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阀滑阀副搭接量液力配磨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8377 阅读:3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伺服阀滑阀副搭接量液力配磨工艺,步骤如下:(1)将伺服阀滑阀副安装在工艺壳体中,采用密封堵头和整体压套将所述工艺壳体上的各油路密封,位移传感器安装在伺服阀阀芯一端,流量传感器安装在滑阀副的反馈腔中;(2)向滑阀副中供油,开始测试,来回拖动伺服阀阀芯,根据所述的位移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采集值绘制滑阀副工作边的配磨曲线;(3)判读所述配磨曲线;判断滑阀副工作边的搭接量数值,并将该数值与伺服阀设计要求进行比对,将大于设计要求的数值对应的工作边进行修磨;(4)从步骤(2)开始重复进行,直至滑阀副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伺服阀滑阀副搭接量的配磨工艺。技术背景滑阀副是伺服阀的功率放大级,它的动静态品质对整个伺服阀的动静态品 质有较大的影响。伺服阀结构复杂,壳体上的油路孔、相交孔非常多,不容易 封堵、易造成泄露,使得测量困难,以往多采用气配工艺对伺服阀滑阀副搭接 量进行配磨加工。气配测量由于使用低压气体作为测量介质,对外容易封堵、测试简单干净, 但由于气动配磨受零位附近压差稳定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配磨曲线不够线性, 测试结果不够准确。同时气配测量存在测试速度慢,重复性差等问题,造成生产效 率低。液压与气动,1999, 000(002),"微机控制伺服岡液动配磨精密测量技术"; 作者张建锋,"伺服阀液动配磨技术的研究,, 一文中涉及到液动配磨技术,但该 文章主要从建立计算机平台自动进行曲线绘制方面进行说明,包括测试设备和 测试软件两个部分,其中没有涉及到怎样对曲线进行判读方面的内容,也没有 公开怎样进行密封安装等相关内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伺服阀滑阀副 净荅4妄量液力配磨工艺,该工艺省时,效率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伺服阀滑阀副搭接量液力配磨工艺,步骤如下 (1 )将伺服阀滑阀副安装在工艺壳体中,采用密封堵头和整体压套将所述 工艺壳体上的各油路密封,位移传感器安装在伺服阀阀芯一端,流量传感器安 装在滑阀副的反馈腔中;(2) 向滑阀副中供油,开始测试,来回拖动伺服阀阀芯,根据所述的位移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采集值绘制滑阀副工作边的配磨曲线;(3) 判读所述配磨曲线;判断滑阀副工作边的4荅接量数值,并将该数值与 伺服阀设计要求进行比对,将大于设计要求的数值对应的工作边进行修磨;(4) 从步骤(2)开始重复进行,直至滑阀副满足设计要求。 所述步骤(3)中所述配磨曲线圆角曲率半径大于10mm,修磨滑阀副的相应工作边;若曲线上有凸点,表明该工作边有毛刺,去除工作边毛刺;若所述 配磨曲线直线段不平行,表明滑阀副工作边对孔的垂直度或共面度不好,修研 孔的垂直度或共面度。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1 )本专利技术采用液力配磨工艺,通过绘制滑阀副工作边的配磨曲线,保证 工作边的搭接量可以严格控制在设计要求的范围以内。液力配磨工作介质、工 作时介质流向和伺服阀实际工作时相同,不但可检测滑阀副的搭接量、压力特 性、流量特性、内泄漏、两腔中位压力等静态特性,而且可从这些曲线上判断 阀芯、阀套工作边有无缺陷。(2 )伺服阀产品搭接量用本专利技术工艺进行测量及配磨后,滑阀副 一次调试 合格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70%以上。(3)采用本专利技术工艺滑阀搭接量测量精度达到0.001mm,重复装夹测量 精度达到O細mm。(4) 本专利技术采用整体压套进行密封,改变了以往采用外部侧板密封,至少 要拆装十多枚螺钉才能完成一次安装,实现了操作者通过紧固2枚螺钉就可以 实现对外封堵,安装封堵时间一次不超过5min。(5) 本专利技术由于设备测试速度加快和重复测试的减少,使得滑阀副搭接量 的配磨效率提高了 3 ~ 4倍。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液配工装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滑阀副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液力配磨曲线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伺服阀滑阀副搭接量液力配磨工艺,步骤如下(1 )如图1所示,将伺服阀滑阀副4安装在工艺壳体3中,采用密封堵 头和整体压套2将所述工艺壳体3上的各油路密封,整体压套2与工艺壳体3 通过紧固螺钉1固定,位移传感器6安装在伺服阀阀芯一端,流量传感器5安 装在滑阀副的反馈腔中,滑阀副示意图如图2所示,其中A、 B、 C、 D代表滑 阀副的工作边;(2) 向滑阀副4中供油,开始测试,往复拖动伺服阀阀芯7, 4艮据所述的 位移传感器6和流量传感器5采集值绘制滑阀副4工作边的配磨曲线,如图3 所示(阀套8),图中,将ABCD工作边的流量曲线延长线与液压中位线Y的 交点相对于流量轴X的距离分别为ABCD工作边的搭接量LA、 LB、 LC、 LD;(3) 判读所述配磨曲线;判断滑阀副4工作边的招4妄量it值,并将该凄t值 与伺服阀设计要求进行比对,将大于设计要求的数值对应的工作边进行修磨;当所述配磨曲线圆角曲率半径大于10mm,可能与滑阀副4工作边的圆角 过大或滑阀副4间隙过大有关,当滑阀副4工作边的圆角过大时,^修磨滑阀副 4的相应工作边,滑阀副4间隙过大时需要重新加工新的滑阀副;若曲线上有凸点,表明该工作边有毛刺或其他缺陷(缺损,或阀套8工作 边表面不平),去除工作边毛刺或》务研阀套8工作边;明滑阀副4工作边对孔的垂直度或共面度不好,修研孔的垂直度或共面度。(4) 从步骤(2)开始重复进行,直至滑阀副4满足设计要求。 随机抽取了一些使用气配工艺完成的滑阀副4再进行一次液配复测,进行气配和液配的数据对比试一验,对比试—验见下表。阀号气配数值液配数值调试重叠量<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6</column></row><table>由上述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气配与液配的实测数据值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由于此阀的阀套8和壳体之间为间隙配合,各腔之间没有密封圈密封,气配 时泄漏量较大,造成配磨数据不真实。液力配磨时工作介质为力元空液压油,壳 体和阀套8之间的间隙对测试影响较小,且工作状态与实际使用情况接近,因 此可以认定液配的数据更接近实际情况,同时通过调试中测试的重叠量数据可 以看出液配数据满足2 4/am要求的阀,重叠量基本都合格,气配则不存在此 对应关系,从而可以看出液配数据更加真实。泄漏影响的减小也保证了滑阀副 搭接量重复测试精度达到0.001 mm。经检测,伺服阀产品搭接量用本专利技术工艺进行测量及配磨后,滑阀副4一 次调试合格率由原来的20%提高到70%以上。本专利技术由于设备测试速度加快 和重复测试的减少,使得滑阀副4搭接量的配磨效率提高了 3~4倍。本专利技术未详细说明部分属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常识。权利要求1、伺服阀滑阀副搭接量液力配磨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将伺服阀滑阀副安装在工艺壳体中,采用密封堵头和整体压套将所述工艺壳体上的各油路密封,位移传感器安装在伺服阀阀芯一端,流量传感器安装在滑阀副的反馈腔中;(2)向滑阀副中供油,开始测试,来回拖动伺服阀阀芯,根据所述的位移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采集值绘制滑阀副工作边的配磨曲线;(3)判读所述配磨曲线;判断滑阀副工作边的搭接量数值,并将该数值与伺服阀设计要求进行比对,将大于设计要求的数值对应的工作边进行修磨;(4)从步骤(2)开始重复进行,直至滑阀副满足设计要求。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伺服阀滑阀副搭接量液力配磨工艺,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中所述配磨曲线圆角曲率半径大于10mm,修磨滑岡副的相应工 作边;若曲线上有凸点,表明该工作边有毛刺,去除工作边毛刺;若所述配磨 曲线直线段不平行,表明滑阀副工作边对孔的垂直度或共面度不好,修研孔的 垂直度或共面度。全文摘要伺服阀滑阀副搭接量液力配磨工艺,步骤如下(1)将伺服阀滑阀副安装在工艺壳体中,采用密封堵头和整体压套将所述工艺壳体上的各油路密封,位移传感器安装在伺服阀阀芯一端,流量传感器安装在滑阀副的反馈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伺服阀滑阀副搭接量液力配磨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将伺服阀滑阀副安装在工艺壳体中,采用密封堵头和整体压套将所述工艺壳体上的各油路密封,位移传感器安装在伺服阀阀芯一端,流量传感器安装在滑阀副的反馈腔中; (2)向滑阀副中供油,开始测试,来回拖动伺服阀阀芯,根据所述的位移传感器和流量传感器采集值绘制滑阀副工作边的配磨曲线; (3)判读所述配磨曲线;判断滑阀副工作边的搭接量数值,并将该数值与伺服阀设计要求进行比对,将大于设计要求的数值对应的工作边进行修磨; (4)从步骤(2)开始重复进行,直至滑阀副满足设计要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晓颖张弨丁忠军陈悦李鸿雁刘燕敏项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