液位控制器冷却盘管连接,液位控制器冷却盘管紧密缠绕在低温浓氨水入口管上,然后再接入到蒸发器内,其喷口对准蒸发器内的温度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稀氨水吸收氨时的放热过程,以及液氨蒸发时的吸热过程的温度变化,控制温控阀门的开度,达到控制液位时高效准确。液氨或稀氨水都是在管道内流动,所以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受船舶摇晃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氨水液位控制系统,具体是一种抵摇摆高温氨水液面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增长,能源和资源消耗的加快,节能和环保已经成为了世界热点问题。由于冰箱、空调、热泵行业消耗大量能量,同时还采用的CFC和HCFC类物质对臭氧层的破坏作用以及温室效应严重威胁着地球的生态环境。空调制冷行业目前正面临着严峻的任务。所以,在1988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协定书》明令规定了 CFC以及HCFC将最终被臭氧破坏系数ODP和温室效应系数GWP均为零的绿色制冷剂所代替;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的哥本哈根会议上宣布HCFC22将在2030年I月I日全部停用;在1997年,《京都条约》更是注重了对地球变暖的影响,因此ODP系数为零的HFC类物质将被大幅度地限制使用。随着船舶作业方式的调整,作业航程渐远,时间加长人们对船舶运行的节能以及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渔船,传统渔船的带冰保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现有渔业生产保鲜要求。因此,在船舶上广泛推广应用制冷新技术已成必然。船舶上现有的制冷技术主要有压缩式制冷技术和吸收式制冷技术。此种技术使用氟利昂作为制冷机,对环境有影响。同时,随着柴油价格的不断上升,使得船上的制冷系统的使用成本大幅提高。而氨水吸收式制冷机和压缩式制冷机相比,其主要优点是:可以用船舶高温废气驱动,具有节能效果;使用自然工质,对大气臭氧层无破坏作用,具有环保效果;整个装置除泵外均为塔、罐等热交换设备,结构简单,便于加工制造;振动、噪音较小;负荷在30 100%范围内调节时,装置的经济性没有明显变化;维修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管理。已有大量研究人员对船舶废气驱动的氨水吸收制冷机的氨气发生系统做了大量有意义的研究。船用氨水吸收制冷机的液位控制系统具有特殊性:传统氨水吸收器的液位一般通过浮球阀来控制,此种液位控制器的控制性能很容易受到船舶摇摆的影响。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专利公开号:CN1766462,为:一种利用尾气余热的氨水吸收式制冷装置,该装置由氨水溶液的循环回路和氨的循环回路组成,在氨水溶液循环回路中从溶液泵出来的冷却后的高浓度氨水溶液,在被送回余热发生器进行加热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回热器、精馏器盘管、发生一吸收热交换器及提馏器、回热器组合体的热量,由蒸发器出来的低温氨蒸汽与冷凝器出来的液氨在回冷器内进行了冷量的回收,有效地提高了本装置的制冷系数。本专利技术可应用在有余热场合,如汽车、渔船、发电机等所配备的发动机所排出的尾气,也可应用于所有燃烧系统所排出的尾气,还能应用于非余热场合的直接能源加热形式。此系统采用降膜式吸收,其性能受船舶颠簸影响。发生器采用满液式,其发生器性能受到液面波动影响。液位控制会受到船舶摇晃的影响。专利公开号:CN2903813,为:内燃机车排气吸收式制冷装置,该专利技术包括氨水加热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循环泵和氨水箱,加热器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蒸发器连接,氨水加热器与内燃机车上的柴油机排气管固定连接并相通,氨水加热器上设置有烟 ,蒸发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氨水箱连接,蒸发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吸收器的输入端连接,吸收器的输入端还通过管道与氨水加热器连接,吸收器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氨水箱连接,氨水箱通过管道与氨水加热器连接,循环泵设置在连接氨水箱和氨水加热器的管道上。本专利技术制冷系数高,用于柴油机增压后空气的冷却,极大地改进柴油机性能,用于司机室等空调制冷,用于机车机器间空调、降温。此装置中,没有精馏提纯流程,氨气纯度较低,影响其制冷效果。同时,此装置未有效回收氨气显然和精馏热,系统性能系数较低。氨水箱采用满液式,其液位控制会受到船舶摇晃的影响不容易准确控制。专利公开号:CN2668430,为:发动机余热制冷装置,发动机在工作时产生的热能,通过螺旋管对本装置贮液器送往发生器中的氨水溶液加温。使其产生氨、水蒸气。经由分镏、精镏后,得到较高纯度的氨蒸气和水滴。水滴经回水管回流到贮液器,氨蒸气经螺旋冷凝管冷凝为液态后进入贮氨瓶。经氨液泵、电控阀送往蒸发器。并在蒸发气口与分体交换器提供的氢气混合,液氨在氢气中迅速扩散,在此过程中蒸发器吸收大量热量,达到制冷目的。由于氨在氢气中不断加浓,其质量增大,在重力作用下,经回流管流入分体交换器。氨、氢得到分解后参入到各自的新的循环。此装置的发生器为满液式,其不适合摇晃的船舶上使用。此装置没有有效地回热装置用来回收精馏热、氨气显热和氨水显热等,系统的性能系数较低。满液式贮液器的液位控制会受到船舶摇晃的影响,难以准确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抗摇摆高温氨水液面控制系统,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包括:气液分离器、高温稀氨水回热器、蒸发器,其中:气液分离器和高温稀氨水回热器连接,其连接的管路是,高温稀氨水下降管从气液分离器下部接出,从高温稀氨水回热器底部接入;气液分离器和蒸发器连接,其连接管路是,液位控制器取液管从控制液位处接出,和液位控制器冷却盘管连接,液位控制器冷却盘管紧密缠绕在低温浓氨水入口管上,然后再接入到蒸发器内,其喷口对准蒸发器内的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气液分离器包括:氨气出口、液位控制器取液管、高温稀氨水下降管和含气闻温稀氨水入口管,其中:含气闻温稀氨水入口管从气液分尚器底部接入,氨气出口管从气液分离器顶部接出,高温稀氨水下降管从气液分离器下部接出,位置在控制的液位以下,液位控制器取液管从控制的液面的中心处接出。所述的高温稀氨水回热器包括:低温浓氨水入口管、低温浓氨水出口管、回热盘管、高温稀氨水上升管、高温稀氨水出口管,其中:低温浓氨水入口管从高温稀氨水回热器顶部接入后,和回热盘管连接,回热盘管和低温浓氨水出口管连接,低温浓氨水出口管连接在高温稀氨水回热器的底部。高温稀氨水上升管从高温稀氨水回热器底部接入,高温稀氨水出口管连接在高温稀氨水回热器上部,其位置在稀氨水液位以下。所述的蒸发器包括:液氨入口管、蒸发器盘管、温度传感器和氨气出口管,其中:液氨入口管从蒸发器的左侧进入,然后和蒸发器盘管连接,蒸发器盘管再和氨气出口连接,氨气出口从蒸发器右侧接出。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蒸发器内壁面上,和壁面保持5mm距离,温度传感器在蒸发器液面以上。本专利技术专利和现有技术相比,其主要优点体现在:(1)高灵敏度液位控制,利用稀氨水吸收氨时的放热过程,以及液氨蒸发时的吸热过程的温度变化,可以迅速地控制温控阀门的开度,可以达到控制液位时高效准确,且本专利技术无运动部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2)本专利技术的液位控制系统不受船舶摇晃的影响,由于液位控制系统的取液管从控制的液面的中心处接出,液氨或稀氨水都是在管道内流动,所以此液位控制系统不受船舶摇晃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气液分离器19、高温稀氨水回热器21、蒸发器2,其中:气液分离器19和高温稀氨水回热器21连接,其连接的管路是,高温稀氨水下降管14从气液分离器19下部接出,从高温稀氨水回热器21底部接入;气液分离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抗摇摆高温氨水液面控制系统,包括气液分离器、高温稀氨水回热器、蒸发器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气液分离器和高温稀氨水回热器连接,其连接的管路是,高温稀氨水下降管从气液分离器下部接出,从高温稀氨水回热器底部接入;气液分离器和蒸发器连接,其连接管路是,液位控制器取液管从控制液位处接出,和液位控制器冷却盘管连接,液位控制器冷却盘管紧密缠绕在低温浓氨水入口管上,然后再接入到蒸发器内,其喷口对准蒸发器内的温度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再忠姜永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江平空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