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镜镜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82574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4 01:3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透镜镜筒具有:具有设置于内周面上的多个凸轮槽、和设置于多个凸轮槽之中的任意2个邻接的凸轮槽间的突起体的固定框;以及设置于外周面上,与凸轮槽卡合,且能够沿着凸轮槽移动的凸轮随动件的驱动框。通过这样的构成,在对驱动框施加外力时,通过驱动框的端部抵接突起体,可以防止凸轮随动件从凸轮槽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搭载于数码照相机、数码摄像机、带照相功能的便携电话等光学设备的透镜镜筒
技术介绍
数码照相机等摄像装置具有透镜镜筒。透镜镜筒中容纳有变焦透镜等各种透镜,能够相对于相机主体沿光轴方向进退。有时将这种透镜镜筒称作“套缩式透镜镜筒”。专利文献I公开了套缩式透镜镜筒。专利文献I公开的套缩式透镜镜筒具有保持透镜的保持框和组装该保持框的凸轮环。保持框通过凸轮的作用,能够相对于凸轮环伸展。在这样的套缩式透镜镜筒中,构成透镜镜筒的透镜保持框的厚度影响数码照相机的厚度。因为在套缩状态中,透镜保持框收纳于数码照相机的筐体内。因此,在使数码照相机薄型化时,追求透镜保持框的薄型化。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15660号公报然而,套缩式透镜镜筒要求高倍率化。为了满足这个要求,透镜和摄像元件间必须有足够的距离。因此,不能使透镜镜筒充分薄型化。而且,通过上述专利文献I公开的套缩式透镜镜筒,在直接挡住将要脱落的凸轮随动件的范围内没有设置防脱壁的情况下、或者在直接挡住凸轮随动件的范围内设置的防脱壁不够的情况下,不能防止凸轮随动件从凸轮槽脱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实现一种透镜镜筒,在对从外部施加的冲击提高强度的同时,能够薄型化。另外,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如下的透镜镜筒,在直接挡住将要脱落的凸轮随动件的范围内没有设置防脱壁的情况下、或者在直接挡住凸轮随动件的范围内设置的防脱壁不够的情况下,凸轮随动件都难以从凸轮槽脱离的透镜镜筒。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镜筒是保持用于摄影的透镜的透镜镜筒,具有:在内周面上形成有凸轮槽的固定框、以及驱动框,该驱动框具有设置在外周面上的凸轮随动件、和在外周面上与上述凸轮随动件设置在大致同一圆周上的多个啮合齿,在上述驱动框组装入上述固定框内的状态下,上述凸轮随动件与上述凸轮槽嵌合,经由上述啮合齿传递驱动力,伴随上述凸轮随动件沿着上述凸轮槽的移动,上述驱动框能够沿着上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相对于上述固定框移动。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比以往足够薄型化的透镜镜筒。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的透镜镜筒,S卩,在直接挡住将要脱落的凸轮随动件的范围内没有设置防脱壁的情况下、或者在直接挡住凸轮随动件的范围内设置的防脱壁不够的情况下,凸轮随动件都难以从凸轮槽脱离的透镜镜筒。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摄像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摄像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驱动框的侧视图。图4A是驱动框中凸轮随动件附近的表面图。图4B是凸轮随动件的侧视图。图4C是凸轮随动件的表面图。图5是表示固定框的内表面构成的示意图。图6是表示固定框的内表面构成的示意图。图7是图5中Z-Z部的截面图。图8是表示驱动框组装于固定框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驱动框和直进框组装于固定框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与实施方式2相关的固定框和驱动框的立体图。图11是展开固定框的内周面的展开图。图12A是从斜上方观察驱动框的正面的立体图。图12B是图12A中啮合齿附近的放大图。图13是驱动框的表面图。图14是驱动框的侧视图。图15是表示组装有驱动框的固定框的内表面构成的展开图。图16是表示组装有驱动框的固定框的内表面构成的展开图。图17是表示组装有驱动框的固定框的内表面构成的展开图。图18是表示组装有驱动框的固定框的内表面构成的展开图。图19是组装有驱动框的固定框的表面图。图20A是图15的V1-V1部的截面图。图20B是图15的V2-V2部的截面图。图21是表示固定框和驱动框的其他的构成例的展开图。图22是表示凸轮随动件的其他的构成例的俯视图。图23是表示固定框的内表面的构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镜筒是保持用于摄影的透镜的透镜镜筒,具有:在内周面上形成有凸轮槽的固定框、以及驱动框,该驱动框具有设置在外周面上的凸轮随动件、和在外周面上与上述凸轮随动件设置在大致同一圆周上的多个啮合齿,在上述驱动框组装入上述固定框内的状态下,上述凸轮随动件与上述凸轮槽嵌合,经由上述啮合齿传递驱动力,伴随上述凸轮随动件沿着上述凸轮槽的移动,上述驱动框能够沿着上述透镜的光轴方向相对于上述固定框移动,上述固定框具有沿着上述凸轮槽设置的第I突起体,在上述驱动框和上述固定框处于规定的位置关系的情况下,上述第I突起体配置在上述凸轮随动件和上述多个啮合齿之中距离上述凸轮随动件最近的啮合齿之间。由此,对驱动框施加外力时,可以防止凸轮随动件从凸轮槽脱离。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镜筒以上述构成为基础,可以构成以下的方式。S卩,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镜筒可以构成为,距离上述凸轮随动件最近的啮合齿以与上述第I突起体不干涉的方式具有切口部。通过这样的构成,由于啮合齿和突起体不干涉,因此可以将凸轮随动件和啮合齿更接近地配置。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镜筒可以构成为,上述驱动框具备多个具有上述切口部的啮合齿,具有上述切口部的多个啮合齿连续配置。通过这样的构成,凸轮槽即使有复杂的形状,凸轮随动件在凸轮槽移动时,突起体和多个啮合齿也不抵接。因此,突起体不会妨碍驱动框的移动。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镜筒可以构成为,在具有上述切口部的多个啮合齿之中、位于一端或两端的齿,与具有切口部的其他的齿相比,具有不同形状的切口部。通过这样的构成,凸轮随动件在凸轮槽移动时,由于突起体和齿不抵接,所以突起体不会妨碍驱动框的移动。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镜筒可以构成为,上述固定框具有规定数量的上述凸轮槽,上述驱动框具有在其组装入上述固定框的状态下,分别与上述规定数量的凸轮槽嵌合的上述规定数量的凸轮随动件。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镜筒可以构成为,上述第I突起体至少沿着一个上述凸轮槽设置。通过这样的构成,对驱动框施加外力时,可以防止凸轮随动件从凸轮槽脱离。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镜筒可以构成为,上述固定框还具有第2突起体,在对上述驱动框施加外力时,该第2突起体与上述驱动框的端部抵接,从而能够防止上述凸轮随动件从上述凸轮槽脱离。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镜筒可以构成为,上述驱动框在上述驱动框的端面附近还具有隆起部,上述驱动框的端部为上述隆起部的一部分或全部,在对上述驱动框施加外力时,通过上述隆起部与上述第2突起体抵接,防止上述凸轮随动件从上述凸轮槽脱离。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镜筒可以构成为,在上述驱动框的外周面上,上述端部与距离上述端部最近的凸轮随动件相距规定的长度,在不对上述驱动框施加外力的状态下,通过上述凸轮随动件在上述凸轮槽中移动,上述驱动框不与上述第I突起体卡合。本专利技术的透镜镜筒可以构成为,上述凸轮槽具有:与上述固定框的圆周方向大致平行的平行部、和相对于上述固定框的圆周方向倾斜的倾斜部,上述透镜是变焦透镜,伴随上述凸轮随动件沿着上述凸轮槽的倾斜部移动,上述变焦透镜在从广角端到望远端之间移动。(实施方式I)图1表示具有本实施方式的透镜镜筒的装置的一个例子。图1所示的装置是搭载于数码相机的摄像装置。摄像装置I的内部具有变焦透镜和聚焦透镜等各种透镜、将入射的光变换为电信号并输出的摄像元件等。而且,本实施方式中表示的摄像装置是一个例子,不仅限于数码相机,也能够搭载于摄像机等。摄像装置I中,固定框10和驱动框20和I组单元40相互配置于同轴位置。而且,固定框10附近配置有齿轮11。齿轮11通过马达等驱动机构旋转驱动。通过使齿轮11向箭头C所示方向旋转,驱动框20和I组单元40向箭头B所示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透镜的透镜镜筒,其特征在于,具有:形成有凸轮槽的第一框、以及第二框,该第二框形成有与上述凸轮槽卡合的凸轮随动件,通过上述第一框与上述第二框相对地旋转,上述凸轮随动件在上述凸轮槽内移动,从而上述第二框相对于上述第一框在上述透镜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发生变化,上述第二框的形成有上述凸轮随动件的一侧形成隆起体,从上述第一框的形成有上述凸轮槽的一侧突出地形成突起体,上述凸轮槽具有相对于上述第一框的圆周方向倾斜的倾斜部,在上述凸轮随动件位于上述凸轮槽的倾斜部的情况下,当对上述透镜的光轴方向施加外力时,上述隆起体和上述突起体相互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科野文男宇野哲哉坂德彦松井和昭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