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器及加热器集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23970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5 01: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及加热器集水装置。该集水装置包括置于一壳体中的可变形密封气囊,所述气囊内腔与加热器之中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连通。该加热器包含前述集水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消除加热器中热水滴漏等问题,实现水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利用,且无安全隐患。(*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Heater and heater water collec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heater and a heater water collec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water collecting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 deformable sealing air bag arranged in a casing. The heater comprises a water collect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can eliminate the problem of the hot water drip and the like in the heater, so as to realize the economical us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er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热器,尤其涉及一种加热器集水装置以及应用该集水装置的加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饮水机、热水器等加热装置已经在各类生活、工作场所被广泛应用。但习见加热器因为热桶多采用无压设计,其在工作时,其加热腔内的水沸腾后会产生大量水蒸气造成加热腔内气压迅速增大,为防止造成危险,一般需要在热水出水时将蒸气排放出去,这样,每次开启热水就会有部份热水会被排掉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加热器集水装置,其能消除加热器中热水滴漏等问题,且无安全隐患。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加热器集水装置,包括置于一壳体中的可变形密封气囊,所述气囊内腔与加热器之中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连通。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热器,它包括一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包括置于一壳体中的可变形密封气囊,所述气囊内腔与加热器之中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连通。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之一上设有与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连通的输水管路,所述输水管路还与气囊内腔连通。尤为优选的,所述输水管路包括设于壳体一侧的第一入水机构以及与该第一入水机构密封结合的第二入水机构,该第二入水机构内设有一主流道以及与该主流道连通的一支流道,所述主流道两端均接入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所述支流道经设于第一入水机构中的流道与气囊内腔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入水机构一体形成于上盖一侧下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至少在于:该加热器集水装置结构简单,易于生产维护,且能消除加热器中热水滴漏等问题,且无安全隐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中加热器集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加热器集水装置中入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加热器集水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之一;图4是图1所示加热器集水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之二 ;图中各组件及其附图标记分别为:壳体1、上盖11、下盖12、柔性气囊2、输水管路3、第一入水机构31、第二入水机构32、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4、热桶5、阀体6。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一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参阅图1-2,该加热器集水装置包括置于一壳体I中的可变形密封气囊(特别是柔性或弹性气囊2),所述气囊内腔与加热器之中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4连通。优选的,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11和下盖12,所述上盖和下盖之一上设有与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4连通的输水管路3,所述输水管路3与气囊2内腔连通。优选的,所述入水管路包括设于壳体一侧的第一入水机构31以及与该第一入水机构密封结合的第二入水机构32,该第二入水机构内设有一主流道以及与该主流道连通的一支流道,所述主流道两端均接入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4,所述支流道经设于第一入水机构中的流道与气囊2内腔连通。优选的,为便于将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4与输水管路3连接,在第二入水机构与主流道两端相应的部位可设置螺纹连接机构等等。以应用了前述集水装置的饮水机为例,其在工作时,若关闭阀体6 (S卩,关闭原水输送管路4),并开启加热装置对热桶内的水加热至沸腾,则参阅图3,热桶内的一部分热水将输入气囊,如此可纾解热桶内的压力,消除安全隐患,并可防止热桶之中热水的浪费。而参阅图4,在开启原水输送管路后,则气囊内的水将被逐渐排入原水输送管路而重新进行利用,如此可实现水资源的充分利用,亦可节约部分能源。当然,对于热水器或其它流体加热设备,若采用本技术之集水装置,亦可达成相近效果。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权利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加热器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置于一壳体中的可变形密封气囊,所述气囊内腔与加热器之中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之一上设有与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连通的输水管路,所述输水管路还与气囊内腔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器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路包括设于壳体一侧的第一入水机构以及与该第一入水机构密封结合的第二入水机构,该第二入水机构内设有一主流道以及与该主流道连通的一支流道,所述主流道两端均接入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所述支流道经设于第一入水机构中的流道与气囊内腔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器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水机构一体形成于上盖一侧下部。5.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集水装置,所述集水装置包括置于一壳体中的可变形密封气囊,所述气囊内腔与加热器之中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配合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上盖和下盖之一上设有与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连通的输水管路,所述输水管路还与气囊内腔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管路包括设于壳体一侧的第一入水机构以及与该第一入水机构密封结合的第二入水机构,该第二入水机构内设有一主流道以及与该主流道连通的一支流道,所述主流道两端均接入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所述支流道经设于第一入水机构中的流道与气囊内腔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入水机构一体形成于上盖一侧下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加热器及加热器集水装置。该集水装置包括置于一壳体中的可变形密封气囊,所述气囊内腔与加热器之中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连通。该加热器包含前述集水装置。本技术能消除加热器中热水滴漏等问题,实现水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利用,且无安全隐患。文档编号F24H9/18GK203053020SQ20132005300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30日专利技术者李振潭 申请人:苏州天乙净水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热器集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置于一壳体中的可变形密封气囊,所述气囊内腔与加热器之中热桶的原水输入管路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潭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乙净水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