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自动化生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89870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9 01: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子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转轴压入机、端板压入装置、换向器压入装置、插纸机、控制装置;转轴压入机设置在端板压入装置前方,端板压入装置,包括端板压入机构、转轴旋转固定机构;两个端板压入机构对称的设置在转轴旋转固定机构的两侧;换向器压入装置,包括换向器导料机构、换向器压入机构、转轴旋转固定机构、支撑座;换向器导料机构的运动行程末端正好对应换向器压入机构的运动行程开始端,换向器压入机构的运动行程末端则对应转轴旋转固定机构的运动行程末端,该行程末端下方为支撑座;控制装置与上述各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解决目前精确的将端板、换向器精确的安装在转轴上及减少设备占地面积的技术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生产微电机转子的自动化系统。
技术介绍
微电机上的转子包括转轴、铁芯组、端板、换向器、绝缘片等部件,目前生产转子存在人工及自动生产方式。人工方式是将铁芯组、端板、换向器、绝缘片等部件依次通过挤压机挤入到转轴上,由于铁芯组、端板、换向器、绝缘片之间的位置有要求不能随便放置,使得人工方式制作出的转子可能出现各部件位置不对应导致产品不合格。自动生产方式是设置一条较长的产品生产线,生产线旁边放置将铁芯组、端板、换向器、绝缘片等部件挤入到轴上的设备,这些设备先抓取轴,然后将相应的部件挤压到轴上,采用这种自动方式,其生产线较长,占地面积较大,而且整体投资成本也较大。其中,将端板压入到转轴上的方法大都是先将转子固定在固定座上,然后套上端板,接着使用挤压机将端板挤压到转轴上。采用上述方法耗时耗力,而且将端板安装在转轴上的精度无法得到保证。目前将换向器压入到转轴上的方法主要是先将转子固定在一个安装座上,接着套上一个换向器,最后使用一个挤压机将换向器压入到转轴上。采用上述方法挤压转轴很容易导致换向器与转轴及端板之间位置错位,而且采用人工操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不是很闻。目前将压好换向器的转轴送入插纸机主要是通过人工手工操作,操作耗时耗力,导致效率也不是很高,目前也存在一个利用机器手臂抓取转轴的,但这种机器是以一个支点为中心进行旋转,当机器一侧的换向器压入机与插纸机的操作台不在一个水平面上时,这样的机器由于不能调节支点就不能使用了,导致其实用性能比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子自动化生产系统,解决目前精确的将端板、换向器精确的安装在转轴上及减少设备占地面积的技术问题。转子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转轴压入机、端板压入装置、换向器压入装置、插纸机、控制装置;转轴压入机设置在端板压入装置前方,端板压入装置,包括端板压入机构、转轴旋转固定机构;两个端板压入机构对称的设置在转轴旋转固定机构的两侧;换向器压入装置,包括换向器导料机构、换向器压入机构、转轴旋转固定机构、支撑座;换向器导料机构的运动行程末端正好对应换向器压入机构的运动行程开始端,换向器压入机构的运动行程末端则对应转轴旋转固定机构的运动行程末端,该行程末端下方为支撑座;控制装置与上述各机构连接。所述端板压入机构,包括端板放置架、端板旋转抓取手臂、带动手臂水平运动的滑台、驱动滑台运动的气缸;端板放置架设置在端板旋转抓取手臂下方,端板旋转抓取手臂固定在滑台上,该滑台与气缸连接。所述端板压入装置还包括端板定位机构,该机构包括推动定位锁舌运动的直线往复运动式机构、固定在运动式机构上的使端板被精确定位防止其运动的定位锁舌;该锁舌顶端成与端板的“V”形槽对应的“V”形。所述端板压入装置还包括端板送料机构,该机构包括震动盘、输送导轨;该导轨一端连接震动盘,另一端连接端板压入机构的端板放置架,所述换向器压入机构还包括换向器送料机构,该机构包括震动盘、输送导轨;该导轨一端连接震动盘,另一端连接换向器导入机构的换向器放置架。所述换向器导料机构,包括气缸、滑台、抓取换向器的导料手臂、驱动手臂上下运动的手臂驱动装置;导料手臂固定在滑台上,该滑台与气缸连接,导料手臂的运动行程末端与换向器压入机构的运动行程开始端对应。所述换向器压入机构,包括气缸、压入手臂、滑台、压入机构支架;压入手臂与气缸连接,该手臂固定在滑台上,而滑台则对应的固定在压入机构支架上。所述换向器导料机构上在导料手臂运动行程末端还设有换向器定位机构,该机构包括分布在换向器一侧的棘爪及与其连接的气缸、以及位于换向器另一侧的定位导向块及与其连接的往复驱动装置。所述换向器导料机构在导料手臂运动行程开始端处还包括两块换向器挡片,这些挡片分别分布在换向器的两侧。所述转轴旋转固定机构,包括转轴旋转抓取手臂、安装座、能带动安装座水平运动的滑台、驱动滑台水平运动的气缸;转轴旋转抓取手臂固定在安装座上,该安装座固定在滑台上,该滑台与气缸连接。所述端板压入装置及换向器压入装置前方均设有转轴龙门送料机构,龙门直线抓取机构的运动行程末端正好对应这两个装置的转轴旋转固定机构的运动行程的开始端;该机构包括龙门支架、支架滑台、驱动该滑台水平运动的第一气缸、转轴垂直抓取手臂,驱动该手臂上下运动的第二气缸;支架滑台固定在龙门支架上,该滑台与第一气缸连接;第二气缸固定在支架滑台上,其顶端连接转轴垂直抓取手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端板压入到转轴的全过程均是采用机械操作,其工作效率高而且准确,减少了人力的使用。2、由于采用定位锁舌及直线往复运动式气缸,这样当端板刚好运动到端板放置架上的同时,气缸驱动定位锁舌朝端板方向运动,由于锁舌顶端成与端板“V”形槽对应的“V”形,这样就能填充端板“V”槽的整个空间使得端板被精确的定位住,当端板抓取手臂抓取端板将其压入转轴上时,端板正好处于正确的位置。3、由于换向器压入到转轴的全过程也均是机械操作,其工作效率高而且准确,减少了人力的使用,而且采用了换向器定位机构,从而保证换向器能够准确的压入到转轴上。附图说明图1是具体实施例中端板压入装置的示意图,该压入机未包括端板送料机构;图2是转轴送料机构的示意图;图3是转轴龙门送料机构的示意图;图4是转轴旋转固定机构的示意图;图5是端板压入机构的示意图;图6是端板送料机构的示意图;图7是将端板压入转轴后的示意图;图8是具体实施例中端板定位机构、端板放置架的示意图;图9是定位锁舌的示意图;图10是安装有端板的转轴的示意图;图11是震动盘的示意图;图12是具体实施例中换向器压入机构的示意图,图中未显示换向器送料机构;图13是换向器压入机构、换向器导料机构在一起的示意图;图14是换向器导料机构的示意图;图15是换向器送料机构的示意图;图16是安装有换向器的转轴的示意图;图17是换向器定位机构的示意图;图18是具体实施例中旋转支点可调的旋转送料装置的示意图;图19是图18中送料机构的另一侧示意图;图20是送料机构与换向器压入机及插纸机相互布置说明的示意图;图21是具体实施例中转子自动化生产系统的示意图;图中1.转轴送料机构、101.转轴放置座、102.放置座滑台、2.转轴龙门送料机构、201.龙门支架、202.支架滑台、203.第一气缸、204.转轴垂直抓取手臂、205.第二气缸、3.转轴旋转固定机构、301.转轴旋转抓取手臂、302.安装座、303.滑台、4.端板压入机构、401.端板放置架、402.端板旋转抓取手臂、501.震动盘、502.输送导轨、6.转轴、7.气缸、8.端板、9.定位锁舌、10.换向器导料机构、11.导料手臂、12.手臂驱动装置、13.换向器放置架、14.挡片、15.换向器压入机构、16.压入手臂、17.压入机构支架、18.支撑座、19.换向器、20.换向器定位机构、21.棘爪、22.定位导向块、23.往复驱动装置、24.换向器送料机构、25.固定支架、26.第一导轨、27.第一滑台、28.第一安装座、29.旋转架、31.换向器压入装置、33.主滑台、34.主气缸、35.机座、36.第二导轨、37.第二滑台、38.第二安装座、39.连接件、40.空腔。具体实施方式转子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一个转轴压入机、端板压入装置、换向器压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转子自动化生产系统,包括转轴压入机、插纸机、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端板压入装置、换向器压入装置;转轴压入机设置在端板压入装置前方,端板压入装置,包括端板压入机构、转轴旋转固定机构;两个端板压入机构对称的设置在转轴旋转固定机构的两侧;换向器压入装置,包括换向器导料机构、换向器压入机构、转轴旋转固定机构、支撑座;换向器导料机构的运动行程末端正好对应换向器压入机构的运动行程开始端,换向器压入机构的运动行程末端则对应转轴旋转固定机构的运动行程末端,该行程末端下方为支撑座;控制装置与上述各机构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武军郑灿根秦进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虞市薪人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