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传输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24225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5 01: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余热传输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套设在外管内,内管和外管的端部齐平,外管的端部为收口,外管与内管间有夹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节能效果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Residual heat transfer tub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eat transfer tube, including the inner tube and the outer tube, inner tube in the outer tube and the inner tube and the outer tube of the end of Qi Ping, the end part of the outer pipe is closed, the outer tube and the inner tube between the interlayer.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and good energy sav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管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余热传输管
技术介绍
随着能源问题的凸显,各行各业都需要节能减排,合理利用每一分能源。对于工厂来说,在生产加工的过程中,会产生热能、气能和尾气,如果不进一步利用,就会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不仅造成能源的浪费,还会对生活环境产生污染破坏。在余能余热的利用过程中,都需要用管路进行连通,因此,一种好的管路,能够提高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提高利用效率的余热传输管。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余热传输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套设在外管内,内管和外管的端部齐平,外管的端部为收口,外管与内管间有夹层。所述外管外部设有隔热层。所述隔热层为石墨层。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节能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内管 2、外管 3、隔热层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余热传输管,包括内管I和外管2,内管I套设在外管2内,内管I和外管2的端部齐平,外管2的端部为收口,外管2与内管I间有夹层。所述外管2外部设有隔热层3。所述隔热层3为石墨层。外管2的两端为收口,可以将进入的热水、热气能够在内管I和外管2的夹层内停留更长的时间,达到充分交换热量的目的。隔热层3的设置可以防止热量的流失。隔热层3采用石墨,可以适应高温的环境,更加安全。以上对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余热传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套设在外管内,内管和外管的端部齐平,外管的端部为收口,外管与内管间有夹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余热传输管,其特征在于:外管外部设有隔热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余热传输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为石墨层。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余热传输管,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套设在外管内,内管和外管的端部齐平,外管的端部为收口,外管与内管间有夹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节能效果好。文档编号F28D7/10GK203053275SQ20122048403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1日专利技术者陈泉奎 申请人:天津顺海炭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余热传输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管和外管,内管套设在外管内,内管和外管的端部齐平,外管的端部为收口,外管与内管间有夹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泉奎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顺海炭素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