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4581 阅读:3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2 01: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换热器结构,包括换热器,换热器为N折,由N个换热器段依次连接而成,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形成结合处,其中,N为整数且N≥2;其中在至少一个结合处的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拼接,拼接的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形成夹角,拼接的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的结合处的与所述夹角相对的位置形成凹槽;换热器结构还包括电加热装置,电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凹槽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换热器结构,换热器和电加热装置集于一体,安装和拆卸方便,占用空间小,换热效率高,有效提高了电加热的效率和空调机组的性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热交换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电加热的换热器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空调器室内机制热时,往往使用辅助电加热,为了电器安全考虑,辅助电加热通常采用PTC电加热,PTC电加热特性为经过电加热体的风量越多,性能提升越高。但是电加热的安装位置,一般位于蒸发器外侧,设置在出风框或者进风框上。这样设置使得电加热装置和蒸发器分离,占用了大量的空间,且电加热效率较低,尤其是对于拼接而成的两折蒸发器或者多折蒸发器来说,其拼接处的位置部分,具有一定的空间,且此处漏风比较严重,若使用海绵密封,存在易燃的安全隐患,如果不密封,则换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的换热器结构,其占用空间小、换热效率高,本技术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换热器结构,包括换热器,所述换热器为N折,由N个换热器段依次连接而成,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形成结合处,其中,N为整数且N > 2 ;其中在至少一个结合处的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拼接,拼接的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形成夹角,所述拼接的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的结合处的与所述夹角相对的位置形成凹槽;所述换热器结构还包括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凹槽中。较优地,所述换热器上有一个结合处的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拼接,其他相邻的两所述换热器段均为一体弯折成型。较优地,所述换热器上相邻两所述换热器段的连接方式均为拼接,在任意一个所述凹槽中设置所述电加热装置或每个所述凹槽中均设置所述电加热装置。较优地,所述换热器的一端设置第一端板,所述换热器的另一端设置第二端板,所述第一端板和所述第二端板均设置在所述凹槽处。较优地,所述第一端板上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和所述第二端板上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U型槽,所述电加热装置的端部固装于所述U型槽中。较优地,所述第一端板上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端板上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U型槽,所述电加热装置的一端固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另一端固装在所述U型槽中。较优地,所述换热器的一个端部设置第一支架,所述换热器的另一端部设置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用于支撑安装所述电加热装置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架用于支撑安装所述电加热装置的另一端。较优地,所述第一支架上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架上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三卡槽,所述电加热装置的一端固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另一端上设置有与所述电加热装置可拆卸连接的第三卡扣,所述第三卡扣卡接在所述第三卡槽中。较优地,所述第一支架上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卡槽;所述第二支架上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卡槽;所述电加热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的第一卡扣,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的第二卡扣。较优地,所述电加热装置为电加热管或电加热棒。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换 热器结构,换热器和电加热装置集于一体,占用空间小,换热效率闻,有效提闻了电加热的效率和机组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换热器结构应用在空调器室内机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换热器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换热器在另一观察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电加热装置与支架的分解示意图;图5为图1所示电加热装置与支架的在另一观察方向的分解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换热器结构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5,本技术的换热器结构一实施例应用在空调器室内机I上,换热器结构包括换热器3,电加热装置2设置在换热器3上,电加热装置2为电加热管或电加热棒,优选PTC电加热;换热器3为N折,由N个换热器段依次连接而成,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形成结合处,其中,N为整数且N ^ 2 ;换热器3上至少有一个结合处的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拼接,拼接的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形成夹角,拼接的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的结合处的与所述夹角相对的位置形成凹槽,电加热装置2设置于所述凹槽中。例如,两块直板换热器段拼接形成一个V字型的两折换热器,其中一个直板换热器段的端部棱角与另一个直板换热器段的端部棱角接触,两者接触面上下分别形成两个相对的空间,朝着换热器开口方向上,形成的空间的角度为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形成的夹角,与夹角相对的空间,即拼接处顶部的空间,为凹槽,电加热装置2主体位于所述凹槽中。换热器3为N折换热器,若换热器3上有一个结合处的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拼接,其他相邻的两换热器段均为一体弯折成型,则只可安装一个电加热装置;若相邻两换热器段之间的连接方式均为拼接,则有N-1个结合处,最多可以安装N-1个电加热装置2 ;在N折换热器中,至少两换热器段之间是拼接而成的,其它各换热器段之间可以拼接而成的,也可以是一体弯折成型的,电加热装置2安装在拼接处的所述凹槽中。较优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换热器3上有两换热器段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拼接,其他相邻的两换热器段均为一体弯折成型。较优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换热器3上相邻两换热器段的连接方式均为拼接,在任意一个所述凹槽中设置电加热装置2或每个所述凹槽中均设置电加热装置2。较优地,作为一种另可实施方式,换热器3的一端设置第一端板(未不出),换热器3的另一端设置第二端板(未示出),第一端板和第二端板均设置在所述凹槽处。优选地,第一端板上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和第二端板上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均设置有U型槽(未示出),电加热装置2的端部固装于所述U型槽中。或者,第一端板上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未示出),第二端板上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U型槽(未示出),电加热装置2的一端固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孔中,另一端固装在所述U型槽中。较优地,作为再一种可实施方式,换热器3的一个端部设置第一支架31,换热器3的另一端部设置第二支架32 ;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分别与换热器3相配合,用于安装固定电加热装置2,优选地,第一支架31和第二支架32可用于固定换热器3,即电加热装置2直接安装在换热器3的支撑架上。优选地,第一支架31上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未示出),第二支架32上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三卡槽,电加热装置2的一端固装在所述第二安装孔中,另一端上设置有与电加热装置2可拆卸连接的第三卡扣33,第三卡扣33卡接在所述第三卡槽中;安装电加热装置2时,电加热装置2的一端直接插入第一支架31上的第二安装孔中,电加热装置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卡扣33安装在第二支架32上对应的第三卡槽中。电加热装置2依靠第三卡扣33和第二安装孔固定,此种安装方式高效快捷,维修时拆卸方便。或者,第一支架上31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一卡槽,第二支架32上与所述凹槽对应的位置设置第二卡槽;所述电加热装置2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的第一卡扣,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卡槽卡接的第二卡扣,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均与电加热装置2可拆卸连接,电加热装置2的一端通过第一卡扣安装在第一卡槽中,电加热装置2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卡扣安装在第二卡槽中。由于拼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换热器结构,包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N折,由N个换热器段依次连接而成,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形成结合处,其中,N为整数且N≥2;其中在至少一个结合处的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拼接,拼接的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形成夹角,所述拼接的相邻两个换热器段之间的结合处的与所述夹角相对的位置形成凹槽;所述换热器结构还包括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凹槽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生刘玉杰蔡勃王成雷新建张正甫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