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输入滤波器的低纹波输出的DC-DC电源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98771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9 01: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输入滤波器的低纹波输出的DC-DC电源模块,包括EMI滤波器,EMI滤波器与功率变换电路连接,功率变换电路与整流滤波电路连接,功率变换电路还与PWM控制电路连接,PWM控制电路与隔离采样电路连接,EMI滤波器通过供电电路与PWM控制电路连接。解决了传统的DC-DC模块输入输出干扰大的问题。可广泛的应用于对输入EMI有要求,光电检测、数模转换等精密电路的供电需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源模块
,涉及一种带输入滤波器的低纹波输出的DC-DC电源模块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技术中,DC-DC电源模块已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系统中。一般电源设计中为了设计与应用的标准化,对小功率的板级DC-DC电源通常采取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并且在工业以及军用领域就其外形封装,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功率形成了各自的行业规范。采用标准化的DC-DC电源模块搭建系统的板级电源,对提高系统电源设计的标准化,规范化带来了极大地好处。但在具体的实践应用中,由于体积以及外形封装的限制,为提高电源的效率与降低电源的体积,DC-DC模块通常采用开关模式工作,这就造成了较大的干扰。鉴于DC-DC模块的体积限制,无法采取在输入端加EMI滤波器的方法解决输入的电磁干扰(EMI)问题。同时DC-DC的开关模式工作会在电源的输出产生较大的尖峰噪声,对光电检测、数模转换等精密电路有较大的干扰,影响其使用,必须采取额外的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输入滤波器的低输出纹波DC-DC电源模块,解决了传统的DC-DC模块输入输出干扰大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输入滤波器的低纹波输出的DC-DC电源模块,包括EMI滤波器,EMI滤波器与功率变换电路连接,功率变换电路与整流滤波电路连接,功率变换电路还与PWM控制电路连接,PWM控制电路与隔离采样电路连接,EMI滤波器通过供电电路与PWM控制电路连接。本技术的特征还在于,EMI滤波器由电容Cl、电容C23、电感L1、电容C2、电容C22、电感L2、电容C3、电容Cy组成;电源正极分别与电容Cl、电容C23、电感LI的一端连接,电容Cl与电容C23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y接地;电感LI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电容C22、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3接地,电容C2、电容C22的另一端直接接地;功率变换电路由变压器Tl、场效应管V1、电容C4、电阻R8、电阻R6、场效应管V2、电容C5、电阻R9、电阻R7、电阻RlO组成;变压器Tl与电容C4相连,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阻R8相连,电阻R8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Vl与电阻R10、电阻R5、场效应管V2相连;电阻RlO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Vl与电阻R6相连,场效应管V2与电阻R7相连,变压器Tl分别与场效应管V2、电容C5的一端相连;电容C5的另一端与电阻R9相连,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变压器Tl与电感L2输出相连;变压器Tl输出接地;整流滤波电路由二极管V6、电感L3、电容C16、电容C14、电感L4、电容C15、电容C17、电容C21组成;变压器Tl依次连接二极管V6、电感L3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6、电容C14、电感L4的一端,电容C16、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5、电容C17、电容C21的一端,电容C15、电容C17、电容C21的另一端接地;隔离采样电路由光耦U2、电阻R20、电阻R21、电容C20、电容C18、电阻R15、电阻R18、电压基准U3组成;光耦U2 —端分别与电阻R20、电阻R21、电容C20、电压基准U3 —端连接,电阻R20、电阻R21的另一端与电感L4的输入端连接,电压基准U3另一端接地;电容C20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8、电阻R18、电阻R15的一端,电容C18、电阻R18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电感L4的输出端连接;PWM控制电路由电容Cl 1、PWM控制器U1、电阻R4、电容C9、电容C10、电阻R2、电容C7、电容C12、电阻R5组成;PWM控制器Ul分别与电容C11、电阻R4、电容C9、电容C10、电阻R2、电容C12、电阻R5的一端连接,PWM控制器Ul还分别电阻R7、电阻R6连接,电阻R4、电容C9、电容C10、电容C12的另一端直接接地,PWM控制器Ul两个输出管脚直接接地,电阻R2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7接地,电阻R5的另一端连接RlO输入端;供电电路由场效应管V3、电容C6、电容C8、电阻R1、二极管V4、二极管V5组成;场效应管V3分别与电容C6、电容C8、PWM控制器Ul相连,电容C6、电容C8的另一端与二极管V5相连接地;二极管V5的另一端分别与场效应管V3、二极管V4、电阻Rl的一端相连;电阻Rl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V3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传统的DC-DC模块输入输出干扰大的问题,满足国军标GJB151A-97之CE102要求,设计的低输出纹波噪声的DC-DC电源模块,可广泛的应用于对输入EMI有要求,光电检测、数模转换等精密电路的供电需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低输出纹波DC-DC模块的电路结构框图。图2是本技术低输出纹波DC-DC模块的电路图。图3是本技术CE102的测试图。图中,1.EMI滤波器,2.功率变换电路,3.整流滤波电路,4.隔离采样电路,5.PWM控制电路,6.供电电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带输入滤波器的低输出纹波DC-DC模块,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BO滤波器1,EMI滤波器I与功率变换电路2连接,功率变换电路2与整流滤波电路3连接,功率变换电路2还与PWM控制电路5连接,PWM控制电路5与隔离采样电路4连接。EMI滤波器I通过供电电路6与PWM控制电路5连接。电路如图2所示,EMI滤波器1:由电容Cl、电容C23、电感L1、电容C2、电容C22、电感L2、电容C3、电容Cy组成。具体来说,电源正极分别与电容Cl、电容C23、电感LI的一端连接,电容Cl与电容C23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y接地;电感LI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2、电容C22、电感L2的一端,电感L2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3接地,电容C2、电容C22的另一端直接接地。功率变换电路2:由变压器Tl、场效应管V1、电容C4、电阻R8、电阻R6、场效应管V2、电容C5、电阻R9、电阻R7、电阻RlO组成。变压器Tl与电容C4相连,电容C4的另一端与电阻R8相连,电阻R8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Vl与电阻RIO、R5、场效应管V2相连;电阻RlO另一端接地;场效应管Vl与电阻R6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与P丽控制电路5的PWM控制器Ul相连;场效应管V2与电阻R7相连,电阻R7的另一端与PWM控制器Ul相连;变压器Tl分别与场效应管V2、电容C5的一端相连;电容C5的另一端与电阻R9相连,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变压器Tl与电感L2输出相连;变压器Tl与整流滤波电路3的二极管V6相连;变压器Tl输出接地。整流滤波电路3:由二极管V6、电感L3、电容C16、电容C14、电感L4、电容C15、电容C17、电容C21组成。具体来说,变压器Tl依次连接二极管V6、电感L3的一端,电感L3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6、电容C14、电感L4的一端,电容C16、电容C14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电容C15、电容C17、电容C21的一端,电容C15、电容C17、电容C21的另一端接地。隔离采样电路4:由光耦U2、电阻R20、电阻R21、电容C20、电容C18、电阻R15、电阻R18、电压基准U3组成。具体来说,光耦U2—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输入滤波器的低纹波输出的DC?DC电源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EMI滤波器(1),EMI滤波器(1)与功率变换电路(2)连接,功率变换电路(2)与整流滤波电路(3)连接,所述功率变换电路(2)还与PWM控制电路(5)连接,PWM控制电路(5)与隔离采样电路(4)连接,所述EMI滤波器(1)通过供电电路(6)与PWM控制电路(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伟京电子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