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化肥领域,特别是一种聚合氨基酸盐含锌尿素,包括聚天门冬氨酸盐、L-天门冬氨酸锌和尿素这三种有效成分,且所述三种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8%~0.20%、0.10%~0.30%和99.50~99.82%,本发明专利技术能解决作物对现有的尿素和锌吸收少,利用率的问题,并且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化肥领域,特别是。
技术介绍
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我国农业生产中化肥投入不断增加。在农业生产直接投入费用中,化肥支出比重已从1978年的29%增长到2006年的40%。这其中,氮肥特别是尿素的施用量逐年提高,2006年三种粮食(稻谷、小麦、玉米)生产平均化肥施入量(折纯,下同)为20.96Kg,其中氮肥占到一半,而氮肥中超过70%为尿素(以上数据来源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编印《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7》)。尿素已成为当之无愧的“当家肥”,并成为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尿素施入土壤后,经脲酶分解仅需1-10天,便分解转化成氨和铵,其中约有50%左右以气态氨挥发掉,另有50%左右的铵被土壤胶体颗粒所吸附,其中部分被植物吸收,另外部分经硝化酶的作用转化为硝态氨,溶于水中,除部分被作物吸收外,其余随水而流失,当淋溶到缺氧的土壤下层,经硝酸还原酶的作用转化成亚硝酸污染水。因为,尿素的肥效期只有45-60天,利用率只有30-35%,其余氨素因挥发、淋溶而流失,并污染环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缓效、长效尿素应运而生。但是这些类型的尿素都是追求减缓其在土壤的水中溶解速度,达到尿素缓慢释放的目的,或是借助尿酶抑制剂、硝化酶抑制剂,达到减缓尿素分解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以下不足:其一,这些新型尿素产品更多的还是在强调养分的缓慢释放及分解,以降低氮肥的流失,而较少考虑到通过强化作物在相对低的养分环境下,通过养分富集并强化作物的根使其有较强养份吸收能力,来达到提高氮利用率的目的;其二,根据平衡施肥理论,微量元素的施入与有效吸收对促进植物充分利用大量元素 特别是氮素的吸收利用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后者,在目前的研究中均没有论及。从我国土壤中微量元素盈亏情况和主要农作物品种对微量元素实际需求出发,锌元素应该成为首选。锌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它在植物体内有多方面的生理作用。包括:(a)锌是作物体内碳酸酐酶等一些酶的重要组成成分,能增强作物的光合作用;(b)锌有利于吲哚乙酸等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合成;(C)锌对植物体内碳、氮代谢产生重要影响;(d)锌直接影响植物体内叶绿体的合成;(e)锌对花蕾等生殖器官的发育也有影响。正因为微量元素锌有如此重要的生理作用,所以增施锌肥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增强抗性、提高作物经济产量,并且已经受到关注。目前的锌肥产品主要是添加了无机锌,由于锌的特殊性,还存在作物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中国专利(ZL200810117094.5)公布了一种含锌增效尿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是由聚该尿素是由聚天门冬氨酸螯合锌和聚天门冬氨酸螯合钾混合水溶液与熔融状态的尿素混合脱水并造粒得到的产物。该专利技术中,锌元素的获取是通过将机锌加入尿素中,有机锌肥能够促进作物生长发育、促进植物的根大量吸收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养份,满足作物生长发育的有效需求;此进程进一步强化了作物的根对养份的吸收,特别是对氮素的吸收。聚天门冬氨酸螯合钾可在土壤中螯合养分、输送养分、将养分富集在根的周围,强化作物对养分的吸收,达到提氮利用率的问题。该产品虽然能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尿素和锌对作物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但是存在以下问题:; 1.制备工艺复杂,能源消耗大,特别是聚天门冬氨酸螯合锌,需要经过高温聚合反应而成,该反应需要大量的热能; 2.成本高,由于该专利技术中的聚天门冬氨酸螯合锌和聚天门冬氨酸螯合钾的制备成本均较高,从而导致最终产品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作物对该尿素和锌利用率高,并且制备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聚合氨基酸盐含锌尿素,包括聚天门冬氨酸盐、L-天门冬氨酸锌和尿素这三种有效成分,且所述三种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8% 0.20%,0.1% 0.30%和96.0 98.2%ο所述聚天门冬氨酸盐为聚天门冬氨酸纳。所述聚天门冬 氨酸盐、L-天门冬氨酸锌的优选比例为:1:1 1:2。聚合氨基酸盐含锌尿素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聚天门冬氨酸盐的水溶液与L-天门冬氨酸锌的水溶液按比例混合,搅拌均匀后即为聚天门冬氨酸盐含锌水溶液,该混合水溶液中活性组分总含量为25 65% ; b.将步骤a中的聚天门冬氨酸盐含锌水溶液用定量泵打入造粒塔前的蒸发器中与熔融的尿素均匀混合,混合均匀后,进入造粒塔造粒。进一步,所述聚天门冬氨酸纳的水溶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聚琥珀酰亚胺和氢氧化钠在水中常压、60°C至90°C条件下反应,直至聚琥珀酰亚胺全部溶解,调整pH值6至8。所述L-天门冬氨酸锌的水溶液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将高纯度氧化锌和L-天门冬氨酸加入到水中,搅拌并将加热到70°C至95°C进行螯合反应,反应0.5至4小时,直至反应物澄清透明无悬浮物;待反应液冷却后,加入少量氨水或碳铵。所述熔融尿素与所述混合水溶液的混合比例为:1000:3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用认为高分子螯合态的锌盐作为锌元素的供应物对农作物效果比低分子螯合态锌盐好的偏见,采用小分子的L-天门冬氨酸锌来作为微量元素锌的补充剂,经过试验证明,L-天门冬氨酸锌与聚天门冬氨酸锌相比,同样具备水溶态、稳定性高、吸收率高等特点。但因聚天门冬氨酸锌需在无水的L-天门冬氨酸锌高温条件下实施脱水缩聚反应,由此带来较高的能源消耗和成本上升。无疑,直接把L-天门冬氨酸锌作为锌元素添加到尿素中,成本优势更为明显; 2.生产工艺流程得到简化,设备投资更为节约:原有工艺路线需制备聚天门冬氨酸锌,不仅需要将L-天门冬氨酸锌盐水溶液进行干燥脱水,还要进一步在170-210°C高温条件下进行脱水缩聚反应1-5小时,方可制备相应产品。反应流程长,反应条件苛刻,相应的设备投资较高,且对能源消耗、工艺操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本专利技术所提方案可大大简化工艺流程,节约投资,生产操作更为方便,降低了能源消耗,提高了生产效率; 3.有效降低了成本:经过大田试验证明,聚天门冬氨酸钾与聚天门冬氨酸钠在提高肥料利用率方面并无明显差异,但在制备过程中,聚天门冬氨酸钠需采用氢氧化钠做原材料,聚天门冬氨酸钾需采用氢氧化钠做原材料,相比氢氧化钾,氢氧化钠在成本上具有明显优势,商购99%氢氧化钠为3300元/吨,90%氢氧化钾为7800元/吨,可使成本降低相比较成本降低了 12% ;L-天门冬氨酸锌与聚天门冬氨酸锌相比,前者制备工艺明显简单,且无需高温加热缩聚,能源成本和设备成本明显减少,因此其最终产品的成本与现有技术产品相比具有绝对的优势。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一、一种聚合氨基酸盐含锌尿素的制备 (1)聚天门冬氨酸钠水溶液的制备将178千克(分子量大于5000)的聚琥珀酰亚胺(商购)室温条件下加入到748千克水中,在搅拌条件下逐渐加入73千克纯度大于99%的固体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将温度控制在70-90°C之间,直到聚琥珀酰亚胺全部溶解,调整溶液PH值在7左右,过滤后可得到透明棕红色聚天门冬氨酸钠水溶液1000千克。含有聚天门冬氨酸钠浓度25.1% ; (2)L-天门冬氨酸锌水溶液的制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聚合氨基酸盐含锌尿素,其特征在于,包括聚天门冬氨酸盐、L?天门冬氨酸锌和尿素这三种有效成分,且所述三种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0.08%~0.20%、0.10%~0.30%和99.50~99.8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刚,吴廷国,张岳聪,董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嘉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