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衬烘干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24182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5 0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炉衬烘干装置,包括:感应架,感应架包括多个立杆和与多个立杆连接的连接环,多个立杆依次沿连接环的周向竖向设置。感应架可在中频感应电炉的作用下,生成感应涡流,从而产生热量,对炉衬进行烘烤,可使热量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热效率,减少了能源损失。另外,采用感应架来烘烤,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炉料时,因炉料氧化造成新筑炉以后的首炉铁水质量污染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Furnace lining dry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lining furnace dry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induction frame, which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vertical rods and a connecting ring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vertical rods. The induction frame can generate induction eddy current under the ac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frequency induction furnace, thereby generating heat and baking the lining, which can make full use of the heat, improve the thermal efficiency and reduce the energy loss. In addition,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used for baking, so as to avoid the problem of the pollution of the first furnace hot metal after the new furnace is formed by the oxidation of the charge in the prior 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铸造熔炼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炉衬烘干装置
技术介绍
铸造中会用到中频感应电炉,在使用了 一定炉次后,中频感应电炉的炉衬(炉膛)需要打掉重筑,新筑的炉衬需要烘烤排干水汽,收缩结块强化。常用的烘炉方法有两种:(I)采用模具筑炉后,取出模具,直接将炉料放入新筑的炉衬,通电加热,利用炉料的热量将炉衬烘干,一般约8小时。由于新筑的炉衬在烘炉以前没有烧结、强度低,直接将炉料加入炉衬进行烘炉容易损坏炉衬。另外,炉料在炉衬的底部堆积,容易造成上下烘烤温度不均匀、炉龄偏短、炉领和炉嘴烘烤不彻底的问题,在正常熔炼过程中较易损坏。最后,炉料烘烤的时间长、热效率低、浪费能源,而且长时间红热状态的炉料产生了氧化,影响第一炉铁水的纯净性。(2)采用筑炉铁皮坩埚,筑炉后坩埚不取出,放入部分炉料,利用坩埚与炉料烘烤炉衬。这种方式虽然可避免损坏炉衬和改善烘干的均匀性,但每筑炉一次,需要消耗一个坩埚,而且需要专用铁皮坩埚成型模,增加了人工成本和费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热效率高、首炉铁水不会被污染的炉衬烘干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炉衬烘干装置,包括:感应架,感应架包括多个立杆和与多个立杆连接的连接环,多个立杆依次沿连接环的周向竖向设置。进一步地,感应架还包括基座,多个立杆的第一端与基座连接。进一步地,基座上设置有多个孔。进一步地,立杆是实心杆或空心杆。 进一步地,感应架还包括起吊杆,起吊杆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立杆连接。进一步地,起吊杆包括用于起吊的弯折部。进一步地,炉衬烘干装置还包括烘盖。进一步地,烘盖包括盖体和用于烘烤炉嘴的烘杆,烘杆与盖体连接。进一步地,炉衬烘干装置还包括感应电源,感应架在感应电源的作用下产生感应涡流而发热。感应架可在中频感应电炉的作用下,生成感应涡流,从而产生热量,对炉衬进行烘烤,可使热量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热效率,减少了能源损失。另外,采用感应架来烘烤,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炉料时,因炉料氧化造成新筑炉以后的首炉铁水质量污染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炉衬烘干装置的感应架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的炉衬烘干装置的使用状态图。图中附图标记:10、感应架;11、立杆;12、连接环;13、基座;14、孔;15、起吊杆;16、弯折部;20、烘盖;22、把手;23、盖体;24、烘杆;30、炉衬。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请参考图1和图2,本技术中的炉衬烘干装置,包括:感应架10,感应架10包括多个立杆11和与多个立杆11连接的连接环12,多个立杆11依次沿连接环12的周向竖向设置。显然,连接环12的个数可以为多个,多个连接环12沿立杆11的轴向间隔地设置,设置多个连接环12可以提高烘烤的效率。优选地,立杆11和/或连接环12可以由钢制成,当然也可以由其它可以产生感应涡流的材料制成。其中,感应架10可在感应电源(例如中频感应电炉的感应电源)的作用下,生成感应涡流,从而产生热量,对炉衬进行烘烤。立杆11和连接环12沿炉衬的内壁设置,从而使感应架10具有与炉衬的内壁相适应的形状,炉衬均匀受到感应架10的烘烤,可使热量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热效率(例如可节约烘炉时间3小时以上),减少了能源损失。另外,采用感应架10来烘烤,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采用炉料时,因炉料氧化造成新筑炉以后的首炉铁水质量污染的问题。特别地,感应架10的锥度与高度同炉衬(炉膛)的保持一致,优选地,立杆11与炉衬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可以为5至10毫米。这样,可使炉衬上下的温度一致,确保烘烤均匀,防止炉衬受损,提高了烘炉质量。优选地,感应架10还包括基座13,多个立杆11的第一端与基座13连接。立杆11通过连接环12和基座13构成稳定的架体结构,可防止其在移动的过程中损坏。同时,基座13还可以对炉衬的底部烘烤,优选地,基座13上设置有多个孔14,当然孔可以是各种形式的镂空设计。炉衬底部在烘烤时发生的水汽通过孔14散发出去。优选地,基座13呈圆形,基座13的尺寸小于连接环12的尺寸,以使感应架10形成锥形。优选地,基座13与立杆11的第一端通过焊接或紧固件连接。优选地,立杆11是实心杆或空心杆。当采用空心杆时,可进一步保证感应涡流在感应架10形成闭环,使之更快地红热。特别地,连接环12除了可起到稳定感应架的作用外,也能更好地形成感应涡流,提高电能的利用率。优选地,感应架10还包括起吊杆15,起吊杆15的两端分别与一个立杆11连接。优选地,起吊杆15包括用于起吊的弯折部16。当需要吊动感应架10时,可将行车等起吊设备的吊钩与起吊杆15 (特别是其弯折部16)连接,以方便地将感应架10放置到新筑的炉衬内,或从炉衬内将感应架10吊走。通过起吊杆15,使感应架10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使放入平稳,减少了炉膛损坏。优选地,炉衬烘干装置还包括烘盖20。烘盖20可起到保温的作用,又能在感应涡流的作用下对炉领和炉嘴进行烘烤,具有余热利用率好的特点。优选地,烘盖20包括盖体23和用于烘烤炉嘴的烘杆24,烘杆24与盖体23连接。烘杆24正好放入炉嘴处,对炉嘴进行烘烤。优选地,盖体23由钢制成,在盖体23的顶部设置有把手22,以方便吊放。优选地,烘杆24是实心或空心的,例如可以是钢管等。优选地,在一个未示出的实施例中,炉衬烘干装置还包括感应电源,感应架10在感应电源的作用下产生感应涡流而发热,这表明了感应电源与感应架10之间的电连接关系和/或位置关系。当然,对于中频感应电炉来说,就不需要额外的感应电源,可以利用中频感应电炉自身的感应电源使感应架10产生感应涡流而发热。由于设置有感应电源,因此,本技术并不限于中频感应电炉,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炉。下面对本技术中的炉衬烘干装置的使用过程进行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可采用筑炉模具对炉衬30进行重筑,筑炉完毕后取出模具。当需要烘炉时,用行车将感应架10吊入新筑的炉衬30内,盖上烘盖20。接着,小功率加热,以烘烤炉衬。烘炉完毕后,停电并利用余热使炉衬30内的水汽充分蒸发。这样,炉衬30的材料收缩形成一定的强度。由于感应架10采用行车缓慢放入新筑的炉衬30中,因此,避免了由于丢放炉料对炉衬30的损坏。另外,由于使用了烘盖20进行保温,可使烘炉时间大大减少,同时,感应涡流也将烘盖20加热,从而可对炉领和炉嘴进行烘烤。待需要使用新筑的炉衬30熔炼时,取出感应架10,此时炉衬30即可正常加入炉料熔炼与首次烧结。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炉衬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架(10),所述感应架(10)包括多个立杆(11)和与所述多个立杆(11)连接的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炉衬烘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感应架(10),所述感应架(10)包括多个立杆(11)和与所述多个立杆(11)连接的连接环(12),所述多个立杆(11)依次沿所述连接环(12)的周向竖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爱阳李建波陶维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