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体振动估计装置以及使用它的车体减振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86363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5 03:10
由运算部(31、32)对平均前轮速度VwF=(VwFL+VwFR)/2和平均后轮速度VwR=(VwRL+VwRR)/2进行运算,使上述VwF、VwR通过带通滤波处理部(33、34)来仅抽取出车体谐振频率附近的成分,获取表示车体振动的前轮速度(VwF)的车体谐振频率附近振动成分和后轮速度(VwR)的车体谐振频率附近振动成分(fVwR)。在运算部(35、36)中,根据fVwF、fVwR求出表示车体振动的前轮的前后方向位移(Xtf)和后轮的前后方向位移(Xt?r),基于由悬架几何所决定的前轮和后轮的前后位移与上下位移之间的固有的关系,根据Xtf、Xtr求出因车体的振动所引起的前轴上方部的上下位移和后轴上方部的上下位移,并根据上述车体前后的上下位移来估计车体振动(上下弹起速度(dZv)、纵摇角速度(dθp)),求出减轻该车体振动所需要的制动/驱动力校正量(ΔT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对通过悬架装置悬挂车轮的车辆的簧上质量即车体的振动、例如纵摇(pitching)振动、上下振动进行估计的车体振动估计装置以及使用它的车体减振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车体振动估计装置对于使用了悬架装置的车体减振控制、通过制动/驱动力进行的车体减振控制是有用的,以往例如已知有如专利文献I 3所示那样的技术。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车体振动估计技术是使用车体的运动模型(车辆模型),来根据基于驾驶员的操作的制动/驱动力,对车体的纵摇运动、上下运动进行估计。另外,专利文献2、3所记载的车体振动估计技术的目的在于,与专利文献I同样地使用车体的运动模型,来根据基于驾驶员的操作的制动/驱动力估计车体振动,但是除此之外还根据车轮速度变动来对输入到车体的干扰扭矩进行估计,通过将该干扰扭矩也输入到车体运动模型,来在排除干扰所产生的影响的同时更正确地估计车体振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6814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127456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17927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上述以往的车体振动估计技术中产生如下问题。在如专利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盐泽裕树绳野昌明小林洋介中村圭希
申请(专利权)人: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