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02419 阅读:1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0 22:58
一种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能量回收装置包括:能量回收装置主体,作为回收能量的容器,内部装有水封液;若干热源管道,连通能量回收装置主体与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蒸汽产生部,且热源管道的一部分位于能量回收装置主体内,位于能量回收装置主体内的热源管道部分设置有若干孔洞,孔洞位于水封液下,将蒸汽中的热能转移到水封液中;水封液控制系统,包括:补充水管道、输送水管道以及水封液液位控制组件,其中,补充水管道的一端与输送水管道的一端分别连接能量回收装置主体,分别用以补充水封液以及将已吸收热能的水封液排出利用;水封液液位控制组件设置在能量回收装置主体上,用以控制水封液在一预设液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环保、节能的理念也越加重视。目前城市生活污水排放已是城市水的主要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是当前和今后城市节水和城市水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我们要把处理生活污水设施的建设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而且是急不可待的事情。污水处理之后往往会产生大量的污泥,经过现有的污泥热水解处理系统处理的污泥(含水率在80%及以下),其在进入热水解系统之前,为了提高热水解效率、减少处理时间,需要进行预处理。预处理的步骤如下:首先利用热水解的余压、余热,给高干度的污泥预热;其次,为了提高污泥热水解系统的传热效率,对污泥进行稀化、浆化处理,然而,在此过程中仍有部分的热能以蒸汽的形式逸出,并且处理过程中还会产生挥发性异味,影响周边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通过用水封液来吸收逸出蒸汽以及残余蒸汽(二次蒸汽)的热量来稀释污泥,有效降低能耗,节约了成本。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包括热水解罐、预处理系统以及贮泥罐,能量回收装置包括: 能量回收装置主体,作为回收能量的容器,内部装有水封液; 若干热源管道,连通能量回收装置主体与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蒸汽产生部,且热源管道的一部分位于能量回收装置主体内,位于能量回收装置主体内的热源管道部分设置有若干孔洞,孔洞位于水封液下,将蒸汽中的热能转移到水封液中; 水封液控制系统,包括:补充水管道、输送水管道以及水封液液位控制组件,其中,补充水管道的一端与输送水管道的一端分别连接能量回收装置主体,分别用以补充水封液以及将已吸收热能的水封液排出利用;水封液液位控制组件设置在能量回收装置主体上,用以控制水封液在一预设液位。较佳的,水封液液位控制组件包括气动阀门与浮球阀,气动阀门设置在补充水管道上,浮球阀设置在能量回收装置主体内,气动阀门与浮球阀串联,用以控制补充水管道的进水量。较佳的,水封液液位控制组件包括调节阀,设置在输送水管道上,输送水管道的另一端连接至一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贮泥灌,调节阀根据贮泥灌内污泥的进泥量控制稀释比例。较佳的,若干热源管道包括: 第一热源管道,第一热源管道的一端连接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预处理系统,用以回收预处理系统的逸出蒸汽; 第二热源管道,第二热源管道的一端连接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热水解罐,用以回收热水解罐的残余蒸汽。较佳的,还包括异味气体回收管,连通在能量回收装置主体的上端,用以回收处理异味气体。较佳的,水封液的最低液位大于等于200毫米,水封液的最高液位大于等于600毫米。较佳的,水封液液位控制组件包括一溢流管,连通在水封液的最高液位处。较佳的,溢流管为一水封溢流管,水封溢流管的水封高度大于水封液的最低液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2为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请参考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包括:能量回收装置主体1,作为回收能量的容器,内部装有水封液;若干热源管道,例如第一热源管道71以及第二热源管道72,连通能量回收装置主体I和一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蒸汽产生部,位于能量回收装置主体I内部的热源管道上设置有若干孔洞73,孔洞73位于水封液下,通过孔洞73将蒸汽中的热能转移到水封液中;水封液控制系统,包括:补充水管道2、输送水管道4,连通在能量回收装置主体I上,分别用以补充水封液以及将已吸收热能的水封液排出利用;水封液液位控制组件,设置在能量回收装置主体上,用以控制水封液在一预设的液位范围。为了确保能量回收装置运行过程中水封液的水量/水位变化不影响吸热效率,设置了水封液的最低液位h1、水封液的的最高液位h3以及最低液位hi与最高液位h3之间的常液位h2,其中,最低液位hi大于等于200晕米,水封液的的最闻液位h3大于等于600毫米。本专利技术在此并不做限制,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最低和最高液位。高出最高液位的水封液采用溢流管导出。具体地,第一热源管道71的外部端连接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预处理系统,用以回收预处理系统的逸出蒸汽;第二热源管道72的外部端连接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热水解罐,用以回收热水解罐的残余蒸汽。水封液液位控制组件采用气动阀门81与浮球阀6,气动阀门81设置在补充水管道2上,浮球阀6设置在能量回收装置主体I内,气动阀门81与浮球阀6串联,形成二级控制,用以控制补充水管道的进水量。同时还可采用调节阀82,设置在输送水管道5上,通过泵91排出水封液,输送水管道5的外部端连接至一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贮泥灌,调节阀82根据贮泥灌内污泥的进泥量变化控制输送已吸收热量的水封液量来控制稀释比例。贮泥灌内污泥的进泥量变化可以通过在进泥管路上设置流量计取得,本专利技术在此不做限制。由于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所产生的蒸汽中夹杂挥发性的异味气体,因此,在本实施例中还采用了异味气体回收管3,连通在能量回收装置主体I的上端,外部端连接气体处理设备,用以回收处理异味气体。同时,溢流管设计为一个水封溢流管4,水封溢流管4的水封高度大于水封液的最低液位hl,防止异味气体从溢流管逸出。在高液位下,关闭阀门83,打开泵92导出多余的水封液,在低液位下,打开阀门83,关闭泵92补充水封液,使水封溢流管4的水封段实现水封。经过测试,设计水封溢流管4的水封高度大于水封液的最低液位,达到防止挥发性异味气体逸出的目的。此设计是针对本实施例所做的较佳设计,本专利技术并不以此为限,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改变设计。为了便于技术人员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提供一本专利技术在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中的应用。请参考图2,通常的,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包括:锅炉房、热水解罐、预处理系统、贮泥罐,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结构和原理是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本专利技术在此不对其做详细说明。贮泥罐向预处理系统中进泥,预处理系统对污泥进行加热和浆化,并将预处理后的污泥送入热水解罐,通过锅炉房提供的蒸汽进行热水解。在此过程中,热水解罐、预处理系统中会有多余的蒸汽残留或逸出。能量回收装置即图中的虚线框部分,本专利技术的通过将能量回收装置的热源管道71、72分别连接在热水解罐上回收残余蒸汽(二次蒸汽),以及连接在预处理系统上回收逸出蒸汽,将蒸汽中的热能转换到能量回收装置的水封液中吸收,最后将水封液导入贮泥罐中提前加热和稀释污泥,改善输送污泥的水利条件,节约了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功耗,降低处理成本。针对上述内容,技 术人员可在贮泥罐的进泥管路上设置进泥流量计,通过进泥流量计与调节阀82的组合控制水封液的导出量,以控制稀释比例。以上公开的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但本申请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所述污泥热水解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能量回收装置,所述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包括热水解罐、预处理系统以及贮泥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回收装置包括:能量回收装置主体,作为回收能量的容器,内部装有水封液;若干热源管道,连通所述能量回收装置主体与所述污泥热水解预处理系统的蒸汽产生部,且所述热源管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能量回收装置主体内,位于所述能量回收装置主体内的所述热源管道部分设置有若干孔洞,所述孔洞位于所述水封液下,将蒸汽中的热能转移到所述水封液中;水封液控制系统,包括:补充水管道、输送水管道以及水封液液位控制组件,其中,所述补充水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输送水管道的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能量回收装置主体,分别用以补充所述水封液以及将已吸收热能的水封液排出利用;所述水封液液位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能量回收装置主体上,用以控制所述水封液在一预设液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晓虎薛勇刚曹达文李平顾国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同济普兰德生物质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