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19787 阅读:1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4 0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装置,包括集水井、调节池、水解酸化池、酶氧化反应池、二沉池和清水池;调节池设置潜水搅拌和蒸汽加热系统;酶氧化反应池、水解酸化池与二沉淀分别连接有回流管道;水解酸化池内设竖直布置分隔板,池底设进水布水管,并在与池壁交界处设有内凹弧形反射板;酶氧化反应池内设微孔曝气器和作为酶活体载体的填料。进水布水管的出口流速控制在10~15m/s,且水解酸化池和酶氧化反应池内的pH值控制在6-8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酶氧化反应池替代传统好氧生化处理装置,降低了剩余污泥总量,提高了反应效率,解决了菌种因抑制性作用而导致的生化池内污泥浓度低及菌种不耐高盐浓度废水等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药废水的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干扰素类制药废水的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干扰素类药品作为抗病毒、抗癌症最为广泛的药物之一,临床应用需求量越来越高,产生废水量也越来越多。干扰素废水成分复杂,其中发酵残余基质及营养物、离子交换过程中排出的吸附废液、水中不溶性干扰素的发酵过滤液以及染菌倒罐废液等对革兰式阳性菌和厌氧菌具有强抗菌能力,处理难度大,直接排放对水体危害严重。针对这些有毒有害物质的处理首要问题是无害化处理,而有机废水无害化处理的首选方法是生物处理。这是由生物处理所具有的处理的相对彻底性(无二次污染或二次污染较小)以及运行费用低廉等优点决定的。微生物驯化是生物处理法中应对毒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但任何微生物承受毒物的能力都是有一定的极限的,毒物浓度超过极限允许浓度时就需要一定的预处理。目前,针对有毒有害废水的预处理法主要有稀释法、转化法和分离法,这些方法具有以下缺陷:1.稀释法需要花费大量的水费,处理投资和运行费都要增加,这种方法不经济性;此外,随着环境管理的加强,已由浓度排放控制过渡到排放总量控制,这种方法不可行。2.转化法是通过化学方法,将有机废水中的毒物转化为无毒或毒性较低的物质,以保证生物处理的正常进行。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控制转化后稳定性毒物的浓度必须在生物处理极限允许浓度以下,非稳定性毒物的浓度必须保证生物处理的正常运行,控制困难,同时药剂费用较高。3.分离法需要利用分离的手段将废水中的毒物转移到气相或固相中去,除不易控制外,还容易产生二次污染。随着干扰素产品在医药行业市场份额的增加,产生有毒有害的废水的水量也同比增加,提出经济、有效的干扰素废水处理方法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结合干扰素废水的特点和目前环境治理趋势,本技术提供一种适用于成分复杂、抗菌性强、处理难度大的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装置,本技术中的处理装置不但能够避免抗菌性对活性菌体的影响,而且能有效去除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不需向反应池内投加活性污泥,系统容易控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剩余污泥量少,同时能够保证系统稳定运行。本技术具有工艺简单,运行费用低和可控性强等特点。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装置予以实现的技术方案是:包括集水井、调节池、水解酸化池、酶氧化反应池、二沉池和清水池;所述酶氧化反应池和与所述二沉池之间、所述水解酸化池与所述二沉池之间均分别连接有回流管道;所述调节池中设置有潜水搅拌系统和蒸汽加热系统;所述水解酸化池的池底部设有进水布水管,所述进水管布水管上设有多个出水管,所述出水管采用渐缩管;所述进水布水管的上方设有竖直布置的分隔板,所述分隔板的顶部与水解酸化池的池壁同高,所述分隔板的底部与进水布水管之间的距离为500mm 700mm,所述水解酸化池的池底与池壁交界处设有内凹的弧形反射板,所述弧形反射板的直径不小于分隔板到与所述水解酸化池池壁的距离;所述酶氧化反应池内设有微孔曝气器和作为酶活体的载体的软性填料;所述酶氧化反应池连接有一鼓风机;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所述酶氧化反应池还分别连接有用以控制酶氧化反应池内PH值的加药泵。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水解酸化池采用内凹的弧形反射板与布水系统结合结构,与传统的水解酸化池相比,泥水混合效果更好,减少了系统设备数量,节约了能耗,更加降低了运行成本。本技术采用酶氧化反应池替代传统好氧生化处理装置,降低了剩余污泥总量,提高了反应效率,解决了菌种因抑制性作用而导致的生化池内污泥浓度低及生物菌种不耐高盐浓度废水等问题。本技术提高了微生物处理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速率,同时能够维持低浓度下的代谢活性,不会因生物质的聚集而减慢处理速度,更不易被有生物毒性的物质所抑制,同时,还改善了有机污染物降解过程中的生物催化稳定性。本技术适用于生物抑制性强且低污染物浓度的废水处理工程中,处理过程控制简便易行,对工人技术水平要求不高,运行可靠,应用和推广范围大,提高生化处理的经济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装置中所用水解酸化池池底结构及布水图;图中,1-分隔板,2-水解酸化池,3-弧形反射板,4-进水布水管,5-出水管。图2为本技术干扰素废水酶氧化反应处理装置的工艺流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本技术一种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装置,包括集水井、调节池、水解酸化池、酶氧化反应池、二沉池和清水池,所述酶氧化反应池连接有加药泵,所述酶氧化反应池和与所述二沉池之间、所述水解酸化池与所述二沉池之间均分别连接有回流管道,如图2所示。所述调节池中设置有潜水搅拌系统和加热系统,调节池的主要作用是调节水质水量,其中的搅拌装置保证水质和温度均匀,加热系统采用如蒸汽管路等,加热时热能转化为有机物分子内能,促使电子活跃性增强,提高了后续工艺有机物的降解效率。加热系统也可根据室外温度情况调整开启。如图1所示,所述水解酸化池的池底部设有进水布水管4,所述进水管布水管4上设有多个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采用渐缩管,管径根据流量选择,出水口处管径根据流速核算,以将出口流速控制在10 15m/s为宜;所述进水布水管4的上方设有竖直布置的分隔板1,所述分隔板I的顶部与水解酸化池的池壁同高,所述分隔板I的底部与进水布水管4之间的距离为500mm 700mm,所述水解酸化池的池底与池壁交界处设有内凹的弧形反射板3,弧形反射板3的直径不小于从分隔板到水解酸化池池壁的距离,将上述水解酸化池池型的结构与进水布水系统配合使用,使废水在池内形成自循环搅拌,可以提高池体内泥水混合强度,并可以防止污泥在池底沉积,增加了活性污泥与污染物的碰撞几率和接触时间,从而也提高了水解酸化反应的效率。所述酶氧化反应池内设有微孔曝气器和作为酶活体的载体的软性填料。所述微孔曝气器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是用于对池体内废水进行搅拌,保证投加的碱或药剂能与废水充分接触,以防止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局部的PH值过高或过低而发生引起酶的失活,或者使底物和产物发生水解反应。二是用于提供充足的氧气,促使酶氧化还原反应的完成。所述组合填料选择比表面积大的软性填料如组合填料作为酶活体的载体;所述酶氧化反应池连接有一鼓风机。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所述酶氧化反应池还分别连接有用以控制所述水解酸化池和酶氧化反应池内PH值的加药泵,用碱来调节在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所述酶氧化反应池内的pH值控制在6-8之间。本技术中的酶氧化反应池内的生物氧化是在酶、辅酶的作用逐步进行的,其主要氧化方式是脱氢和电子转移的反应,最终形成水。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主要以ATP等形式储存,供需要时使用。使用本技术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装置,将进水布水管4上的出水管5的出口流速控制在15m/s,利用加药泵控制所述水解酸化池和酶氧化反应池内的pH值在6-8之间;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干扰素废水自流至集水井内,通过一泵提升至调节池,调节池中的搅拌系统调节和均化干扰素废水,当环境温度低于10° C时,启动蒸汽加热系统以增加干扰素废水中的分子内能;步骤二:干扰素废水通过一泵提升至水解酸化池中,干扰素废水中大分子污染物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干扰素类制药废水酶氧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水井、调节池、水解酸化池、酶氧化反应池、二沉池和清水池;?所述酶氧化反应池和与所述二沉池之间、所述水解酸化池与所述二沉池之间均分别连接有回流管道;?所述调节池中设置有潜水搅拌系统和蒸汽加热系统;?所述水解酸化池的池底部设有进水布水管(4),所述进水管布水管(4)上设有多个出水管(5),所述出水管(5)采用渐缩管;所述进水布水管(4)的上方设有竖直布置的分隔板(1),所述分隔板(1)的顶部与水解酸化池的池壁同高,所述分隔板(1)的底部与进水布水管(4)之间的距离为500mm~700mm,所述水解酸化池的池底与池壁交界处设有内凹的弧形反射板(3),所述弧形反射板(3)的直径不小于分隔板(1)到所述水解酸化池池壁的距离;?所述酶氧化反应池内设有微孔曝气器和作为酶活体的载体的软性填料;所述酶氧化反应池连接有一鼓风机;?所述水解酸化池和所述酶氧化反应池还分别连接有用以控制酶氧化反应池内pH值的加药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淼张金凤马艳宁刘晓亮冯海军韩利杜琳曼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