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毫米承荷探测电缆下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5974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7 0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5毫米承荷探测电缆下井装置,在传统的防喷管的上中部设计了履带牵引装置,履带牵引装置的动力由手轮通过皮带轮带动皮带而施加;链条履带牵引装置的张紧靠上偏心套与下偏心套,以及上偏心套和下偏心套对面对应的偏心套构成的,克服了现有承荷探测毫米承荷探测电缆下井装置的缺陷,使电缆顺利下井,节省工时,消除井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为油田用电缆装置,特别适用于3.5毫米毫米承荷探测电缆下井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常规结构的承荷探测毫米承荷探测电缆下井装置,通常在防喷管内部,在仪器下端挂加配重杆来实现的。因为防喷管通常2米左右,受油管内径限制,加重不可能做的很粗,因此仪器配重满足不了仪器和电缆下井需要,因此为了方便下井,滑轮下面的电缆密封堵头就不能调整地很紧,以至于造成井内液体外泄,造成地面污染。也就是说,电缆密封堵头的密封太紧,井内液体不泄露了,电缆密封堵头对电缆受到的阻力越大,仪器及配重就拉不动电缆,电缆下不了井。反之,泄露有太大,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3.5毫米承荷探测电缆下井装置。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3.5毫米承荷探测电缆下井装置,在防喷管内部,在仪器下端挂加配重杆,球阀为油田注水井井口阀门,接口螺纹为油田注水井井口阀门上端接口。在传统的防喷管的上中部设计了履带牵引装置,履带牵引装置的动力由手轮通过皮带轮带动皮带而施加。链条履带牵引装置的张紧靠上偏心套与下偏心套,以及上偏心套和下偏心套对面对应的偏心套构成的。装置放在圆管结构的空腔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克服现有承荷探测毫米承荷探测电缆下井装置的缺陷,使电缆顺利下井,节省工时,消除井液对环境造成的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为滑轮;2为防喷堵头;3为圆管结构;4为履带牵引装置;5为配重;6为球阀;7为接口螺纹;8为齿轮;9为手轮;10为齿轮;11为上偏心套;12为下偏心套;13为皮带轮;14为皮带轮;15为皮带;16为防喷管;19为电缆。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5毫米承荷探测电缆下井装置,在防喷管内部,在仪器下端挂加配重杆,球阀6为油田注水井井口阀门,接口螺纹7为油田注水井井口阀门上端接口。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在传统的防喷管16的上中部设计了履带牵引装置4,为了便于制造,将该装置放在圆管结构3的空腔中。履带牵引装置4的动力由手轮9通过皮带轮14、皮带15加载在皮带轮13上。为了防止履带牵引装置4与电缆打滑,履带的张紧是靠上偏心套11,与下偏心套12,以及上偏心套11和下偏心套12对面对应的偏心套构成的,这样在夹持力不够的情况下,可以调整上偏心套11,与下偏心套12,以及上偏心套11和下偏心套12对面对应的偏心套来改变在履带牵引装置4对电缆19夹持力。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在传统的防喷管16的上中部设计了履带牵引装置4,为了便于制造,将该装置放在圆管结构3的空腔中。为了防止履带牵引装置4与电缆打滑,履带的张紧是靠上偏心套11,与下偏心套12,以及上偏心套11和下偏心套12对面对应的偏心套构成的,这样在夹持力不够的情况下,可以调整上偏心套11,与下偏心套12,以及上偏心套11和下偏心套12对面对应的偏心套来改变加持力。操作力由手轮9通过齿轮10齿轮8加到履带牵引装置4上面,给电缆一个向下的拉力,使电缆在受到电缆防喷堵头2较大阻力的情况下照样能够顺利下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3.5毫米承荷探测电缆下井装置,在防喷管内部,在仪器下端挂加配重杆,球阀为油田注水井井口阀门,接口螺纹为油田注水井井口阀门上端接口,其特征在于:在传统的防喷管的上中部设计了履带牵引装置,履带牵引装置的动力由手轮通过皮带轮带动皮带而施加。

【技术特征摘要】
1.3.5毫米承荷探测电缆下井装置,在防喷管内部,在仪器下端挂加配重杆,球阀为油田注水井井口阀门,接口螺纹为油田注水井井口阀门上端接口,其特征在于:在传统的防喷管的上中部设计了履带牵引装置,履带牵引装置的动力由手轮通过皮带轮带动皮带而施加。2.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吉永韩绪顺
申请(专利权)人: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