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滑汽车脚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91629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7 0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滑汽车脚垫,包括地毯体(1),所述的地毯体(1)的底面固定有防滑层(3),所述的防滑层为底部呈刺猬状的塑料丝簇(3);所述的塑料丝簇(3)的长度为2-4mm。该防滑汽车脚垫防滑效果好、质量轻、能保证汽车的正常安全操作。(*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脚垫制作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滑汽车脚垫
技术介绍
汽车脚垫是集吸水、吸尘、去污、隔音、保护汽车主地毯五大主要功能为一体的汽车内饰部件。目前汽车脚垫多采用复合平面结构,包括地毯体层和连接在地毯体层底部的化学纤维底层或热塑性弹性体底层。化学纤维底层的下表面具有灼烧而成的焦粒,该焦粒能与汽车汽车主地毯的表面纤维相互错综交叉,增加了摩擦表面积和摩擦力,起到一定的防滑作用;热塑性弹性体底层的下表面具有高低不平的钉子,增加了摩擦表面的摩擦力,起到一定的防滑作用。但以上现有技术的汽车脚垫还存在以下不足:1、化学全纤维底层的焦粒是由底层的下表面的纤维灼烧而成的,这样使灼烧而成的焦粒的长度很短而且很柔软,不能很深的插入到汽车主地毯尤其是簇绒主地毯,还会在底层的下表面上滑动,防滑效果不是很好,在驾驶过程中产生移动,可能导致刹车刹不到底,无法保证汽车的正常安全操作。且在踩油门或者刹车操作过程中,汽车脚垫频繁受到推力,使底层的焦粒容易掉落,而掉落的焦粒会嵌入汽车主地毯,很难清理,长期使用后也会不能保证汽车脚垫的防滑性。2、热塑性弹性体底层是有挤出复合而成的高低不平的钉子,虽然能插入到汽车主地毯中,但是簇绒与主地毯的贴合不好,接触面积的摩擦力小,也会在底面层的主地毯上滑动,导致安全隐患。同时也会对主地毯的表面留下难看的钉子印,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滑效果好、质量轻、能保证汽车的正常安全操作的防滑汽车脚垫。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滑汽车脚垫,包括地毯体,所述的地毯体的底面固定有防滑层,所述的防滑层为底部呈刺猬状的塑料丝簇;所述的塑料丝簇的长度为2-4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该防滑汽车脚垫地毯体的底面设有防滑层,且防滑层为经过经编机织造而成塑料丝簇,底部呈刺猬状的塑料丝簇有一定的长度和硬度,其丝簇长短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来调整,能较容易地插入到汽车主地毯内,既能保证塑料丝簇插入汽车主机毯的深度,又增加了汽车脚垫的底层与汽车主地毯的摩擦力,使驾驶室的汽车脚垫不易移动,达到防滑效果,保证汽车的正常安全操作。作为改进,所述的防滑层通过发泡胶层与所述的地毯体的底面固定。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防滑汽车脚垫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3中,I地毯体、2发泡胶层、3塑料丝簇。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如图1-3所示,一种防滑汽车脚垫,包括地毯体1,所述的地毯体I的底面固定有防滑层3,所述的防滑层3为底部呈刺猬状的塑料丝簇。所述的防滑层通过发泡胶层2与所述的地毯体I的底面固定。所述的塑料丝簇3的长度为2_4mm。防滑层为底部呈刺猬状的塑料丝簇3是指,防滑层底部设有呈发散状的针状物。地毯体I的表面设有多个凸粒,且凸粒的截面呈六边形。塑料丝簇的材料可为PET或PA。以上仅就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作了说明,但不能理解为是对权利要求的限制。本技术不仅局限于以上实施例,其具体结构允许有变化。凡在本技术独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所作的各种变化均在本技术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防滑汽车脚垫,包括地毯体(1),所述的地毯体(I)的底面固定有防滑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层为底部呈刺猬状的塑料丝簇(3);所述的塑料丝簇(3)的长度为2-4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滑汽车脚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层通过发泡胶层(2)与所述的地毯体(I)的底面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滑汽车脚垫,包括地毯体(1),所述的地毯体(1)的底面固定有防滑层(3),所述的防滑层为底部呈刺猬状的塑料丝簇(3);所述的塑料丝簇(3)的长度为2-4mm。该防滑汽车脚垫防滑效果好、质量轻、能保证汽车的正常安全操作。文档编号B60N3/04GK203032450SQ20122075030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31日专利技术者李培振, 蔡钟熙, 沈利忠 申请人:宁波朗格世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滑汽车脚垫,包括地毯体(1),所述的地毯体(1)的底面固定有防滑层(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防滑层为底部呈刺猬状的塑料丝簇(3);所述的塑料丝簇(3)的长度为2?4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培振蔡钟熙沈利忠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朗格世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