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保正专利>正文

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72216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1 01: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桩结构,桩结构包括一钢护筒;一固定器,设置于钢护筒的内部;及多个钢筋,每一条钢筋设置于临近固定器的中心点,且每一条钢筋的直径小于一预设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桩结构,使用固定器来固定钢筋的位置,使得钢筋可以处于桩的中央处,而使工地施作时,能够使工地的地基更稳固。(*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关于一种桩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高承载力的桩结构。
技术介绍
微型桩是一种小口径的钻掘桩,口径介于100毫米至300毫米之间。微型桩的应用已超过50年,最早应用于欧洲,主要做为老旧建物的基础补强或托底工程使用,近年来则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种土木工程,如基础开挖挡土、连续壁壁沟稳定、建物保护、边坡稳定与楼宇建造等。工地施工时为避免水泥浆灌注到非灌注区域,必须在作业区的周围先制作围幕桩,使水泥浆受到围幕桩的局限,而灌注在作业区内。围幕桩可采用上述所提及的微型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目的在提升桩的稳固程度。本技术另一目的在加强桩的承载力。本技术提供一种桩结构,其包括有一钢护筒;一固定器,设置于钢护筒的内部;及多个钢筋,每一条钢筋设置于临近固定器的中心点,且每一条钢筋的直径小于一预设值。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桩结构更包括至少一灌浆孔,设置于固定器与钢筋之间远离固定器的中心点且形成有一夹角。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钢筋与钢护筒的内侧具有一间距。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器的形状为十字型、*型、Y字型或米字型。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固定器为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每一条钢筋为高拉力钢。本技术一实施例中,上述每一条钢筋的直径符合ASTM A615的规范,且预设值为 57mm、63mm 或 67mm。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本技术的桩结构,使用固定器来固定钢筋的位置,使得钢筋可以处于桩的中央处,而使工地施作时,能够使工地的地基更稳固。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A所绘示为本技术的桩结构的俯视图。图1B所绘示为本技术的*型固定器示意图。图1C所绘示为本技术的Y字型固定器示意图。图1D所绘示为本技术的米字型固定器示意图。图2所绘示为本技术的钢筋立体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钢护筒12:固定器14:钢筋140:螺接段1401:螺纹结构141:锚固段16:灌浆孔Θ:夹角A:中心点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A,图1A所绘示为本技术桩结构的俯视图。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桩结构包括有一钢护筒10、一固定器12及多个钢筋14。本实施例的钢护筒10可选自于273mnT4000mm直径的钢护筒10,前述固定器12设置于钢护筒10的内部,而每一条钢筋14设置于临近固定器12的中心点A,且每一条钢筋14的直径小于一预设值。上述的桩结构更包括至少一灌浆孔16,设置于固定器12与钢筋14之间远离固定器12的中心点A且形成有一夹角Θ。上述夹角Θ将因所使用的固定器12的形状而有所调整。上述每一条钢筋14与钢护筒10的内侧具有一间距,间距是作为保护层,用以保护钢护筒10不会因钢筋14的接触而毁损。而上述固定器12的形状可为任何几何形状,例如图1A中的十字型、图1B中的*型、图1C中的Y字型或图1D中的米字型。在工地实际操作时,可依实际需求而使用不同形状的固定器12,并且钢筋14的数量也会随之调整。上述固定器12所采用的材质可为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每一条钢筋14可为高拉力钢,每一条钢筋14的直径符合ASTM A615的规范,且预设值可为57、63或67mm。请参阅图2,为本技术的钢筋立体示意图。钢筋14可实质区分为一螺接段140及一锚固段141 ;其中,螺接段140与锚固段141的直径及强度相同,且螺接段140与锚固段141相连接,螺接段140具有一螺纹结构1401。钢筋14整体具有相同的强度,且由于螺接段140与锚固段141具有相同的受力面积,故不但可有效避免螺接段140、锚固段141或螺接段140与锚固段141的衔接处断裂破坏,更可延长钢筋14的使用寿命,具有极佳的经济效益;另外,螺纹结构1401的长度可视实际需要而调整。钢筋14可为竹节钢筋、钢管或自钻式岩栓,但不在此限,视实际施工状况而定。钢筋14的一端可以热加工等方式成型螺纹结构1401,但不在此限,更具体的来说,于本具体实施例中,钢筋结构I经过锻造方式使螺纹结构1401成型于钢筋14的螺接段140,上述锻造方式(forging)可为加热锻粗锻造、端压锻造、滚锻锻造、型锻锻造、回转锻造、粉末锻造或熔融锻造等,但不在此限;由于锻造是利用锻压机具及工模具产生及传递冲击或挤压的压力,使金属材料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所需几何尺寸、形状及机械性质制品的加工方法,在锻压过程中螺接段140产生塑性变形,因而可改善晶粒组织,使材质细密化、均质化,并获得优良的抗疲劳性、韧性及耐冲击性等机械性质,故经过锻造加工出之螺纹结构1401可强化其金属材料结构,使螺接段140的螺纹结构1401的强度相当于锚固段141的强度(钢筋14的强度);另外,由于钢筋14为由无缝钢筋一体成型制成,故可提高钢筋14整体强度且耐损耗蚀性亦同时提高。具体操作过程为将固定器12放入于钢护筒10内,钢筋14是设置于临近固定器12的中心点A周边处。而且钢筋14与固定器之间形成夹角Θ,在前述夹角Θ范围内设置灌浆孔16,然后,透过灌浆孔16灌入混凝土,或投入碎石骨料和高压注入水泥浆,即完成本技术桩结构的制作。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效果:1、本技术的桩结构,使用固定器12来固定钢筋14的位置,使得钢筋14可以处于桩的中央处,而使工地施作时,能够使工地的地基更稳固。2、本技术所使用的钢筋14,其直径符合ASTM A615的规范,且预设值为57mm、63mm 或 67mm。本技术以实施例说明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所主张的专利权利范围。其专利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及其等同领域而定。凡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专利精神或范围内,所作的更动或润饰,均属于本技术所揭示精神下所完成的等效改变或设计,且应包含在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桩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桩结构包括:?一钢护筒;?一固定器,设置于钢护筒的内部;及?多个钢筋,每一条钢筋设置于临近固定器的中心点,且每一条钢筋的直径小于一预设值。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桩结构包括: 一钢护筒; 一固定器,设置于钢护筒的内部 '及 多个钢筋,每一条钢筋设置于临近固定器的中心点,且每一条钢筋的直径小于一预设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至少一灌浆孔,设置于固定器与钢筋之间远离固定器的中心点且形成有一夹角。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结构,其特征在于,钢筋与钢护筒的内侧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卓蔚
申请(专利权)人:杨保正刘俐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