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先国专利>正文

臭氧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9953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3 18: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发生装置,公开了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放电电极、放电空间、封件和冷却循环系统,放电电极之间设有放电空间与石英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放电间隙均匀,提高了臭氧的发生率,冷却系统完善,减少了臭氧的分解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气体发生装置,尤其涉及了一种臭氧发生器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发展的进步,国内的臭氧技术逐渐的成熟,臭氧也慢慢被人们所熟知,由于它的消毒能力极强从而代替了常规消毒被应用到各个领域。目前,臭氧发生器的制备方法可分为密闭式和开放式两种,密闭式发生器的结构特点是密封体本身就是电极,臭氧能够集中使用,开放式发生器的电极是裸露在空气中的,所产生的臭氧无法集中使用。臭氧发生器在转换氧气时会产生大量的热能,需要冷却,否则臭氧会因高温而边产生边分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臭氧生产率低及易分解等缺点,提供了一种臭氧发生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臭氧发生器,包括放电电极、放电空间、封件和冷却循环系统,放电电极之间设有放电空间与石英管,内电极管壁中设有第一冷却循环系统,外电极管壁外设有第二冷却循环系统。作为优选,放电电极包括内电极和外电极,两个电极都是低溅射金属材料管状结构。低溅射材料不易被氧化。作为优选,石英管包裹于内电极外面,外电极包裹于石英管外侧,石英管和外电极之间设有放电空间。石英管具有介电常数高、壁厚均匀、椭圆度好、耐高温、耐潮湿等特点经常被用做介电质,可以防止内外电极被电穿。作为优选,封件设置在所述的内电极、石英管和外电极的两端。封件为不锈钢或者耐腐蚀材料。作为优选,外电极设有氧气进气口和臭氧出气口。瓶装或制氧机的氧气纯度都在90%以上,可以直接采用氧气型发生器使臭氧浓度较高。作为优选,内电极管内设有第一冷却循环系统,第一冷却循环系统设有进水口和第一出水口,进水口分别设有内进水管与外进水管,内进水管延伸至第一冷却循环系统底部,外进水管延伸至第二冷却循环系统底部。内进水管和外进水管直接延伸至冷却循环的底部,水可以通过内进水管与外进水管直接流入第一循环系统与第二循环系统中,从底部开始冷却,等水充满第一循环系统与第二循环系统,可以直接将水从第一出水口与第二出水口排除。此种结构可以达到彻底冷却的结果。 作为优选,外电极管外设有第二冷却循环系统,第二冷却循环系统设有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水的比热容比较高,冷却散热效果好,同时这种循环系统可以长时间使用,能充分的使生成的臭氧冷却。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机构简单,放电间隙均匀,提高了臭氧的发生率,冷却系统完善,减少了臭氧的分解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图。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其中I一外电极、2—放电空间、3—石英管、4一内电极、5—堵件、6—出气口、7—氧气进气口、8—第一出水口、9一进水口、IO—第二出水口、11一第一冷却循环系统、12—第二冷却循环系统、13—内进水管、14一外进水管。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臭氧发生器,如图1所示,包括放电电极、放电空间、封件和冷却循环系统,放电电极之间设有放电空间与石英管。本专利技术中,两个电极都是低溅射材料管状结构,实施例中采用以下结构:内电极4放在最内侧,外面紧环套石英管3,石英管3外留出足够空间,紧接着环套外电极1,三个管状结构两侧分别用堵件5将三者的两端密封,在外电极I外设有氧气进气口 7与臭氧出气口 6,氧气进气口 7与臭氧出气口 6直接穿透外电极I管壁,与放电空间2接通。在外电极I外设有第二冷却循环系统12,第二冷却循环系统12 —端设有进水口 9和第二出水口 10,内电极4的管内设有第一冷却循环系统11,在一端的堵件5上设有进水口 9和出水口 8,此进水口 9与第二冷却循环系统12的进水口 9是同一进水口。内进水管13和外进水管14直接延伸至第一冷却循环系统11与第二冷却循环系统12的底部,水可以通过内进水管13与外进水管14直接流入第一冷却循环系统11与第二冷却循环系统12中,从冷却循环系统的底部开始冷却,等水充满第一冷却循环系统11与第二冷却循环系统12后,可以直接将水从第一出水口 8与第二出水口 10排除。当氧气进入到放电空间2后,外电极I和内电极4开始作用,将氧气转换成臭氧,由于臭氧不稳定,在内外冷却系统的循环冷却下,臭氧通过臭氧出气口 6直接出来。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专利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涵盖范围。权利要求1.臭氧发生器,包括放电电极、放电空间(2)、封件(5)和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放电电极之间设有放电空间(2)与石英管(3)。放电电极包括内电极(4)和外电极(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内电极(4)和外电极(I)都是低溅射金属材料管状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石英管(3)包裹于内电极(4)外侧,外电极(I)包裹于石英管(3 )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封件(5)设置在所述的内电极(4)、石英管(3)和外电极(I)的两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外电极(I)设有氧气进气口(7)和臭氧出气口(6)。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内电极(4)管内设有第一冷却循环系统(11),第一冷却循环系统(11)设有进水口( 9 )和第一出水口( 8 ),进水口( 9 )分别设有内进水管(13)与外进水管(14),内进水管(13)延伸至第一冷却循环系统(11),外进水管(14)延伸至第二冷却循环系统(1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外电极(I)管外设有第二冷却循环系统(12),第二冷却循 环系统(12)设有进水口(9)和第二出水口(1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发生装置,公开了一种臭氧发生器,包括放电电极、放电空间、封件和冷却循环系统,放电电极之间设有放电空间与石英管。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放电间隙均匀,提高了臭氧的发生率,冷却系统完善,减少了臭氧的分解率。文档编号C01B13/11GK103183321SQ201310098088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25日专利技术者刘先国 申请人:刘先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臭氧发生器,包括放电电极、放电空间(2)、封件(5)和冷却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放电电极之间设有放电空间(2)与石英管(3)。放电电极包括内电极(4)和外电极(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先国
申请(专利权)人:刘先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