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山药试管零余子快速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899403 阅读:3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0 16:32
一种蕲山药试管零余子快速繁殖方法,以通过茎尖组织培养获得的蕲山药脱毒试管苗为外植体,以改良的MS为培养基,该培养基中NH4NO3质量含量为MS培养基的1/4~3/4,同时添加BA、NAA、蔗糖、琼脂和活性炭,调节pH,置于半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在光照时数12h/d,光照强度2500lux,培养温度25±2℃下诱导、培养蕲山药试管零余子。用带3~4片叶且去掉顶芽的蕲山药无根脱毒试管苗为外植体,直接接种于试管零余子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周期10w,试管零余子诱导率93%以上,零余子发生个数达3.69个/株,每年生产4~5次,可工厂化生产。本方法能改善品质、保持种的纯度,克服大田生产零余子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蕲山药试管零余子的快速繁殖方法,旨在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实现蕲山药零余子的规模化生产。属于生物工程和农业生物

技术介绍
医圣李时珍故里湖北省蕲春县山药种植历史悠久,蕲山药(DioscoreaeOppositae “Qi ”)是以蕲春县为原产地的鄂东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山药优良地方种,为《本草纲目》所推崇。仅在蕲春县蕲山药的常年种植面积就超过2000hm2,年产山药逾7 X 104t,已经成为当地政府重点扶持的农业特色支柱产业,2012年申报了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目前,蕲山药主要采用无性繁殖方式进行繁育,所用的营养器官有栽子、块茎和零余子。各种营养器官繁育蕲山药的优势和缺点都十分明显,例如,用栽子繁育可以直接栽种,出苗整齐,长势旺,山药产量高、卖相好,但工作量大、成本高,不适合大面积生产,且连续栽种3 4年后,顶芽退化严重,产量大幅下降;用块茎切段繁育连续栽种不易退化,有利于种性的保持,但用种量大,块茎分割费工费时,成本高,且出芽时间长,早春遇上阴雨天然气,烂种、死苗时有发生,影响产量和品质;用零余子繁育能够大量节省种薯,省时省工,但生产周期较长,且连续多年播种零余子后种质出现严重退化。因此,寻找一种合理的繁育方式一直是蕲山药生产上的一道难题。2010年以来,申请人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蕲山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了大量的蕲山药种苗,并申请了国家专利技术专利“蕲山药组培育苗方法”(专利申请号:201110451511.1)。虽然采用组织培养技术繁育蕲山药种苗,不仅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单株,而且可以改善品质,保持蕲山药种的纯度,但由于受技术条件的限制和传统用种习惯的影响,目前无法在农户中大面积推广。生产实践中,农户通常 采用块茎和零余子交替繁育,以维持蕲山药的种性不被退化。零余子是山药的叶腋处长出的珠芽(俗称为气生块茎),大田条件下一般在山药收获期采摘零余子。由于零余子的形成影响地下块茎的产量,为了提高产量和保证山药的品质,农户习惯于用“疏芽”的方式去掉零余子,使得零余子的数量和品质都不能满足生产上的需要,以致影响块茎与零余子交替繁育的保种效果。由于在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解决蕲山药零余子的人工诱导条件和试管零余子的生产等问题,因此,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规模化生产蕲山药零余子,对于解决蕲山药生产上零余子的实际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建立一种蕲山药试管零余子的快速繁殖方法,实现人工规模化生产蕲山药零余子,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种蕲山药试管零余子的繁殖方法,以通过茎尖组织培养获得的蕲山药脱毒试管苗为外植体,以改良的MS培养基为培养基,该培养基中NH4NO3含量为MS培养基的1/4 3/4,同时添加BA (细胞分裂素)1.0mg/L、NAA(是萘乙酸,为生长素的一种)0.5mg/L、蔗糖80.0g/L、琼脂4.5g/L、活性炭0.5g/L,调节pH为5.8 6.0,置于半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在光照时数12h/d、光照强度25001UX、培养温度25±2°C,培养蕲山药试管零余子按照所述的蕲山药试管零余子的繁殖方法,用带3 4片叶且去掉顶芽的蕲山药无根脱毒试管苗为外植体,直接接种于试管零余子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周期为10w,试管零余子诱导率达93%以上,零余子发生个数达3.69个/株,每年生产4 5次。从上述操作步骤可以看出,与传统的大田生产零余子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蕲山药试管零余子繁殖方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由于采用蕲山药脱毒试管苗繁殖零余子,不仅可以选择优良性状的单株,而且可以改善品质,保持种的纯度,因此,可以克服大田生产零余子存在的不足;同时,本专利技术将生产周期从大田生产的I年,缩短为10W,每年可生产4 5次。采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可进行蕲山药试管零余子工厂化生产,单位面积培养室可年产零余子11 15万个(见表1),可节省大量人工和土地,成本较低,生产效率较高。表I 2012年蕲山药试管零余子生产效率统计权利要求1.一种蕲山药试管零余子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通过茎尖组织培养获得的蕲山药脱毒试管苗为外植体,以改良的MS培养基为培养基,该培养基中NH4NO3含量为MS培养基的1/4 3/4,同时添加植物生长物质BAl.0mg/L、NAA0.5mg/L、鹿糖80.0g/L、琼脂4.5g/L、活性炭0.5g/L,调节pH为5.8 6.0,置于半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在光照时数12h/d,光照强度25001UX,培养温度25±2°C条件下诱导、培养蕲山药试管零余子。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蕲山药试管零余子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用带3 4片叶且去掉顶芽的蕲山药无根脱毒试管苗为外植体,直接接种于试管零余子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周期为10w,试管零余子诱导率达93%以上,零余子发生个数达3.69个/株,每年生产4 5次。全文摘要一种,以通过茎尖组织培养获得的蕲山药脱毒试管苗为外植体,以改良的MS为培养基,该培养基中NH4NO3质量含量为MS培养基的1/4~3/4,同时添加BA、NAA、蔗糖、琼脂和活性炭,调节pH,置于半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在光照时数12h/d,光照强度2500lux,培养温度25±2℃下诱导、培养蕲山药试管零余子。用带3~4片叶且去掉顶芽的蕲山药无根脱毒试管苗为外植体,直接接种于试管零余子诱导培养基上,培养周期10w,试管零余子诱导率93%以上,零余子发生个数达3.69个/株,每年生产4~5次,可工厂化生产。本方法能改善品质、保持种的纯度,克服大田生产零余子存在的不足。文档编号A01H4/00GK103190342SQ20131003103公开日2013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8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8日专利技术者康薇, 郑进 申请人:湖北理工学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蕲山药试管零余子的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以通过茎尖组织培养获得的蕲山药脱毒试管苗为外植体,以改良的MS培养基为培养基,该培养基中NH4NO3含量为MS培养基的1/4~3/4,同时添加植物生长物质BA1.0mg/L、NAA0.5mg/L、蔗糖80.0g/L、琼脂4.5g/L、活性炭0.5g/L,调节pH为5.8~6.0,置于半固体培养基上培养;在光照时数12h/d,光照强度2500lux,培养温度25±2℃条件下诱导、培养蕲山药试管零余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薇郑进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