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箱体加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0372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7 00:17
马达箱体加工装置,由中压紧夹、压紧支座、后压紧夹、后定位块、前定位块、前压紧夹、底座组成,其特征是底座的一侧设置前压紧夹,前压紧夹的内侧设置前定位块,底座的另一侧设置压紧支座,压紧支座的中部设置后压紧夹,后压紧夹的内侧设置后定位块,底座的中部设置中压紧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马达箱体加工装置焊接安全,工人作业环境好,劳动强度小,焊接质量稳定,不容易发生烧伤事故。(*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械
,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挖掘机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马达箱体加工装置
技术介绍
马达箱体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马达的质量,马达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整台机械的质量,现有技术的马达箱体组装焊接方法一般采用的是人工手工焊接,采用人工手工焊接时,工人作业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焊接质量不稳定,常常容易发生烧伤事故,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就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设计了一种焊接安全、工人作业环境好、劳动强度小、焊接质量稳定、不容易发生烧伤事故的马达箱体加工装置,其具体方案为:所述的马达箱体加工装置由中压紧夹、压紧支座、后压紧夹、后定位块、前定位块、前压紧夹、底座组成,其特征是底座的一侧设置前压紧夹,前压紧夹的内侧设置前定位块,底座的另一侧设置压紧支座,压紧支座的中部设置后压紧夹,后压紧夹的内侧设置后定位块,底座的中部设置中压紧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马达箱体加工装置焊接安全,工人作业环境好,劳动强度小,焊接质量稳定,不容易发生烧伤事故。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1中:1.中压紧夹,2.压 紧支座,3.后压紧夹,4.后定位块,5.前定位块,6.前压紧夹,7.底座。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1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更好地掌握本技术的实施方法,本技术实施的具体方案为:所述的马达箱体加工装置由中压紧夹1、压紧支座2、后压紧夹3、后定位块4、前定位块5、前压紧夹6、底座7组成,其特征是底座7的一侧设置前压紧夹6,前压紧夹6的内侧设置前定位块5,底座7的另一侧设置压紧支座2,压紧支座2的中部设置后压紧夹3,后压紧夹3的内侧设置后定位块4,底座7的中部设置中压紧夹I。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马达箱体加工装置焊接安全,工人作业环境好,劳动强度小,焊接质量稳定,不容易发生烧伤事故。权利要求1.马达箱体加工装置,由中压紧夹(I)、压紧支座(2)、后压紧夹(3)、后定位块(4)、前定位块(5)、前压紧夹(6)、底座(7)组成,其特征是底座(7)的一侧设置前压紧夹(6),前压紧夹(6)的内侧设置前定位块(5),底座(7)的另一侧设置压紧支座(2),压紧支座(2)的中部设置后压紧夹(3),后压紧夹(3)的内侧设置后定位块(4),底座(7)的中部设置中压紧夹(I)。专利摘要马达箱体加工装置,由中压紧夹、压紧支座、后压紧夹、后定位块、前定位块、前压紧夹、底座组成,其特征是底座的一侧设置前压紧夹,前压紧夹的内侧设置前定位块,底座的另一侧设置压紧支座,压紧支座的中部设置后压紧夹,后压紧夹的内侧设置后定位块,底座的中部设置中压紧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马达箱体加工装置焊接安全,工人作业环境好,劳动强度小,焊接质量稳定,不容易发生烧伤事故。文档编号B23K37/04GK203031193SQ201320015199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13日专利技术者孔祥棒, 刘兴东, 王茜 申请人:济宁精锐液压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马达箱体加工装置,由中压紧夹(1)、压紧支座(2)、后压紧夹(3)、后定位块(4)、前定位块(5)、前压紧夹(6)、底座(7)组成,其特征是底座(7)的一侧设置前压紧夹(6),前压紧夹(6)的内侧设置前定位块(5),底座(7)的另一侧设置压紧支座(2),压紧支座(2)的中部设置后压紧夹(3),后压紧夹(3)的内侧设置后定位块(4),底座(7)的中部设置中压紧夹(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棒刘兴东王茜
申请(专利权)人:济宁精锐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