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公路桥涵,具体为一种减荷高填土拱涵。
技术介绍
目前,多数运营中的涵洞出现裂缝,而且涵洞顶填土越高,涵洞凸出地面高度越大,涵洞跨度越大,则开裂的比例越大。在软土地基上采用桩基的高填土拱涵,由于涵洞受到垂直与侧向的土压力,几乎全都出现严重的纵向开裂病害,甚至破坏;不均匀沉降问题较突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高填土拱涵受压力影响出现纵向开裂和不均匀沉降现象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减荷闻填土拱涵。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减荷高填土拱涵,包括涵身和洞口,涵身包括位于洞口上方的拱圈和位于洞口左右两侧的涵台,涵台上方设置有护拱,拱圈与护拱的上侧、涵台的外侧均设置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且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内侧固定有若干压力传感器。在涵顶与涵侧铺设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作为减荷措施,减小涵顶与涵侧的土压力,同时根据铺设不同厚度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并通过压力传感器的数值调整涵顶路基的沉降量,以协调路基不均匀沉降,克服了现有高填土拱涵受压力影响出现纵向开裂和不均匀沉降现象的问题。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可靠,通过铺设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使得高填土拱涵的垂直土压力和侧向土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荷高填土拱涵,包括涵身和洞口(1),涵身包括位于洞口(1)上方的拱圈(2)和位于洞口(1)左右两侧的涵台(3),涵台(3)上方设置有护拱(4),其特征在于:拱圈(2)与护拱(4)的上侧、涵台(3)的外侧均设置有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5),且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5)内侧固定有若干压力传感器(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承凯,张正星,马健中,董建新,张明欣,韵耀斌,辛法,郝俊园,李志斌,张凌,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