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外布液环式吸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74815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9-10 22:48
管外布液环式吸收器,包括海水出口、布液器、布气布液组件所组成。盘管与盘管之间的间距为1-2mm,相邻的盘管依此顺时针和逆时针设置,换热流体在其中流动的特性和在板式换热器中的流动特性相似,单位体积内的换热面积比常规的换热器提高数倍,从而有效提高换热性能。同时,盘管与盘管之间形成了数量丰富的传质通道,由于此种换热器的可利用空间比常规壳管式换热器的可利用空间大很多,所以气体流速比常规吸收器的气体流速提高10倍,氨气和稀氨水之间的传质性能得到了提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到一种氨气吸收器,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管外布液环式吸收器
技术介绍
目前氨气吸收器为降膜吸收器,即冷却水在管内流动,氨气和稀氨水在管表面上流动。这种降膜式吸收器不适合在摇摆的船舶上应用,同时,由于降膜吸收器的被利用的空间较小,其中氨气的流速一般在0. lm/s左右,使吸收器的 传热传 质性能较低。经对现有技术的文献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 101033898,专利名称为一种船舶发动机排气余热驱动的船用氨水吸收制冷机,该专利技术利用船舶排气余热加热,使氨水溶液的发生器充满,氨气连同溶液一起进入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含水氨气,通过分凝器被部分提纯后,在冷凝器内冷凝;氨液在套管蒸发器内蒸发,产生冷气,冷氨气和未蒸发的含水氨液,在盘管的过冷器中进一步换热,并在重力作用和压差作用下进入满液鼓泡吸收器;氨气泡在自气液分离器中,经溶液换热器使冷却的稀氨水溶液吸收,浓氨水溶液进入氨水溶液储液器,并由溶液泵将其渗入满液发生器中。此专利技术使用分凝器来提纯氨气,系统结构复杂,同时不能有效利用精馏热,从而降低了系统的性能吸收;其鼓泡式吸收器的氨气流速较低,其传质性能比较低。中国专利公开号CN 201093796 Y,专利名称为氨水吸收式制冷机。该专利的系统由发生器、精馏塔、冷凝器、膨胀阀、吸收器以及蒸发器等部件组成。精馏塔内有填料层,填料层上方有回流氨液的喷淋管。该专利的使用了精馏塔,使得整个系统的体积较大,不利于系统的小型化;同时,使用回流氨液来进行氨气提纯,精馏热也未被充分利用,使系统的性能系数较低;吸收器为传统降膜式吸收器,其传热传质性能较低。公开号CN101135507,专利名称为一种氨水吸收式制冷机,该专利技术的发生器由壳体和翅片管束组成,翅片管束的下集管为进口,上集管为出口分别与精馏塔上的对应管口相连接;精馏塔内的中部设有波纹丝网填料层,填料层上方设有回流氨液的喷淋管,精馏塔顶部的氨气出口管与冷凝器相连;冷凝器内的集液盘通过液囊用U型管与精馏塔喷淋管连接;冷凝器底部的氨液出口经过冷器、膨胀阀与蒸发器连接;蒸发器氨气出口经过冷器与吸收器连接;吸收器底部的浓溶液出口经溶液泵、吸收器上管束、溶液热交换器与精馏塔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降低捕鱼成本与能源消耗,延长海产品在海上的保鲜时间。此系统使用翅片管发生器,发生器容易脏堵,同时系统中需要精馏塔,使得整个系统结构较大。同时系统中没有充分地回收精馏热。吸收器采用表面降膜吸收,其传热传质性能较低。公开号CN101424461,专利名称为浓度自适应型氨水吸收式制冷机,该专利技术包括由管路依次连接的溶液泵、发生器、精馏器、冷凝器、制冷剂节流阀、蒸发器、吸收器、储液器、溶液节流阀构成氨水吸收制冷系统,且在所述冷凝器与制冷剂节流阀之间设有制冷剂暂储器。在运行过程中,利用制冷剂暂储器储存一定量的制冷剂氨,并通过调节其储存量来实现调节氨水浓度的目的,使制冷剂浓度始终维持在最佳值,制冷机始终在最优浓度下运行,提高了效率,降低了能耗。本专利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余热驱动的低温制冷场合。此制冷机含有精馏器,整个系统较大,不适合船舶上使用。采用常规的降膜吸收器,其传热传质性能较低。公开号CN2903813,专利名称为内燃机车排气吸收式制冷装置,该技术包括氨水加热器、冷凝器、蒸发器、吸收器、循环泵和氨水箱,加热器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冷凝器连接,冷凝器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蒸发器连接,氨水加热器与内燃机车上的柴油机排气管固定连接并相通,氨水加热器上设置有烟 ,蒸发器的第一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氨水箱连接,蒸发器的第二输出端通过管道与吸收器的输入端连接,吸收器的输入端还通过管道与氨水加热器连接,吸收器的输出端通过管道与氨水箱连接,氨水箱通过管道与氨水加热器连接,循环泵设置在连接氨水箱和氨水加热器的管道上。本技术制冷系数高,用于柴油机增压后空气的冷却,极大地改进柴油机性能,用于司机室等空调制冷,用于机车机器间空调、降温。此装置中,没有精馏提纯流程,氨气纯度较低,影响其制冷效果。同时,此装置未 有效回收氨气显然和精馏热,系统性能系数较低。吸收器采用的传统降膜式吸收器,其传热传质性能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管外布液环式吸收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管外布液环式吸收器,包括海水出口、布液器、布气布液螺纹、铝弯头、氨气稀氨水进口、布气布液组件、吸收器端板、吸收器内桶、盘管、海水槽、吸收器外筒、浓氨水出口、海水出口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海水入口连接到整个吸收器的底部,再和铝弯头连接,铝弯头和盘管组件连接,盘管组件安装于吸收器外桶和吸收器内桶之间,盘管再连接到上部的铝弯头,铝弯头连接到海水槽中,海水槽中有布液器,布液器连接到海水出口。氨气和细氨水进口连接在吸收器端板和布气布液组件之间,氨气和稀氨水通过布气布液螺纹均匀地布置于盘管外表面,浓氨水接口连接在吸收器底部,与盘管的外部腔体连通。所述的布气布液组件如图2所示,包括盘管、布气布液螺纹段、布气布液下降段、布气布液隔板,其特征在于布气布液螺纹段的内径比盘管的外径大0. 1-0. 2mm,其布气布液螺纹段长度为布气布液隔板高度的3 / 5,布气布液下降段的直径比盘管的外径大0. 2-0. 5mm,其下降段长度为布气布液隔板高度的2/5。所述的盘管如图3所示,包括A组盘管、B组盘管、C组盘管、D组盘管、E组盘管、F组盘管、G组盘管、H组盘管、I组盘管、J组盘管、K组盘管、L组盘管,其中A组盘管的直径为12mm的铝管,A组盘管中心线直径为742mm,管间距为13mm,其盘管的盘旋方向为顺时针方向;B组盘管在A组盘管内侧,B组盘管中心线直径为716mm,盘管的直径为12mm的铝管,管间距为13_,其盘管的盘旋方向为逆时针;(组盘管在B组盘管内侧,C组盘管直径为12mm的铝管,C组盘管中心线直径为690mm,管间距为13mm,其盘管的盘旋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山组盘管在C组盘管内侧,D组盘管中心线直径为664mm,盘管的直径为12mm的铝管,管间距为13mm,其盘管的盘旋方向为逆时针;E组盘管在D组盘管内侧,E组盘管直径为12mm的铝管,E组盘管中心线直径为638mm,管间距为13mm,其盘管的盘旋方向为顺时针方向;F组盘管在E组盘管内侧,F组盘管中心线直径为612mm,盘管的直径为12mm的铝管,管间距为13mm,其盘管的盘旋方向为逆时针;6组盘管在F组盘管内侧,G组盘管直径为12mm的铝管,G组盘管中心线直径为586mm,管间距为13mm,其盘管的盘旋方向为顺时针方向;H组盘管在G组盘管内侧,H组盘管中心线直径为560mm,盘管的直径为12mm的铝管,管间距为13_,其盘管的盘旋方向为逆时针;1组盘管在H组盘管内侧,I组盘管直径为12mm的铝管,I组盘管中心线直径为534_,管间距为13_,其盘管的盘旋方向为顺时针方向;1组盘管在I组盘管内侧,J组盘管中心线直径为508mm,盘管的直径为12mm的铝管,管间距为13mm,其盘管的盘旋方向为逆时针;K组盘管在J组盘管内侧,K组盘管直径为12_的铝管,K组盘管中心线直径为482mm,管间距为13mm,其盘管的盘旋方向为顺时针方向;L组盘管在K组盘管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管外布液环式吸收器,包括海水出口(I)、布液器(2)、布气布液螺纹(3)、铝弯头(4)、氨气稀氨水进口(5)、布气布液组件(6)、吸收器端板(7)、吸收器内桶(8)、盘管(9)、海水槽(10)、吸收器外筒(11)、浓氨水出口(12)、海水入口(13)所组成,其特征在于海水入口(13)连接到整个吸收器的底部,再和铝弯头(4)连接,铝弯头(4)和盘管组件(9)连接,盘管组件(9)安装于吸收器外桶(11)和吸收器内桶(8)之间,盘管再连接到上部的铝弯头(4),铝弯头(4)连接到海水槽(10)中,海水槽(10)中有布液器(2),布液器(2)连接到海水出口(1),氨气和稀氨水进口(5)连接在吸收器端板(7)和布气布液组件(6)之间,氨气和稀氨水通过布气布液螺纹(3)均匀地布置于盘管(9)外表面,浓氨水接口(12)连接在吸收器底部,与盘管的外部腔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外布液环式吸收器,所述的布气布液组件(6),包括盘管(9)、布气布液螺纹段(14)、布气布液下降段(15)、布气布液隔板(16)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布气布液螺纹段(14)的内径比盘管(9)的外径大O. 1-0. 2mm,其布气布液螺纹段(14)长度为布气布液隔板(16)高度的3/5,布气布液下降段15的内径比盘管的外径大O. 2-0. 5mm,其下降段长度为布气布液隔板高度的2/5。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管外布液环式吸收器,所述的盘管(9),包括A组盘管(17)、B组盘管(18), C组盘管(19), D组盘管(20), E组盘管(21), F组盘管(22), G组盘管(23),H组盘管(24)、I组盘管(25)、J组盘管(26)、K组盘管(27)、L组盘管(28)所组成,其特征在于A组盘管的直径为12mm的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再忠姜永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江平空调净化设备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