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阶梯式种植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11339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2 03: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阶梯式种植大棚,包括阶梯式种植床、后墙、棚架和棚体,阶梯式种植床包括两个以上的种植平台,从第一个种植平台到最后一个种植平台,其高度依次增大,后墙紧贴最后一个种植平台的后侧面,后侧面远离其它种植平台,后墙的高度大于最后一个种植平台的高度;每个种植平台上方分别设有棚架,每个棚架上均盖有棚体,最后一个种植平台、其上方的棚体以及后墙共同围成封闭的棚室空间,其它每个种植平台、其上方的棚体以及与其相邻并高于其高度的种植平台共同围成封闭的棚室空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在土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扩大种植面积,并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结构简单,且适合用于生态农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植物种植大棚
,尤其是涉及一种阶梯式种植大棚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我国可耕种的土地越来越少,为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现代化农业的发展速度,急需能够节省土地的农用设施。在土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扩大种植面积,并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土地资源紧缺及可利用能源匮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阶梯式种植大棚,尤其适合用于可持续发展农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阶梯式种植大棚,包括阶梯式种植床、后墙、棚架和棚体,所述阶梯式种植床包括两个以上的种植平台,从第一个所述种植平台到最后一个所述种植平台,其高度依次增大,所述后墙紧贴所述最后一个种植平台的后侧面,所述后侧面远离其它所述种植平台,所述后墙的高度大于所述最后一个种植平台的高度;每个所述种植平台上方分别设有所述棚架,每个所述棚架上均盖有所述棚体,所述最后一个种植平台、其上方的所述棚体以及后墙共同围成封闭的棚室空间,其它每个所述种植平台、其上方的所述棚体以及与其相邻并高于其高度的种植平台共同围成封闭的棚室空间。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所述阶梯式种植床包括两个或三个种植平台。相邻的两个所述种植平台的高度差为3米。所述后墙与所述最后一个种植平台的高度差为3米。相邻的两个所述棚体的距离为1-2米。所述后墙截面的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直角梯形的上底长度为1-2米,下底长度为7-11米;每个所述种植平台沿所述下底所在直线方向上的长度均为8-10米。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在土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扩大种植面积,并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结构简单,且适合用于生态农场。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两个种植平台的阶梯式种植大棚结构图图2是具有三个种植平台的阶梯式种植大棚结构图图3是具有阶梯式种植大棚的农场的布局图图中:1、后墙2、棚架3、棚体4、棚室空间 5、种植平台 6、大棚区7、太阳能板区 8、农户9、配电室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阶梯式种植大棚,包括阶梯式种植床、后墙1、棚架2和棚体3,阶梯式种植床包括两个种植平台5,两个种植平台5间的高度差为3米,后墙I紧贴较高种植平台的后侧面,后侧面远离较低种植平台,后墙I与较高种植平台的高度高度差为3米,每个种植平台5上方分别设有棚架2,每个棚架2上均盖有棚体3,较高种植平台、其上方的棚体3和后墙I共同围成封闭的棚室空间4,较低种植平台、其上方的棚体3和较高种植平台共同围成封闭的棚室空间4,两个棚体3之间的距离为1.2米。后墙I截面的形状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上底长度为1.2米,下底长度为7.2米;每个种植平台5沿 下底所在直线方向上的长度均为9.7米。实施例2:一种阶梯式种植大棚,与实施例1所述的阶梯式种植大棚相比,区别仅在于每个种植平台5沿下底所在直线方向上的长度均为8.7米。实施例3:如图2所示,一种阶梯式种植大棚,包括阶梯式种植床、后墙1、棚架2和棚体3,阶梯式种植床包括三个种植平台5,从第一个种植平台到最后一个种植平台,其高度依次增大,相邻的两个种植平台的高度差为3米;后墙I紧贴最后一个种植平台的后侧面,后侧面远离其它种植平台,后墙I与最后一个种植平台的高度差为3米,每个种植平台5上方分别设有棚架2,每个棚架2上均设有棚体3,最后一个种植平台、其上方的棚体3和后墙I共同围成封闭的棚室空间4,其它每个种植平台、其上方的棚体3及与其相邻且高于其高度的种植平台共同围成封闭的棚室空间4,相邻棚体3之间的距离为1.2米。后墙I截面的形状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上底长度为1.2米,下底长度为10.2米;每个种植平台5沿下底所在直线方向上的长度均为9.7米。实施例4:一种阶梯式种植大棚,与实施例3中所述的阶梯式种植大棚相比,区别仅在于每个种植平台5沿下底所在直线方向上的长度均为8.7米。建造实施例1-4中所述阶梯式种植床的方法为:通过施工挖掘的方式形成低于地面的种植平台,并将挖掘出的土壤用于建造高于所述地面的种植平台或所述后墙I。如图3所示,农场包括大棚区6、太阳能板区7、农户8和配电室9,太阳能板区7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配电室9为农户8供电,将实施例1-4所述的阶梯式种植大棚中的一种或多种集中设置在大棚区6,分布在太阳能板区7的太阳能板通过杆状支架设置在土地上,太阳能板下方的大片空地用于养殖牲畜。相同面积的不具有阶梯式种植大棚的农场,与具有阶梯式种植大棚的农场相比,在具有相同农作物产量的情况下,没有地方集中安置农户,且太阳能板仅能分布在每个大棚之间,数量少、发电量少且不能集中分布,故不能养殖牲畜。以上对本技术的四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阶梯式种植大棚,包括阶梯式种植床、后墙、棚架和棚体,所述阶梯式种植床包括两个以上的种植平台,从第一个所述种植平台到最后一个所述种植平台,其高度依次增大,所述后墙紧贴所述最后一个种植平台的后侧面,所述后侧面远离其它所述种植平台,所述后墙的高度大于所述最后一个种植平台的高度; 每个所述种植平台上方分别设有所述棚架,每个所述棚架上均盖有所述棚体,所述最后一个种植平台、其上方的所述棚体以及后墙共同围成封闭的棚室空间,其它每个所述种植平台、其上方的所述棚体以及与其相邻并高于其高度的种植平台共同围成封闭的棚室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式种植床包括两个或二个种植平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种植平台的高度差为3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墙与所述最后一个种植平台的高度差为3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棚体的距离为1-2米。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阶梯式种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墙截面的形状为直角梯形,所述直角梯形的上底长度为1-2米,下底长度为7-11米;每个所述种植平台沿所述下底所在直线方向上的长度均为8-10米。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阶梯式种植大棚,包括阶梯式种植床、后墙、棚架和棚体,阶梯式种植床包括两个以上的种植平台,从第一个种植平台到最后一个种植平台,其高度依次增大,后墙紧贴最后一个种植平台的后侧面,后侧面远离其它种植平台,后墙的高度大于最后一个种植平台的高度;每个种植平台上方分别设有棚架,每个棚架上均盖有棚体,最后一个种植平台、其上方的棚体以及后墙共同围成封闭的棚室空间,其它每个种植平台、其上方的棚体以及与其相邻并高于其高度的种植平台共同围成封闭的棚室空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得在土地面积不增加的情况下扩大种植面积,并能够充分利用太阳能。结构简单,且适合用于生态农场。文档编号A01G9/14GK203040289SQ2012206418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8日专利技术者沈浩平 申请人:天津市环欧半导体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阶梯式种植大棚,包括阶梯式种植床、后墙、棚架和棚体,所述阶梯式种植床包括两个以上的种植平台,从第一个所述种植平台到最后一个所述种植平台,其高度依次增大,所述后墙紧贴所述最后一个种植平台的后侧面,所述后侧面远离其它所述种植平台,所述后墙的高度大于所述最后一个种植平台的高度;每个所述种植平台上方分别设有所述棚架,每个所述棚架上均盖有所述棚体,所述最后一个种植平台、其上方的所述棚体以及后墙共同围成封闭的棚室空间,其它每个所述种植平台、其上方的所述棚体以及与其相邻并高于其高度的种植平台共同围成封闭的棚室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浩平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环欧半导体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