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铠装箱式炉,包括炉体、炉门、电热部分、输送料车;输送料车由升降小车、送料小车和运行小车构成,其特点是:升降小车由车架、多组剪式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构成;每组剪式支撑机构包括第一至第四轴;第一、三轴上下对正,第二、四轴上下对正,第一、三轴分别与升降小车的车架和送料小车的车架水平滑动连接,第二、四轴分别与上述两车架固连;每组剪式支撑机构还包括两组由第一、二连接板相交构成的连接架,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四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三轴转动连接;驱动机构与第三轴驱动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料架和炉料的垂直升降,因此避免了料架在与炉底或炉底上的支撑架产生水平方向的冲击,同时炉料能实现准确定位。(*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阻加热炉
,特别涉及一种对镍网、钛网图层进行烘烤固化的铠装箱式炉。
技术介绍
铠装箱式炉为化工机械行业中镍网、钛网涂层的烘烤固化用。在炉料(指镍网或钛网)烘烤固化中需要经多次出炉降温,再进炉加热。在加热过程中涂料中有卤化氢和氯化物逸出。现有的铠装箱式炉由炉体、炉门、设在炉体内的电热组件、空气循环系统、输送料车和电控系统构成。其中,炉门与炉体的炉口配合。炉门采用侧开方式,并带有液压式压紧机构。输送料车为运送炉料及料架进、出炉的结构。料车共分为三层:上层为升降车,在升起时使料架底部脱离炉底便于炉料进、出炉;升降车下降时将炉料放压在箱式炉的底部。中层为送料车,供运送炉料进出炉。下层为运行车在炉外运行,供把升降车和送料车运行到炉前。目前,现有的铠装箱式炉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在送料车的车架上方安装带上斜面的支撑块,升降车在支撑块的斜面上运行,使升降车在托起和放下料架时,既有水平方向的运动,又有垂直方向的运动。其中水平方向的运动,一方面导致料架在与炉底或炉底上的支撑架接触的瞬间或脱离接触的瞬间存在水平方向的冲击,另一方面不能保证炉料在炉膛中准确定位。2、炉门关闭后与炉口不能紧密贴合,其密封性较差,造成热能损失,增加了能耗;3、电热组件直接暴露在炉腔内。由于涂料挥发物中含有卤族元素,严重影响了电热组件的使用寿命。需要经常停炉降温,以更换电热组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铠装箱式炉,该铠装箱式炉一方面避免了料架在与炉底或炉底上的支撑架接触的瞬间或脱离接触的瞬间产生水平方向的冲击,另一方面在多次进出炉的情况下,炉料能实现准确定位。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铠装箱式炉,包括炉体、炉门、电热部分、输送料车;炉门与炉体的炉口配合;输送料车由上下依次布置的升降小车、送料小车和运行小车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小车由车架、支撑车架的多组剪式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构成;每组剪式支撑机构包括前后支撑在升降小车的车架上的第一轴和第二轴及前后支撑在送料小车的车架上的第三轴和第四轴;所述第一轴与第三轴上下对正,所述第二轴与第四轴上下对正,第一轴和第三轴分别与升降小车的车架和送料小车的车架水平滑动连接,第二轴和第四轴分别与升降小车的车架和送料小车的车架固连;每组剪式支撑机构还包括连接四根轴的两组连接架,每组连接架由等长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构成,两连接板在中部相交,其中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轴和第四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轴和第三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第三轴驱动连接。本技术还以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驱动机构由液压缸及连接液压缸输出端的拉杆构成,所述液压缸固装在送料小车的车架上,所述拉杆与第三轴连接。所述炉体上在炉口的外侧设有沿周布置的第一密封槽,第一密封槽内填充有硅酸铝纤维编织绳;所述炉体上第一密封槽的外侧设有沿周布置的凸起,在炉门上与凸起对应的位置设有沿周布置的第二密封槽,在第二密封槽内填充有硅酸铝纤维编织绳。所述电热部分由外套管和封装在外套管内的电热组件构成,外套管由耐腐蚀的钛合金制造成型。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机构拉动第三轴后移,带动升降小车车架垂直上移,实现料架和炉料的上升;反转,推动第三轴前移,带动升降小车车架垂直下移,实现料架和炉料的下降。由于而这种上升和下降仅沿垂直方向,没有水平方向的位移,因此一方面避免了料架在与炉底或炉底上的支撑架接触的瞬间或脱离接触的瞬间产生水平方向的冲击,另一方面在多次进出炉的情况下,炉料能实现准确定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剪式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左视图;图5是炉门与炉体的炉口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B处局部放大图;图7是电热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炉体;1_1、第一密封槽;1_2、凸起;2、炉门;2_1、第二密封槽;3、电热部分;3_1、外套管;3-2、电热组件;4、升降小车;4-1、车架;4-2、第一轴;4_3、第二轴;4_4、第三轴;4-5、第四轴;4-6、第一连接板;4-7、第二连接板;4-8、液压缸;4_9、拉杆;4_10、推柄;4-10-1、卡槽;5、送料小车;5-1、车架;6、运行小车;7、料架。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7,一种铠装箱式炉,包括炉体1、炉门2、电热部分3、输送料车。炉门与炉体的炉口配合。输送料车由上下依次布置的升降小车4、送料小车5和运行小车6构成,所述升降小车由车架4-1、支撑车架的多组剪式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构成。每组剪式支撑机构包括前后支撑在升降小车的车架上的第一轴4-2和第二轴4-3及前后支撑在送料小车的车架5-1上的第三轴4-4和第四轴4-5。所述第一轴与第三轴上下对正,所述第二轴和第四轴上下对正。第一轴和第三轴分别与升降小车的车架和送料小车的车架水平滑动连接。具体的,可在升降小车的车架和送料小车的车架上分别设置长圆孔,第一轴的轴端和第三轴的轴端分别通过轴承支撑在对应的长圆孔内。第二轴和第四轴分别与升降小车的车架和送料小车的车架固连。每组剪式支撑机构还包括连接四根轴的两组连接架,每组连接架由等长的第一连接板4-6和第二连接板4-7构成,两连接板在中部相交,其中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轴和第四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轴和第三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第三轴驱动连接。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机构由液压缸4-8及连接液压缸输出端的拉杆4-9构成,所述拉杆与第三轴连接。具体的,在第三轴的中部固装一推柄4-10,在推柄的上端中部设置卡槽4-10-1,将拉杆的对应部分铣成平面结构,然后将该部分嵌入到卡槽内,通过穿过卡槽和拉杆的螺钉,实现两者的固定连接。上述炉门采用侧开方式,并带有压紧机构。炉门的启闭、压紧放松由油缸驱动,通过电磁阀控制炉门的动作,能够方便可靠地实现炉料进、出炉的操作。为了提高炉门与炉口的密封性,所述炉体上在炉口的外侧设有沿周布置的第一密封槽1-1,第一密封槽内填充有硅酸铝纤维编织绳。所述炉体上第一密封槽的外侧设有沿周布置的凸起1-2,该凸起也称为“ □”型封刀。在炉门上与凸起对应的位置设有沿周布置的第二密封槽2-1,在第二密封槽内填充有硅酸铝纤维编织绳。采用上述结构,在炉门关闭后压紧机构将炉口的纤维编织绳和炉门的平面贴严,炉口上的封刀压入炉门上的纤维编织绳上,形成单刀双封结构,有效地提高了炉门与炉口的密封性。为避免涂料挥发物中的卤族元素对电热组件的影响,提高电热组件的使用寿命,所述电热部分由外套管3-1和封装在外套管内的电热组件3-2构成,外套管由耐腐蚀的钛合金制造成型。外套管的作用是传递电热组件发出的热量,隔绝炉气与电热组件的接触,从而阻止了炉气对电热组件的腐蚀。另外,采用外套管使电热组件的安装、更换更加方便。因为电热组件很容易从外套管中抽出,不需停炉降温。这样不但缩短了维修时间,还降低了能耗。上述铠装箱式炉采用先进可靠的控制系统。其由温度控制和程序控制组成。温度控制可按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铠装箱式炉,包括炉体、炉门、电热部分、输送料车;炉门与炉体的炉口配合;输送料车由上下依次布置的升降小车、送料小车和运行小车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小车由车架、支撑车架的多组剪式支撑机构和驱动机构构成;每组剪式支撑机构包括前后支撑在升降小车的车架上的第一轴和第二轴及前后支撑在送料小车的车架上的第三轴和第四轴;所述第一轴与第三轴上下对正,所述第二轴与第四轴上下对正,第一轴和第三轴分别与升降小车的车架和送料小车的车架水平滑动连接,第二轴和第四轴分别与升降小车的车架和送料小车的车架固连;每组剪式支撑机构还包括连接四根轴的两组连接架,每组连接架由等长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构成,两连接板在中部相交,其中第一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轴和第四轴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轴和第三轴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第三轴驱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士秀,武声阳,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天骄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