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研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789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研磨机,其主要于机台下半部设一出料口,而上半部则设一组旋转座,旋转座内并枢设数组可自转的研磨筒,该研磨筒是由一筒体,及覆盖于筒体一侧的盖体所组成,工件研磨完毕时,可打开研磨筒的盖体,并使筒体倾倒,以使工件经设于机台下半部的出料口取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研磨筒于进料、出料时皆不需拆卸整组研磨筒,故操作简便,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研磨机,具体属于一种不必拆卸,易于进、出料的高速研磨机。一般小零件的研磨、倒角、或表面粗铸的工件欲磨光时,需置于研磨机内与研磨石、研磨液等一同研磨,而各式研磨机里,有一种高速研磨机,其型态大致如图6所示,其设有一机台40,机台40内上半部设有一组旋转座50,旋转座50内并枢设数只枢座60,枢座60内固定有数组研磨筒70。当旋转座50高速旋转时,将会促使枢座60及研磨筒70产生自转,使置于研磨筒70内的工件与研磨石磨擦而进行研磨,待研磨完毕以后,再将研磨筒70拆下,将工件等倒出。其中,旋转座50及研磨筒70的详细结构则如图7所示,旋转座50内枢设有数只枢座60,而枢座60的其中一侧固定一结合杆61,该结合杆61连接枢座60两端,结合杆61上并贯穿有两穿孔611,以供螺栓612穿过而固定两组研磨筒70;而每一组研磨筒70是由四只朝一端开口的筒体71以及可盖住开口端的封盖72所组成,筒体71内并披覆以PU材质制成的研磨壁,且其中一筒体71的外周壁上设有螺孔711,以供螺栓612螺固于结合杆61上,另于研磨筒70开口该端突设一螺栓73,而封盖72则相对设有穿孔721,以供螺栓73穿置,再以螺帽74螺固。上述为现有研磨机的研磨筒大致结构,但其不论是进料研磨,或研磨完毕欲出料时,皆极为费事。因进料时,需先将封盖72打开,将工件、研磨石、研磨液等倒入研磨筒70的筒体71内,再将封盖72螺固于研磨筒70的开口端,再将研磨筒70螺固于枢座60的结合杆61上;而待研磨完毕再将前述动作反向操作,即拆下研磨筒70-松开封盖72-取出工件。故不论进料或出料的操作过程皆极为麻烦,尤其是每一组研磨筒70内置有研磨石、工件、研磨液时,其重量约为30~50公斤,这样,一个人搬运,会因太重而易疲劳、受伤,由二人操作又过于浪费人力,而不论由单人或二人操作,拆卸搬运皆会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再者,在研磨过程中,研磨筒内的研磨液及工件反复摩擦生热,致使研磨筒内的温度升高、压力增大,在开启封盖时,操作者极易受到因压力释放而冲出的蒸汽烫伤,实有加以改良的必要。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可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且可防止人员烫伤的高速研磨机。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高速研磨机,其于机台内上半部设一组旋转座,旋转座内并枢设数组研磨筒,其特点是机台的下半部,相对于旋转座位置设有一出料口,该出料口并连接一深入机台内部的导料板,该研磨筒是由中空状并朝向一侧开口的筒体、及覆盖于筒体开口端的盖体所组成,且筒体朝向盖体该侧设有与盖体结合的结合构件。在上述的高速研磨机的研磨筒中研磨筒的筒体内可设有数块间隔板,以分隔成数个研磨室;且每一研磨室可各组配一盖体;研磨筒的盖体,其朝外的一侧可设有提把;研磨室的其中一侧边可设一穿孔,穿孔上并设有滤网,另于穿孔上外接一管体,管体上并设有阀体;而且,筒体的其中一间隔板顶面可向外突伸一结合构件,而盖体则相对设有一供结合构件穿过的穿孔,而于盖体外侧设一可与结合构件结合定位的扣体。本技术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和积极效果非常明显。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不论是进料或出料,其皆只需直接打开研磨筒的盖体即可,而传统研磨机则需拆卸枢座、整组研磨筒、封盖等,方可进料或出料,故而,就拆装程序而言,本技术确实较传统研磨机简便许多,而可减少工时,大幅提高工作效率。此外,由于本技术进、出料时,皆是直接在机台上,而勿需拆卸研磨筒,故不仅减少拆卸、搬运的时间,同时,操作者亦不需搬运重达30~50公斤的研磨筒,而可减少疲劳及意外的发生。再者,由于在打开体以前,内部的压力、烧烫的研磨液、及蒸汽已由阀体泄出,故在打开盖体时,已无烫伤的危险。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特征及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图。图2是本技术的研磨筒外观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种研磨筒的筒体形状。图4是本技术第三种研磨筒的筒体形状。图5是本技术第四种研磨筒的筒体形状。图6是传统高速研磨机的外观图。图7是传统高速研磨机的旋转座及研磨筒部份分解图。请参阅图1,本技术所提供的高速研磨机,其于机台10内上半部设一旋转座20,旋转座20内再直接枢设数组研磨筒30,另于机台10下半部,相对于旋转座20位置设有一出料口101,该出料口101并藉一导料板102深入机台10内部,并恰置于旋转座20下方,以承接由研磨筒30倒出的工件。上述为本技术的大致配置,其中旋转座20及机台10与传统结构大致相同,故不再述。研磨筒30详细构造则如图2所示,该研磨筒30是由筒体31以及覆盖于筒体31一侧的盖体32所组成,其中,筒体31为中空状,并朝向一端开口的六边形设计,其内部藉数个间隔板311区隔成数个研磨室312,以供置入工件及研磨石,而其中一间隔板311的顶面并向外突伸一结合构件313,而盖体32则相对设有一穿孔321,以供结合构件313穿过,并藉一扣体322结合定位,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结合构件313及扣体322分别为螺栓及螺帽,螺栓穿过盖体32的穿孔321后,再藉螺帽锁固,另于盖体32顶部设有提把323,以便于提取盖体32。此外,于每一研磨室312的其中一侧边设一穿孔314,穿孔314上并设有滤网315,另于穿孔314上外接一管体33,管体33上并设一可以手动控制启闭的阀体331,使研磨液可自管体33注入或泄出,而工件仍受阻于滤网315不致掉出来。请复同时参见图1、2,实施本技术时,研磨筒30是常保枢设于旋转座20上的状态,当欲进料时,松开固定盖体32的扣体322,将工件、研磨石等直接倒入筒体31的研磨室312内,并由管体33注入研磨液,关闭阀体331,再将盖体32盖合固定即可启动进行研磨。反之,当研磨完毕欲取出工件时,可先开启阀体331,使研磨液泄掉同时释放研磨筒30内的压力,松开盖体32,而后以手动,或开启控制开关以寸动方式转动旋转座20,使研磨筒30的筒体31降至较低位置,再略施力使筒体31翻转,即可使工件连同研磨石等一并落入位于下方的导料板102内,再经出料口101落入机台10外的桶或输送带送出(图中未示)以将工件与研磨石分离。上述的较佳实施例是将研磨筒的筒体藉间隔板区隔成数个研磨室,配合组装一盖体,以研磨不同工件,其亦可于每一研磨室各自组配一盖体;此外,筒体亦可不区隔,而仅设一个大研磨室;又,上述较佳实施例是将筒体设为六边形的形态,其亦可如图3、4、5所示地将筒体31设为圆形、半圆形及八角形,且其侧壁皆组装管体33及滤网315,当然,筒体外形并不限于实施例所列形状,而不论设为何种形状,皆无损于其易于拆装的特性。权利要求1.一种高速研磨机,其于机台内上半部设一组旋转座,旋转座内并枢设数组研磨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的下半部,相对于旋转座位置设有一出料口,该出料口并连接一深入机台内部的导料板,该研磨筒是由中空状,并朝向一侧开口的筒体、及覆盖于筒体开口端的盖体所组成,且筒体朝向盖体该侧设有与盖体结合的结合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筒的筒体内设有数个间隔板,以分隔成数个研磨室。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研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研磨筒的筒体内设有数个间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速研磨机,其于机台内上半部设一组旋转座,旋转座内并枢设数组研磨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台的下半部,相对于旋转座位置设有一出料口,该出料口并连接一深入机台内部的导料板,该研磨筒是由中空状,并朝向一侧开口的筒体、及覆盖于筒体开口端的 盖体所组成,且筒体朝向盖体该侧设有与盖体结合的结合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佩宜
申请(专利权)人:启恒铁工厂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