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开渊专利>正文

一种旋转升降式车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94038 阅读:1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8 0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升降式车架,包括停车板、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旋转装置、轨道和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平行设置于地面停车区域的前端,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为整体可移动式且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下端连接所述轨道,所述轨道嵌入地面,所述停车板设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固定,所述旋转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上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制造了一种操作更便捷的旋转升降式车架,结构比较简单有效控制了制造成本,有效节省了停车空间,操作更加独立,不会与下层停车区域产生冲突。(*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型停车架,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升降式车架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家用车已变得十分普及,如今中国的年轻一代基本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一辆车。但在家用车的普及给人们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问题,停车难便是其中一大难题。尤其是像上海这种大城市,各个小区内都车满为患。现楼宇的普遍情况是,原来所建造的有限车位在日益增加的私家车数量前显得少之又少。为了争夺车位,车主之间常常有摩擦,往往会造成社会的不和谐。更有小区为了扩张车位,破坏小区内的绿化,将车停在绿化带上,或占用小区车道。破坏了环境不说,更糟糕的是造成了安全隐患的因素。而大多小区物业为了解决停车位问题增加小区车位,缓解小区内交通安全等问题,只能将原有的绿化区域改造,改建成了停车场,这样又破坏了小区内原有的绿化环境以及空气质量,还为了绿化用地改性为停车场,也造成了业主与物业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升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城市里往往建造了较多的立体车库,但是停车较复杂,造价很高,必须有专门管理员。且均为整体车架,上层车辆移动时不够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停车库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旨在解决停车位稀少以及普通立体车库停车复杂问题的旋转升降式车架。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旋转升降式车架,包括停车板、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旋转装置、轨道和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平行设置于地面停车区域的前端,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为整体可移动式且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下端连接所述轨道,所述轨道嵌入地面,所述停车板设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固定,所述旋转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上并连接。上述旋转升降式车架,其中,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安装独立的第一电动液压升降机,所述第一电动液压升降机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上述旋转升降式车架,其中,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安装独立的第二电动液压升降机,所述第二电动液压升降机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上述旋转升降式车架,其中,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间隔距离为一个停车位的宽度。上述旋转升降式车架,其中,所述轨道为以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固定位置点为圆心的四分之一弧形。上述旋转升降式车架,其中,所述轨道内布设有滑轮组。上述旋转升降式车架,其中,所述旋转装置安装有大功率电机,所述大功率电机的转轴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相连接固定。上述旋转升降式车架,其中,所述控制装置安装有红外发射装置。上述旋转升降式车架,其中,所述停车板为与地面停车位区域形状相同的矩形板状结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制造了一种操作更便捷的旋转升降式车架,结构比较简单有效控制了制造成本,有效节省了停车空间,操作更加独立,不会与下层停车区域产生冲突。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旋转升降式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技术的限定。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旋转升降式车架,包括停车板1、第一升降装置2、第二升降装置3、旋转装置4、轨道5和控制装置6,第一升降装置2和第二升降装置3平行设置于地面停车区域的前端,第二升降装置3为整体可移动式且第二升降装置3下端连接轨道5,轨道5嵌入地面,停车板I设于第一升降装置2与第二升降装置3之间且分别与第一升降装置2和第二升降装置3固定,旋转装置4和控制装置6安装于第一升降装置2上并连接。上述技术方案采用的原理是:第一升降装置2为即可实现旋转又可实现升降的装置且整体固定于地面,第二升降装置3为可实现升降的装置且整体为可活动式,停车板I与第一升降装置2以及第二升降装置3固定,第一升降装置2的旋转带动停车板I和第二升降装置3的旋转,第二升降装置3底端安装的轨道5即起到引导的作用又使整个旋转过程更加流畅,完成旋转后,第一升降装置2和第二升降装置3可进行同步升降,使得汽车都够停到停车板I上再升到第二层以节约停车空间,整个旋转升降过程可由控制装置6进行操控完成。进一步的,第一升降装置2安装独立的第一电动液压升降机7,第一电动液压升降机7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6连接;第二升降装置3安装独立的第二电动液压升降机8,第二电动液压升降机8通过导线与控制装置6连接,第一电动液压升降机7和第二电动液压升降机8为型号结构都相同的电动液压机,独立安装,通过与控制装置6的连接可以同步控制第一升降装置2和第二升降装置3进行升降。进一步的,第一升降装置2和第二升降装置3的间隔距离为一个停车位的宽度,考虑到节省停车空间的需要严格控制了停车板I所能达到的位置,当然这指示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可根据不同的停车库空间进行相应的变化。进一步的,轨道5为以第一升降装置2的固定位置点为圆心的四分之一弧形,轨道5内布设有滑轮组,通过轨道5的引导以及滑轮组的辅助使得第二升降装置3的旋转更加顺畅,使得停车板I达到一个容易让汽车驶入的位置以实现整个旋转升降过程。进一步的,旋转装置4安装有大功率电机,大功率电机的转轴与第一升降装置2相连接固定,旋转装置4需要是得第一升降装置2旋转过程中同时带动停车板I以及第二升降装置3的转动,对动力的要求比较高,只用安装大功率电机才能保证这个车架旋转过程的流畅。进一步的,控制装置6安装有红外发射装置,使得整个车架的操作可由与控制装置6相匹配的独立遥控器来控制,使得操控变得更加便捷。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做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旋转升降式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停车板、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旋转装置、轨道和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平行设置于地面停车区域的前端,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为整体可移动式且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下端连接所述轨道,所述轨道嵌入地面,所述停车板设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固定,所述旋转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上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升降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安装独立的第一电动液压升降机,所述第一电动液压升降机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升降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安装独立的第二电动液压升降机,所述第二电动液压升降机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升降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的间隔距离为一个停车位的宽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升降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为以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的固定位置点为圆心的四分之一弧形。6.如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升降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轨道内布设有滑轮组。7.如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升降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装置安装有大功率电机,所述大功率电机的转轴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相连接固定。8.如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升降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安装有红外发射装置。9.如权利要求1所述旋转升降式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停车板为与地面停车位区域形状相同的矩形板状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升降式车架,包括停车板、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旋转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升降式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停车板、第一升降装置、第二升降装置、旋转装置、轨道和控制装置,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平行设置于地面停车区域的前端,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为整体可移动式且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下端连接所述轨道,所述轨道嵌入地面,所述停车板设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与所述第二升降装置之间且分别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和所述第二升降装置固定,所述旋转装置和所述控制装置安装于所述第一升降装置上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开渊
申请(专利权)人:张开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