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1379067 阅读:3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21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包括多个进线端接触板和多个出线端接触板,以及线圈,以及绝缘壳体;其中进线端接触板包括进线连接板与进线凸台,多个进线凸台穿过线圈并与相应的出线端接触板电连接;绝缘壳体包括内侧面相互对接形成线圈安装空腔的第一、第二互感器基座;位于线圈安装空腔的中心处,第一互感器基座与第二互感器基座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互独立的贯通腔体,进线凸台从相应的贯通腔体内穿过,并分别与相应的出线端接触板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现多个进线端接触板和多个出线端接触板以及线圈的模块化结构,可以在开关外完成装配后再整体安装进开关内部,安装上便利,有利于实现自动化产线装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断路器,涉及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


技术介绍

1、现有的带剩余电流保护功能的塑壳断路器,无论是外接漏电模块,还是一体式,其互感器形式都是通过各相铜排穿过连续电流互感器达到精确的漏电电流采集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缺点:

2、1)四相联结板折弯形状各异,且都需要铆接(或焊接)进线端的热磁脱扣器和出线端的接线板,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同时互感器组件装配进断路器底座时,各部件间无相对定位,整体松散,安装起来极为不便。

3、2)四相联结板通过线圈处距离较近,须缠绕多层绝缘胶带防止相间击穿,在装配时还出现胶带破损现象,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

2、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包括多个进线端接触板和多个出线端接触板,以及线圈,以及绝缘壳体;

4、所述进线端接触板包括进线连接板以及与进线连接板相连接的进线凸台,多个进线凸台一同穿过线圈并分别与相应的出线端接触板电连接;

5、所述绝缘壳体包括内侧面相互对接形成线圈安装空腔的第一互感器基座与第二互感器基座;位于线圈安装空腔的中心处,所述第一互感器基座与第二互感器基座上分别设有多个相互独立的贯通腔体,所述进线凸台从相应的贯通腔体内穿过;

6、所述第一互感器基座的外侧面上设有多个相互分隔的进线端接触板安装槽,多个进线端接触板相互独立地安装于相应的进线端接触板安装槽内;所述第二互感器基座的外侧面上设有多个相互分隔的出线端接触板安装槽,多个出线端接触板相互独立地安装于相应的出线端接触板安装槽内,并分别与相应的进线凸台相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进线端接触板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进线端接触板与第四进线端接触板,以及对称设置的第二进线端接触板与第三进线端接触板;

8、所述第一进线端接触板与第四进线端接触板均包括阶梯状进线连接板,以及设于阶梯状进线连接板上的进线连接横板;所述第二进线端接触板与第三进线端接触板均包括l型进线连接板;所述进线凸台设于相应的进线连接横板或l型进线连接板上。

9、进一步地,所述阶梯状进线连接板与l型进线连接板均包括位于底部的底侧横板,以及设于底侧横板上的安装纵板;

10、所述底侧横板上设有螺纹安装孔,所述安装纵板上设有铆钉安装孔。

11、所述进线端接触板通过螺纹安装孔、铆钉安装孔与热磁脱扣器安装连接。

12、进一步地,所述绝缘壳体还包括绝缘衬垫和卡扣;所述绝缘衬垫一侧面上开设有与进线连接横板端部相适配的腔体,所述绝缘衬垫上下侧还设有卡块,所述卡扣上设有与卡块相适配的卡槽,所述绝缘衬垫与卡扣通过卡块与卡槽相卡接,并将进线连接横板固定于腔体内。

13、进一步地,所述卡块为楔形卡块,所述卡槽为相适配的矩形槽。

14、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进线连接横板端部设有定位通孔,所述腔体和卡扣上分别设有圆形凸台,装配后所述圆形凸台在定位通孔内相对接。

15、进一步地,所述出线端接触板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出线端接触板与第四出线端接触板,以及对称设置的第二出线端接触板与第三出线端接触板;

16、所述第一出线端接触板与第四出线端接触板,以及第二出线端接触板与第三出线端接触板均包括l型出线板以及设于l型出线板上的出线连接横板,所述出线连接横板上开设有出线安装孔,所述进线凸台上开设有进线安装孔,所述出线安装孔与进线安装孔之间通过进出线螺钉连接安装。

17、进一步地,所述l型出线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

18、进一步地,多个进线凸台沿线圈周向均匀分布。

19、进一步地,所述互感器结构还包括与线圈中的绕组电连接的电路板,并通过电路板采集线圈中的绕组上的感应电流,并与外部设备通讯连接,传输相应的感应电流信号,以在主线路电流过大时及时断开。

20、所述第一互感器基座与第二互感器基座内侧还设有电路板安装槽,所述电路板安装槽内设有与电路板角部通孔相适配的圆柱形安装凸台与安装孔。

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互感器基座与第二互感器基座的上设有多个基座安装孔,并通过穿设于基座安装孔中的基座螺钉使第一互感器基座与第二互感器基座相连接。

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1)本技术通过第一互感器基座与第二互感器基座上相互独立设置的进线端接触板安装槽绝缘分隔多个进线连接板,再通过相互独立设置的贯通腔体绝缘分隔多个进线凸台,最后通过相互独立设置的出线端接触板安装槽绝缘分隔多个出线端接触板,以使得保证互感器结构中相互绝缘设置。

24、2)本技术通过第一互感器基座与第二互感器基座也实现多个进线端接触板和多个出线端接触板以及线圈的模块化结构,可以在开关外完成装配后再整体安装进开关内部,安装上便利,有利于实现自动化产线装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包括多个进线端接触板和多个出线端接触板,以及线圈(210);其特征在于,该互感器结构还包括绝缘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端接触板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进线端接触板(11)与第四进线端接触板(14),以及对称设置的第二进线端接触板(12)与第三进线端接触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进线连接板与L型进线连接板均包括位于底部的底侧横板,以及设于底侧横板上的安装纵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还包括绝缘衬垫(27)和卡扣(28);所述绝缘衬垫(27)一侧面上开设有与进线连接横板(150)端部相适配的腔体(271),所述绝缘衬垫(27)上下侧还设有卡块(273),所述卡扣(28)上设有与卡块(273)相适配的卡槽(281),所述绝缘衬垫(27)与卡扣(28)通过卡块(273)与卡槽(281)相卡接,并将进线连接横板(150)固定于腔体(27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273)为楔形卡块,所述卡槽为相适配的矩形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端接触板包括对称设置的第一出线端接触板(23)与第四出线端接触板(26),以及对称设置的第二出线端接触板(24)与第三出线端接触板(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出线板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31, 242, 252, 262)与第二连接孔(232, 241, 251, 26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进线凸台(114, 124, 134, 144)沿线圈(210)周向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感器基座(21)与第二互感器基座(22)内侧还设有电路板安装槽,所述电路板安装槽内设有与电路板()角部通孔相适配的安装凸台(211)与安装孔(212)。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互感器基座(21)与第二互感器基座(22)的上设有多个基座安装孔(212),并通过穿设于基座安装孔(212)中的基座螺钉(31)使第一互感器基座(21)与第二互感器基座(22)相连接。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包括多个进线端接触板和多个出线端接触板,以及线圈(210);其特征在于,该互感器结构还包括绝缘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端接触板包括相互对称设置的第一进线端接触板(11)与第四进线端接触板(14),以及对称设置的第二进线端接触板(12)与第三进线端接触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阶梯状进线连接板与l型进线连接板均包括位于底部的底侧横板,以及设于底侧横板上的安装纵板;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还包括绝缘衬垫(27)和卡扣(28);所述绝缘衬垫(27)一侧面上开设有与进线连接横板(150)端部相适配的腔体(271),所述绝缘衬垫(27)上下侧还设有卡块(273),所述卡扣(28)上设有与卡块(273)相适配的卡槽(281),所述绝缘衬垫(27)与卡扣(28)通过卡块(273)与卡槽(281)相卡接,并将进线连接横板(150)固定于腔体(271)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漏电断路器的互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273)为楔形卡块,所述卡槽为相适配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俭赵瑞峰赵倩莹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人民电器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