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6694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2 0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包括转子、动触头、转动轴、连杆和弹簧,所述的转子上设有用于在限流操作时允许动触头独立转动的开口,所述的动触头设置在该开口中,并通过转动轴与转子转动连接,且动触头的两端探于该开口外,所述的弹簧通过连杆与转子连接,所述的弹簧设有两对,分别设置在转子的两个侧表面上,所述的每对弹簧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的每个弹簧一端通过连杆固定在转子上,另一端通过连杆可直线运动地连接在转子上,且连杆挂于动触头表面在两大小凹槽间来回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定性好、能够快速分离动静触头并能卡死动触头以迅速拉断电弧,防止重燃弧等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断路器组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
技术介绍
塑壳断路器是低压配电系统中的保护装置,在低压配电系统中起到接通、分断正常工件电流以及在电路发生故障时自动地快速切断故障电流的作用。现有技术的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具有以下问题。当动触头与静触头分离时,弹簧的弹性回复力增加,并且由此动触头由于该回复力变为再次与静触头接触。这导致短路时在触点之间的重新接触和其间的重新分离,从而连续地产生电弧并且可导致塑壳断路器和负载设备的严重损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稳定性好、能够有效分离动静触头的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包括转子、动触头、转动轴、连杆和弹簧,所述的转子上设有用于在限流操作时允许动触头独立转动的开口,所述的动触头设置在该开口中,并通过转动轴与转子转动连接,且动触头的两端探于该开口外,所述的弹簧通过连杆与转子连接,所述的弹簧设有两对,分别设置在转子的两个侧表面上,所述的每对弹簧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的每个弹簧一端通过连杆固定在转子上,另一端通过连杆可直线运动地连接在转子上。所述的转子上设有供连杆穿过的通孔及供连杆直线运动的滑槽,所述的通孔设有两个,且呈对角设置,所述的滑槽设有两个,且呈对角设置。所述的转子的中心设有用于穿过转动轴的圆孔。所述的转子设有用于提供动触头运动空间的槽型内壁。所述的连杆设有两对,一对连杆设置在通孔中,一对连杆设置在滑槽内,并且挂靠在动触头表面,在动触头表面的凹槽内来回运动。所述的动触头为中心对称结构,所述的动触头中心设有用于穿过转动轴的腰形长孔,动触头两端设有动触点。所述的动触头上还设有中心对称的凹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在转子的每个侧表面上均设置了两个中心对称的弹簧,且弹簧一端通过连杆固定在转子上,另一端通过连杆可直线运动地连接在转子上,具有以下优点:1、能够有效地防止从静触头分离的动触头返回与该静触头接触的状态,并且能够在断开电路状态中加速动触头从静触头的分离;2、能够保持动触头从静触头分离的状态直到由跳闸机构执行跳闸操作;3、能够在闭合电路状态中稳定地保持静触头的固定触点与动触头的动触点之间的接触状态;4、通过在转子的两个侧表面安装弹簧,能够简单并快速地将弹簧装配至转动轴杆;5、能够在即使静触头未精确地关于动触头对称的情况下,通过在动触头中心设置用于穿过转动轴的腰形长孔,均匀地保持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压力;6、与其他结构相比,转子与动触头之间无需用连杆连接,结构更简单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转子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转子的主视图;图5为本技术在闭合电路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在断开电路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在在保持断开电路状态的正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包括转子1、动触头2、转动轴12、连杆3和弹簧4,所述的转子I上设有用于在限流操作时允许动触头独立转动的开口 5,所述的动触头2设置在该开口 5中,并通过转动轴12与转子I转动连接,且动触头2的两端探于该开口 5外,所述的弹簧4通过连杆3与转子I连接,所述的弹簧4设有两对,分别设置在转子的两个侧表面上,所述的每对弹簧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的每个弹簧一端通过连杆固定在转子上,另一端通过连杆可直线运动地连接在转子上,且连杆挂于动触头表面的大小凹槽间来回运动。本实施例的弹簧4能够在动触头2与静触头7的接触状态下保持该动触头与静触头之间的接触,并且在当限流操作时,即动触头2与静触头7分离并以与静止转子相反方向转动时,提供一个使动触头2与静触头7加速分离的弹力。如图2所示,所述的动触头2为中心对称结构,所述的动触头2中心设有用于穿过转动轴的腰形长孔13,动触头两端设有动触点6,动触头上还设有中心对称的凹槽,并且可转动至与静触头的接触位置或从静触头的分离位置。动触头2中心采用腰形长孔13的设计,即使在静触头7由于动触点6与固定触点8的不均匀磨损而没有精确地基于动触头2彼此对称,动触点6与固定触点8之间的接触压力也可以均匀地保持。如图3-图4所示,所述的转子I上设有供连杆穿过的通孔11及供连杆直线运动的滑槽10,所述的通孔11设有两个,且呈对角设置,所述的滑槽10设有两个,且呈对角设置。转子I的中心设有用于穿过转动轴12的圆孔9,转子I内还设有用于提供动触头运动空间的槽型内壁。所述的连杆3设有两对,一对连杆设置在通孔11中,一对连杆设置在滑槽10内,可在滑槽内作直线运动,并且挂靠在动触头表面,在动触头表面的凹槽内来回运动。在动触头与静触头接触的状态下,连杆能够保持与转子的滑槽的接触状态且使弹簧提供接触压力,用于在动触头从静触头分离以进行转动的限流操作时,通过连杆相对于弹簧位置的变化使弹簧力反向,加速动触头从静触头分离。连杆与滑槽表面接触,减少相互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少上下接触压力的损耗,从而更好的保持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均匀的接触压力。图2中a、b、c分别为连杆3在动触头2上的位置,滑槽10内的连杆位于位置a时触头为闭合状态,受到外力后,触头的打开使滑槽10内的连杆向位置b方向运动,带动弹簧4拉伸;运动到位置b后,连杆位于最高点,弹簧拉伸量最大;由于惯性作用,触头继续打开,由于弹簧拉力的作用,滑槽10连杆继续沿动触头2侧面的曲线运动,弹簧略微收缩,触头继续打开;当连杆位于位置c (即动触头2上的凹槽)时,连杆运动到曲线的最低点,由于弹簧拉力的作用,连杆卡扣在该凹槽内,触头不再运动。相反,触头从打开到闭合的运动原理也是同理。上述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的工作原理具体如下所述:图5是本实施例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的正视图,其表示出触点彼此接触的状态(闭合电路状态),在触点彼此接触的状态下,连接至弹簧4的连杆3作用下产生逆时针转动力矩(由连杆与弹簧相对位置所决定),也就是,由于弹簧4的初始弹力在逆时针方向转动动触头2的力。因此,动触头2的每个触点6与静触头7的固定触点8接触。连杆3与转子I的滑槽10的表面接触。在闭合电路状态,将电路上的电流引入供电侧静触头7的固定触点8,经过动触头2的每个动触点6,并且经负载侧静触头的固定触点流至负载端子(图中未示出)。图6是本实施例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的正视图,其表示出触点彼此接触的状态(断开电路状态)。当由于短路或接地故障的大电流产生于电路时,动触头2的动触点6与静触头7的固定触点8之间产生电动斥力。因此,动触头2沿着与静触头7分离的方向,即顺时针方向转动。该电动斥力是远大于用于逆时针转动动触头2的弹簧4所产生的转动力矩的力,使得动触头2是顺时针转动的。安置于动触头2的两个侧面的连杆3拉动弹簧4,同时,在转子I的滑槽10内运动。也就是,当动触头2顺时针转动时,连杆3拉动弹簧4时,使连杆与弹簧4连线夹角逐渐减小至零即连杆与弹簧4连线成一直线(此称作死点)。当连杆经过死点时,连杆与弹簧4连线在另一侧形成夹角,从而使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壳断路器的动触头组件,包括转子、动触头、转动轴、连杆和弹簧,所述的转子上设有用于在限流操作时允许动触头独立转动的开口,所述的动触头设置在该开口中,并通过转动轴与转子转动连接,且动触头的两端探于该开口外,所述的弹簧通过连杆与转子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设有两对,分别设置在转子的两个侧表面上,所述的每对弹簧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的每个弹簧一端通过连杆固定在转子上,另一端通过连杆可直线运动地连接在转子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鸣廉赵轶磊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