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家庭室内湿度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82012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4 01: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家庭室内湿度控制装置,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检测节点、湿度控制单元和通风控制节点;温湿度传感器检测节点、湿度控制节点、通风控制节点分别通过无线网络与湿度控制单元连接;湿度控制节点通过串口通讯线与加湿器控制模块连接,加湿器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加湿器的输入端连接;通风控制节点通过串口通讯线与通风驱动继电器模块连接,通风驱动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与除湿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硬件设计简单、能灵活布置检测点的基于无线网络的家庭室内湿度控制装置。该装置的网络节点采用低功耗微处理器设计,且各控制节点均采用串口通讯控制方式,能保证整个装置在电池供电的情况下长时间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湿度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湿度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室的居住舒适度要求也随之提高,据测定,空气相对湿度在50% — 60%时,人体感觉最为舒适,也不容易引起疾病,空气相对湿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对人体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过大时,会使人就会感到无精打采,长时间生活在相对湿度较大的环境里,人们容易患风湿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湿痹症;当空气的相对湿度过小时,会使人们的呼吸系统的抵抗力降低,同时流感病毒等细菌的繁殖速度也加快,极易诱发咽炎、气管炎、肺炎等病症,因此应根据居室内的湿度状况,合理调节居室内的空气湿度,使居室湿度保持在适宜范围。常用的空气相对湿度监控方法有:人工检测的方法和分布式检测的方法。人工检测的方法检测的效率比较低,且无法实现环境湿度的自动控制;分布式检测的方法的网络结构多采用工业总线方式,存在布线困难、成本高等缺点,且一般应用于生产现场或大型场所,如在“一种温湿度自动控制装置及方法”(CN 200810030628.0)中,其专利技术用于各类库房、机房、生产车间、体育场馆、影剧院、办公室等的温湿度控制。目前,无线网络现已应用到数据传输量小,传输延时和低功耗的实时测控、采集各种环境信息等自动控制领域,采用无线网络技术进行环境参数检测和控制的方法开始引起关注。同时采用低功耗微控制器的设计方式,具有体积小、功耗低,能灵活布置检测点位置等特点,能保证整个装置在电池供电的情况下长时间工作,可以连续测量和控制居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湿度检测控制装置不适宜于家庭室内使用,提供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家庭室内湿度控制装置,适宜于小型室内湿度的控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以下述方式实现的: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家庭室内湿度控制装置,温湿度传感器检测节点、湿度控制单元和通风控制节点;温湿度传感器检测节点、湿度控制节点、通风控制节点分别通过无线网络与湿度控制单元连接;湿度控制节点通过串口通讯线与加湿器控制模块连接,加湿器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加湿器的输入端连接;通风控制节点通过串口通讯线与通风驱动继电器模块连接,通风驱动继电器模块的输出端与除湿装置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湿度控制单元由电源模块、时钟模块、IXD显示模块、串口调试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设置键盘模块和32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组成,其中 电源模块的电压输出端VCC与32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电压输入端VCC_3.3连接;IXD显示模块的电压输入端VCC_3.3、无线通讯模块电压输入端VCC_3.3、以及串口调试模块的电压输入端VCC_3.3分别与32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电压输出端VCC_3.3连接;电源模块的接地端GND与32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接地端GND连接;IXD显示模块的接地端GND、无线通讯模块的接地端GND、以及串口调试模块的接地端GND分别与32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接地端GND连接;IXD显示模块的指令控制端RS、读写控制端R/W、片选端CE分别与32位微处理器模块的Pl.5、Pl.6、Pl.7端口连接,IXD显示模块的数据总线端DB与32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I/O端口 P2连接;时钟模块的时钟输出端CLK与32位微处理器模块的时钟输入端CLK连接;键盘设定模块的输出端Keyl、Key2、Key3、Key4分别与32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I/O端口 Pl.0、P1.1、P1.2、P1.3连接,键盘设定模块的复位端Reset与32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的复位端Reset连接;无线通讯模块的数字输入端S1、时钟输入端SCLK、数字输出端SO、无线模块片选端CSn分别与32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I/O端口 P0.0、P0.1、P0.2、P0.3连接;串口调试模块的接收端RX、发送端TX分别与32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串口发送端TX、接收端RX连接。所述的温湿度传感器检测节点由电池模块、时钟模块、IXD显示模块、串口调试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设置键盘模块、温湿度传感器模块和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组成,其中 电池模块的电压输出端3.3V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电压输入端VCC_3.3连接;IXD显示模块的电压输入端VCC_3.3、无线通讯模块电压输入端VCC_3.3、以及串口调试模块的电压输入端VCC_3.3、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的电压输入端VCC_3.3分别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电压输出端VCC_3.3连接;电池模块的接地端GND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接地端GND连接;LCD显示模块的接地端GND、无线通讯模块的接地端GND、以及串口调试模块的接地端GND、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的接地端GND分别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接地端GND连接;IXD显示模块的指令控制端RS、读写控制端R/W、片选端CE分别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Pl.5,Pl.6,Pl.7端口连接,IXD显示模块的数据总线端DB 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I/O端口 P2连接;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的串行数据接口端DATA、串行时钟输入端SCK分别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I/O端口 P0.6、P0.7连接;键盘设定模块的输出端Keyl、Key2、Key3、Key4分别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I/O端口 Pl.0、Pl.1、Pl.2、Pl.3连接,键盘设定模块的复位端Reset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复位端Reset连接;无线通讯模块的数字输入端S1、时钟输入端SCLK、数字输出端S0、无线模块片选端CSn分别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I/O端口 P0.0、P0.1、P0.2、P0.3连接;串口调试模块的接收端RX、发送端TX分别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串口发送端TX、接收端RX连接;时钟模块的时钟输出端CLK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时钟输入端CLK连接。所述的湿度控制节点由电池模块、时钟模块、LED指示模块、串口调试模块、无线通讯模块、加湿器控制模块、复位按键和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组成,其中 电池模块的电压输出端3.3V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电压输入端VCC_3.3连接;无线通讯模块电压输入端VCC_3.3、以及串口调试模块的电压输入端VCC_3.3分别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电压输出端VCC_3.3连接;电池模块的接地端GND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接地端GND连接;LED指示模块的接地端GND、无线通讯模块的接地端GND、以及串口调试模块的接地端GND分别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接地端GND连接;LED指示模块的I/O输入端Levl、Lev2、Lev3分别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I/O端口P1.0、PL 1、PL 2连接;时钟模块的时钟输出端CLK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时钟输入端CLK连接;复位按键的复位端Reset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复位端Reset连接;无线通讯模块的数字输入端S1、时钟输入端SCLK、数字输出端SO、无线模块片选端CSn分别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I/O端口 P0.0、P0.1、P0.2、P0.3连接;串口调试模块的接收端RX、发送端TX分别与16位低功耗微处理器模块的串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无线网络的家庭室内湿度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温湿度传感器检测节点(2)、湿度控制单元(3)和通风控制节点(5);温湿度传感器检测节点(2)、湿度控制节点(3)、通风控制节点(5)分别通过无线网络与湿度控制单元(1)连接;湿度控制节点(3)通过串口通讯线与加湿器控制模块(6)连接,加湿器控制模块(6)的输出端与加湿器(8)的输入端连接;通风控制节点(5)通过串口通讯线与通风驱动继电器模块(4)连接,通风驱动继电器模块(4)的输出端与除湿装置(7)的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邢梅香王波董红政张伟民姚雷博李春娟
申请(专利权)人:洛阳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