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81361 阅读:2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4 0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以及用于所述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的船闸,所述船闸包括闸室、内闸门、外闸门;其中,内闸门将闸室与封闭港池隔开间,外闸门用于隔开闸室和外部水体;还包括输水系统,用于将封闭港池的水注入闸室、和将闸室内的水送回游艇港池。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可以将港池设在陆域,而通过闸室与外部水体相通,环绕港池可建设办公、会展设施、公寓式酒店、航运娱乐以及商业设施,并且将船闸这一传统通航水工建筑景观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港池,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满足大型滨水景观项目总体景观布置需求、有效实现大面积游艇港池内景观水体资源节约的游艇港池。
技术介绍
滨水区(waterfront)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B比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它既是陆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滨水区是城市中重要的景观要素,是人类向往的居住胜境。水的亲和与城市中人工建筑的硬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水的动感、平滑又能令人兴奋和平和,水是人与自然之间情结的纽带,是城市中富于生机的体现。在生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的自然因素使得人与环境间达到和谐、平衡的发展;在经济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具有高品质的游憩、旅游的资源潜质;在社会层面上,城市滨水区提高了城市的可居性,为各种社会活动提供了舞台;在都市形态层面上,城市滨水区对于一个城市整体感知意义重大。因此城市滨水景观带不仅是一条生态休闲活动带,而且还是一条黄金商业带,更是一条文化展示带,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水域孕育了城市和城市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世界上知名城市大多伴随着一条名河而兴衰变化。但是城市工业、经贸的快速发展和繁荣在给城市滨水地带来繁荣和富饶的同时,也给其带来了滨水面貌混乱、生态环境失衡等沉重的破坏和干扰。一味地追求商业利益的开发,使城市仅有的滨水休闲区无法得到保障。我国的各大滨水城市更是千河一面,各种种类的滨水城市的特色景观不复存在。对滨水区的长期粗放型利用,更是对其景观环境特色的浪费。随着人居环境时代的到来、“以人为本”价值的回归,也伴随着城市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要求,为了充实与更新城市风貌特色,滨水区开始受到人们的关注,并重新成为今日城市设计的重点。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建设高速发展时期,从对滨水区域的单纯利用,正在逐渐过渡到深层的开发改造。营造滨水城市景观,即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生态效应、美学效应、社会效应和艺术品位等方面的综合,做到人与大自然、城市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目前滨水区的休闲场所一般建在滨水区的水陆边界,导致大量的、高密度的开发压迫滨水地区,河流、湖泊被拦截隔断,破坏了滨水区边界的连续性,阻流和吸收污染物的湿地几乎消失,即无法突出水面开敞的空间形态特点,也不符合“水滨公有”、“亲水为公共权益”等设计理念。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能够合理、有效的利用滨水区,积极探索并构建一种集综合“水、岸、船、桥、房”等景观因素于一体的建设模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不仅能够为建构亲水城市服务、满足大幅提升城市服务业承载能力的迫切需要,而且将有力的推动城市滨水景观带的综合开发。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所述港池为封闭式港池,通过闸室与外部水体相连。本专利技术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上述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的船闸。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包括封闭港池、和连接外部水体的船闸,所述船闸包括闸室、内闸门、外闸门;其中,内闸门将闸室与封闭港池隔开间,外闸门用于隔开闸室和外部水体。其中,港池池壁与底板连接处设水平加强角,池壁转角处设竖直加强角,以消除港池结构局部应力集中。为防止产生温度裂缝,港池每隔约20m设置温度伸缩缝,缝宽优选为30mm ;伸缩缝内设置双层紫铜片止水,并采用橡胶板填充、双组分聚硫密封胶嵌缝。本专利技术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和船闸中,内闸门和外闸门可以是人字门,但本专利技术优选为横拉门,并在闸门底部设置喷气孔。外闸门外还可以设置有导航墩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一般情况下,所述封闭港池深度小于闸室深度。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和船闸,还包括输水系统,用于将封闭港池的水注入闸室、和将闸室内的水送回游艇港池。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或船闸输水系统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输水系统包括一主廊道、并联在主廊道上的横支廊道、以及连通主廊道和港池的前段输水廊道,横支廊道上设有多个顶支孔。横支廊道位于闸室底部,主廊道的前段输水廊道连接封闭港池。其中,所述横支廊道间距优选为f 1.5m。其中,所述顶支孔为圆形,距离主廊道由近到远,顶支孔直径梯度减小。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输水系统主廊道在位于港池内的入口处还可以设置拦污栅,优选地,拦污栅采用长方形、两端均做成楔形的光滑栅条,栅条厚度优选为5 8mm,栅条间距优选为25 40mm。 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和船闸输水系统的进一步优选实施方式,主廊道中部设有排水室,排水室下部的排水口连通吸水井;还包括出水井,出水井下底出口与前段输水廊道连通;还包括潜水电泵用于将吸水井内的水提升至出水井。其中,出水井还可以设有一条通往外部水体的管道,在此情况下,出水井通往外部水体和港池的管道分别设置阀门。通往外部水体的管道闸门优选为圆阀门,通往港池的管道闸门优选为蝶阀。本专利技术所述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和船闸的潜水电泵可以按照井筒式设计进行安装,井筒的井盖位于地面,潜水电泵位于井筒内。根据本专利技术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和船闸的第二种优选实施方式,在内闸门和/或外闸门上方设置活动桥,活动桥中间断开,两端铰接在闸门两侧墙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可以将港池设在陆域,而通过闸室与外部水体相通,环绕港池可建设办公、会展设施、公寓式酒店、航运娱乐以及商业设施,并且将船闸这一传统通航水工建筑景观化。本专利技术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和船闸建成之后,对周边轮渡站、大小舰船航道、以及其它涉水工程附近水域流畅影响很小,并且对于滨水大道等人行或车行道路也不会产生大的影响。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和船闸通过上述设计,将为推动滨水景观系统项目建设、促进滨水城市游艇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并开创了滨水景观资源利用的先河,为滨水城市水景观提供了样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总体结构示意 图2为本专利技术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和船闸横拉闸门结构示意 图3为本专利技术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和船闸一种实施例水体内循环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闸室内水体送回港池的流程; 图4为图3所述实施例水体内循环输水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以及用于所述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的船闸,船闸采用原则上只与游艇港池发生水体交换的单向内循环输水系统,能够在完成其通航水工建筑物连接存在较大位差水域这一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满足大型滨水景观项目的总体景观布置要求,有效的实现大面积游艇港池内景观水体资源的节约、大幅减少项目运营成本,并且能够充分利用狭长滨江水域完善项目内部交通组织。下面参照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以及用于所述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的船闸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描述,以使更好的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下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范围。实施例1 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包括船闸和封闭港池2,通过船闸克服港池2与外部水体之间的水位落差。将船闸轴线布置于游艇港池2水域最宽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体内循环游艇港池的船闸,其特征在于,包括闸室、内闸门、外闸门;其中,内闸门将闸室与封闭港池隔开间,外闸门用于隔开闸室和外部水体;还包括输水系统,用于将封闭港池的水注入闸室、和将闸室内的水送回游艇港池。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鹏程杨靖培傅瑜童志华徐德麟诸敏徐之青蒋睿袁广春刘静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中交水运设计研究有限公司上海国际航运服务中心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